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老匯熱門戲《漢彌頓》一票難求,連創作者都呼籲制定更嚴格的法令來管制黃牛票。(Joan Marcus 攝 《漢彌頓》製作單位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漢彌頓效應」? 夯劇創作者與議員提案打擊黃牛票

今年百老匯的超夯劇《漢彌頓》,夯到引發「漢彌頓效應」?因為實在太熱門,黃牛大肆用軟體機器人bot來搶購下大批的票,然後高價轉手,創作兼主演的米蘭達實在看不下去,就與紐約聯邦參議員Chuck Schumer聯手,宣布推動一項反bot法,提高罰金,甚至判刑。

今年百老匯的超夯劇《漢彌頓》,夯到引發「漢彌頓效應」?因為實在太熱門,黃牛大肆用軟體機器人bot來搶購下大批的票,然後高價轉手,創作兼主演的米蘭達實在看不下去,就與紐約聯邦參議員Chuck Schumer聯手,宣布推動一項反bot法,提高罰金,甚至判刑。

「漢彌頓」指的是百老匯熱門戲《漢彌頓》Hamilton,這個百老匯史上最受好評的製作之一,上演一年以來,場場爆滿,票難買已經成為創作者米蘭達(Lin-Manuel Miranda)每次上談話節目就要面對的老笑話(當然那些節目主持人或一同上節目的貴賓是不可能弄不到票的,所以真正被打趣的其實是一般升斗小民)。

票券超搶手  創作者也受不了

買不到票的原因當然是求過於供,這部戲以嘻哈音樂講述美國建國史,是少有的可以說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藝術。加上今年的總統大選,讓美國人正視到他們社會裡的價值差異已經到了勢不兩立的程度,《漢彌頓》頌揚的民主包容精神,正提醒了美國人當初建國的理想。沒人不想親身體驗這個文化的zeitgeist(時代精神)表,但試過買票的人莫不感覺:怎麼好像每次票一出售,電話網路都進不去,但是幾乎同時,在網上就有哄抬了好幾倍價錢的二手票?

這是因為很多票都被專業黃牛給買走了。現在的票大部分都透過網路販賣,黃牛在瞬間就用所謂的軟體機器人bot來搶購下大批的票。

在網路的世界裡人手肯定比不上電腦快,所以真正的觀眾是怎麼樣也買不到。這個問題存在已久,熱門演唱會和運動賽事的觀眾都對之恨入骨,黃牛票也不是現在才看上百老匯,十五年前《金牌製作人》開始推出所謂「特等票」,保留最好的座位給願意出高價的觀眾。製作人對特等票的解釋是以戲院保留位的高價票抑止黃牛市場,但事實是黃牛買進價愈高,轉手價也愈高。《漢彌頓》的特等票價是美金八百九十元(其他票平均票價只有一百八十元),但二手市場平均價是兩千七百元,米蘭達演出的最後一場甚至叫價到一萬九百元。

紐約州雖然有法律處罰黃牛以bot購票,但只是罰款,成效不彰。而且買賣都在網上,要取締困難重重。《紐約時報》估計米蘭達退出前的一百場演出,黃牛賺了至少一千五百萬元,區區幾百元的罰金當然不在乎。米蘭達最近開始呼籲制定更嚴格的法令來管制,與紐約聯邦參議員Chuck Schumer聯手,宣布推動一項反bot法,提高罰金,甚至判刑。觀眾當然是期待「漢彌頓效應」能讓法案早日通過。

票房太火紅  演員可分紅

《漢彌頓》對百老匯的另一個影響,是其演員爭取到的利潤分享。製作人與約廿位演員和舞者在四月達成協議,未來所有《漢彌頓》演出(包括紐約原版及國內外巡演)利潤都可以抽成。這些演員舞者,都是在戲從紙上到百老匯上的兩年過程裡一直參與的。

百老匯演員分紅有先例,一九七五年的《歌舞線上》是導演Michael Bennett透過訪談百老匯舞者,以他們的生平編出來的,但是受訪者最初只拿到象徵性的一元,後來他們告上法庭,贏得分紅的權利。百老匯另一部熱門戲《摩門笑經》的原始演員也有分紅權。

但紅如何分有其棘手處。戲在上百老匯前往往經過長時間的試演修改:讀劇(reading)、工作坊(workshop)、試演(tryout)、預演(preview)等,有時可以長達好幾年,演員可能提供修改意見,好的導演或作者也會根據演員的特質而調整台詞表演方式,但這期間演員常有更換,如何量化不同演員的貢獻、誰有資格分紅?都是問題。一般說來,演員如果想未來要分紅現在工資就比較少,考慮到百老匯回收率只有五分之一,大部分演員都是簽這種約。

《漢彌頓》演員的勝利已經開始發酵,迪士尼正在籌劃的《冰雪奇緣》,剛宣布與演員達成分紅協議,未來肯定會有更多類似的例子。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