Search 搜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讓這一夜,成為歷史的銘刻
從二○○九年的高雄世界運動會及台北聽障奧運開、閉幕儀式,到二○一○年,與建國百年跨年煙火合體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開幕活動,在這些有限且為數不多的經驗中,參與其中的幾位工作者從中指出了許多需要細想、省思的觀點,不只為將來可能舉行的類似演出提供參考,也給所有正規劃演出,接洽商演企畫的人們,一些值得考慮的建言。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劇場運動迷 奧運看什麼?
熱鬧開幕式之後,正式賽事啟動,運動迷的血液開始準備沸騰!愛運動又愛看運動的劇場運動迷做過籃球夢的編舞家陳武康,愛看網球迷費德勒的劇場演員王安琪,從小參加桌球隊的劇場演員劉亭妤,在奧運這樣的體育超級盛會中,將追著哪些項目喊加油?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巧手泥塑戲劇時刻 「翁仔屏」的舞台世界
現正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偶陶畫戲:潮汕彩繪翁仔屏泥塑展」,展出近兩百四十件潮汕彩繪陶偶,組出四十一組故事屏,這些「翁仔屏」指的是一屏一屏成對、或是成組為主題的陶偶人物作品,每「屏」取自戲劇中最經典或最為人熟知的一幕。從其精雕細琢的程度,可看出製作者對戲劇的喜愛,才能精準掌握劇中要角的神情姿態,繼而捏塑出如此巧緻的陶塑藝術。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浪漫七夕 愛情電影相隨
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之日,也是戀愛中男女相約慶祝的東方情人節,這個時候手牽手去看愛情電影,最適合也不過!各式各樣的戀情長短腳之戀、異地三角戀、婚前才遇真心戀、婚後才遇異地戀、師生禁忌懸疑戀盡在大銀幕上,讓情人們共同分享。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收藏 一乘以三的藝術
說祖克曼是難得一見的全方位音樂家,一點也不為過。他的才華過人,無論是小提琴、中提琴、室內樂演奏、指揮乃至音樂教育,都實至名歸並且備受推崇。他卓越的音樂成就,令其他人難以望其項背,現在透過他的大全集,樂迷就可以收藏他在不同角色上發出的聲音,雋永低迴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緩慢 一種生命的哲學
導演蔡明亮以獨特的長鏡頭,緩慢與沉默的影像,奠立其獨特的電影美學,而這樣的時間性思考,在電影研究者林松輝眼中,不僅標誌著個人美學風格的塑立,實也對應著當代「緩慢電影」的發展。從林松輝《蔡明亮與緩慢電影》一書對緩慢哲學歷史化及相關反速度論述的討論,讀者更能理解蔡明亮如何從前期的鏡頭語言,逐步陷入更靜止和更沉默的影像時間,終至宣稱,將不再拍攝劇情電影。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2016科技藝術節登場
《立體聲》3D呈現 舞在虛實之間
本屆台灣科技藝術節,以「潮」為名,由邱誌勇策展,以科技藝術、流行音樂、生活親子為元素,力求讓向來冷調的科技藝術融入日常生活,匯集國內外共六檔演出,包括台南人劇團《Solo Date》、安娜琪舞蹈劇場《Second Body》、耗資八百萬由陳鎮川主導的《潮派對》、黑色流明的《X_Xroom》、山豬影像《小王子》等,其中來自丹麥的Recoil Performance Group《立體聲》STEREO,將帶給觀眾不同於以往的視覺經驗。 雙人舞《立體聲》以3D圖像世界呈現,觀者必須配戴3D眼鏡觀看,編舞家Tina Tarpgaard近年創作多以當代科技與視覺藝術結合,本作舞者身體周圍的空間崩塌,人與空間的互動透過科技得以無限延伸,讓舞台處在現實與非現實的交界,時而捲起,時而滑開,為劇場的幻覺衝擊體驗開啟全新章節。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阿瑪迪斯電影交響音樂會
一九八四年,描寫莫札特一生傳奇的電影《阿瑪迪斯》上映後即橫掃影壇,不只在全球大受歡迎,更一口氣拿下了奧斯卡八項大獎。名導米勒斯.福曼以傳說中莫札特的死對頭薩列里作為引子,帶出全劇一段段高潮迭起的故事。有別於一般音樂電影給予大眾的距離感與陌生感,導演藉由莫札特一首首廣為人知的經典作品貫穿全劇,搭配神來一筆的編劇和一干演員精湛的演技,讓這部電影成功突破了大眾對音樂史主題電影冗長無趣的刻板印象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就算在卅年後的今天再看一次,依舊令人大呼過癮。 八月底,這部卅年前的經典鉅片即將以電影音樂會的形式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並由NSO國家交響樂團擔綱演出。和過去曾在台演出,多以現代作曲家原創作品為主的電影配樂音樂會不同,這場音樂會將遵循電影編劇彼得.謝弗爵士的原始劇本,全場演出超過廿首莫札特經典作品的橋段,配合電影的播放,讓影迷再一次回味當年一幕幕的經典場景。
-
戲劇新訊
酷集劇場《易》、《馬伯司氏》 實驗戲曲創新
傳統戲曲又見青春能量集結!「酷集劇場」是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熱愛傳統戲曲的年輕創作者的新舞台,希望匯集新生代的豐沛創作力,體現實驗戲曲的各種可能性。首檔演出有京劇身體實驗《易》與改編莎翁悲劇的《馬伯司氏》,前者由演而優則導的兆欣編創,從易經的陰陽爻變推演,拆解京劇身體程式,後者是劉亮延繼《曹七巧》後,再為乾旦劉欣然量身打造的獨角戲。 《易經》由正負陰陽無限二元組合,看似各具其狀,實則相生相衍;既能解讀天地萬象,更寬慰人生境遇。兆欣表示,唱念做打亦復如是:「從《易經》發想,並非耽溺卦象、穿鑿附會,而是藉爻爻卦卦內外衝擊融匯,拆解京劇功法原始碼,重啟演員身體無限性。」《馬伯司氏》則取材莎劇《馬克白》,劉亮延將時空設定在清末民初,透過一位滿清遺老的叨絮,揣摩一九○四年,莎士比亞第一次被譯介到中國時,這個驚世駭俗的女性角色如何經由轉述湊就、穿鑿附會,進入現代中國人的視野,登上了現代中國的舞台。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國光劇團《關公在劇場》
猶記初次看到國光與兩廳院共同制作的《歐蘭朵》,早已打破我對傳統戲曲演出印象,近年更不斷嘗試實驗現代意識與經典戲曲結合,推廣拓新不遺餘力,絕對大可盡興觀賞~ 本齣難能匯聚港台重量級團隊不僅有王安祈編劇(國家文藝獎得主)、多媒體跨界先鋒的胡恩威導演(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與飾演關公的唐文華,光看這個組合就可以預約行事曆直接訂票了;其中導演也兼任舞台設計,此回貫穿祭典儀式的手法讓人充滿畫面藝術想像,透過獨到演繹宗教美學的觀點以嶄新技術視覺呈現,十分令人引頸期盼。 在意識紛亂的年代,回頭找尋自己的根總能收獲最多。經典的戲曲、傳統的色彩服飾與祭的儀式美學如何結合?快一同進劇場搶先感受關公巡遊護境,天佑台灣。
-
光環舞集《金色年代》 探索生命
延續光環舞集已逝藝術總監劉紹爐的「嬰兒油上的現代舞」,四位舞者將首次嘗試編創作品,發展屬於自己的語彙、故事及觀點,展現全新的「嬰兒油上的現代舞」美學與風格。
-
影響‧新劇場《白鯨記》 創造台灣兒童海洋新傳說
台灣現代孩子對海洋十分陌生,有鑑於此,「影響‧新劇場」今年特別推出《白鯨記》,希望創造屬於台灣兒童的海洋傳說,帶領觀眾經歷一段穿越時空、乘風破浪的奇妙旅程。
-
吳念真、吳定謙父子再次聯手編導《當妳轉身之後》 探討死亡
「綠光世界大劇場」系列九月推出新作《當妳轉身之後》,吳念真、吳定謙父子睽違兩年後,再度攜手編導。吳念真透露:「面對生命走到最後這件事,有另一番的詮釋及感受。」
-
2016國際劇場藝術節 七檔傳統經典戲劇翻新
今年邁入第八屆的「國際劇場藝術節」,以「劇遊經典之翼」為主題,共推出國內外七檔精采戲劇,藉由大亞洲異文化的交融,將傳統經典翻新,展現戲劇無限可能。
-
史密斯與葛萊利管風琴與打擊樂 共譜奇幻樂章
英國管風琴明星克萊.卓斯克爾-史密斯與打擊樂手喬瑟夫.葛萊利組成的Organized Rhythm來台演出,讓聽眾感受管風琴與打擊樂合奏的奇幻樂章。
-
我城劇場《我記得……》 揭露世代差異
睽違十二年,劇場編導陳培廣再出發,成立了「我城劇場」,創團作《我記得》邀集黃健瑋、謝盈萱、莊凱勛、朱芷瑩及隆宸翰共五人傾力挑戰跨時空交錯演出。
-
兩廳院藝術夏令營 蘇威嘉邀學生一起來跳舞
二○一六年度兩廳院駐館藝術家、驫舞劇場團長蘇威嘉於八月暑假邀請高中生、大學生們一起來跳舞,透過四堂每次三小時的舞蹈肢體開發,探索自己身體的無限發展性。
-
擊樂魔法書 朱宗慶打擊樂團隊總動員
由朱宗慶打擊樂團2演出的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八月即將登場,今年以「擊樂魔法書」為主題,邀請親子一同進入結合音樂、戲劇與閱讀的魔力世界,展開跨領域藝術體驗之旅。
-
台灣版魔戒《東谷沙飛傳奇》首度搬上舞台
擁有「台灣版魔戒」稱號的小說《東谷沙飛傳奇》,以台灣布農族稱為聖山的玉山為場景,鞋子兒童實驗劇團首度將其改編搬上舞台,透過故事思考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
阮劇團與流山兒祥攜手打造台語版《馬克白》
今年適逢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阮劇團將與日本流山兒祥導演合作,並招募來自台灣劇場界近卅名優秀演員,製作出既有日本味道,更有台灣在地精神的全新台語版《馬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