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木蘭》新挑戰 演奏╳耍拳舞棍秀身段
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國光劇團二○一○年合作的擊樂劇場演出《木蘭》,今年大幅改編,配合多媒體、燈光、服裝、舞台等,讓擊樂與京劇更為緊密結合。為了要在演奏中以旋律傳達之外,更讓身體連帶地表現京劇的身段,團員也接受肢體訓練,發展出以棍棒敲擊、身體拍打的節奏,自然融入到表演中。
-
藝號人物 People 英國小號演奏家
艾莉森.鮑爾珊 內外兼具的昂揚之美
兼具美貌與才華,來自英國的小號天后演奏家艾莉森.鮑爾珊在國際上已享有高度的讚譽。曾兩度獲得英國Brits古典音樂大獎「年度女音樂家」獎項,及《留聲機》Gramophone雜誌、古典音樂電台(Classic FM)等多項古典音樂權威獎肯定。本月她將與蘇格蘭合奏團(Scottish Ensemble)聯袂應邀訪台,風格迥然與高難度的曲目,將為觀眾展現她驚人的舞台魅力。
-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小丑演員暨劇場導演
季.拉馮斯 從通俗人生提煉荒謬真實
從事小丑表演與教學已有廿五年之久的季.拉馮斯,曾數次應邀來台開設小丑表演工作坊,卻在看台灣電視裡的通俗連續劇時找到靈感,將與沙丁龐客劇團合作他在台灣的第一個創作《美麗人生》,以通俗劇的形式勾勒故事的傳承意義,讓年輕世代詮釋上一代的歷史,以小丑表達身體的處境。
-
焦點專題 Focus
關於假聲男高音的天才10問
什麼是假聲男高音?什麼是閹聲歌手? 假聲男高音一定是要唱很高嗎? 講話聲音很低的人可以學假聲男高音嗎? 對於「假聲男高音」這一行,相信許多人都十分好奇,一個大男人能唱出如童聲或女聲的音質,總是讓人驚奇不已。五月的「絕代美聲音樂會」中,將有假聲男高音聲樂家李文智的演唱,趁此機會,本刊也請他為讀者釋疑,天賦美聲來自何處?
-
焦點專題 Focus 假聲男高音
李文智 陽剛鬚眉 繞梁傳美聲
聲樂家李文智的人生,就跟他的外型與歌聲,頗多「反差」之處。說話時低沉有力,外表粗獷陽剛,唱歌卻能展現無瑕童聲;從未認真學音樂,卻誤打誤撞走上聲樂之路;功課吊車尾,卻在只懂英文字母的狀況下赴美讀書,一路念到博士班人生如此奇妙,李文智也笑著說:「上帝有在照顧!」
-
企畫特輯 Special
弓弦之間— 探問土地與人的文化底蘊
人是文化的載體,人之所以會創造出什麼樣的文化,又取決於什麼地形、氣候、土壤養育出什麼樣的人。因此,人因地理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文化也因為地理環境的差異而有不同,音樂當然也在這個邏輯當中。透過這樣的思維,NCO在南藝大教授歐光勳的策劃下,推出「音樂地圖裡的胡琴世界」音樂會,試圖透過地圖的解析,聆聽各地的特色胡琴樂器與樂曲,進而探問琴音背後的人文底蘊。
-
即將上場 Preview 王海玲、張愛玲、施如芳的想像對話
《巾幗.華麗緣》 穿越古今搬演豫劇傳奇
原本只是為台灣「豫劇皇后」王海玲打造獨角戲,編劇施如芳卻遠兜遠轉,牽扯出至少廿八個被戰爭折騰出名號的女人,還加進張愛玲的「華麗與蒼涼」美學,成就了《巾幗.華麗緣》。《巾幗.華麗緣》把中國、台灣、日本、希臘看似不相干的事件,放肆而大膽地連結在一起,以意識流手法,大玩「穿越」,時空跳躍三千年。
-
即將上場 Preview 創作社劇團《檔案K》
影像與表演 建構平行宇宙
《檔案K》由七年級劇作家吳瑾蓉編寫,是國內罕見以科學題材入戲的作品,以「平行時空」的物理學論述為命題,寫一齣家庭悲劇。導演楊景翔透過旋轉舞台與多媒體影像,拼接真實與虛幻,打造一個多重的影像迷宮,探觸人類生命與心靈的有限與無限。
-
即將上場 Preview 太古踏舞團復團演出
《秘碼—魔幻之境》 吳采璘的自我探索
《秘碼魔幻之境》不只是太古踏舞團的復團起點,也是吳采璘創造自己舞蹈風格的開始。她自編自跳,依據土、火、金、木、水五種元素,發展出各具張力的舞蹈;在她充滿表演性的舞蹈詮釋下,每一種元素猶如鮮活的生命體。
-
即將上場 Preview 采風樂坊與加拿大Soundstreams
當東方遇上西方 綻放超越時空的精采
近年來以傳統樂器、現代演出在國際打響名號的采風樂坊,前年應加拿大多倫多的Soundstreams藝術機構邀請合作演出,今年再度合作,除了采風將赴加國首演多首新作,也將與偕同Soundstream樂團返台,在國家音樂廳呈現兩場跨文化的演出「當古老與前衛碰撞」與「鬼戲」。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威瑪1857─李斯特的浮士德」
回到那一年 體會李斯特的激情與詩意
一八五七這一年,知名鋼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發表了《A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與《浮士德》交響曲,這兩首重量級樂曲,將由簡文彬指揮NSO,分別與鋼琴家陳必先、男高音林健吉與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合作演出。這一夜,正可領略李斯特打造的激情與詩意。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鐵血柔情」
鄧泰山揮灑詩意 浦羅柯菲夫幽默起舞
蕭邦的詩意柔情,與浦羅柯菲夫的幽默寫實,將在同場音樂會中展現!曾獲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的鄧泰山,將與NSO合作蕭邦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且看他如何以初戀情懷來詮釋這個充滿愛意的樂章!而浦氏的《灰姑娘》舞劇管絃樂組曲是如何鋪陳這個浪漫愛情故事,也令人期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別來無恙,老柴!」
掙脫宿命桎梏 等待勝利號角響起!
以「宿命」為主題,NSO「別來無恙,老柴」音樂會用鋪陳英雄悲劇的《艾格蒙》開展,接著以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映照作曲家充滿戲劇性、猶如悲劇般的宿命,在根特.赫比希的指揮棒下,生命中所有的掙扎都將隨著音樂掙脫。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創業?
劇場七年級生的第一哩路
在台灣,作劇場是「志業」,而不是「職業」,因為它養不活人也餓不死人。搞劇場是「興趣」,而不是「專長」,因為大多數人用工作支持創作。 然而,有一群人稱「七年級生」的年輕人,無畏大環境的艱難,奮不顧身地投入這個工作。他們有的始於大學話劇社的業餘玩票,有的是創作路上的志同道合。這些邁入三十大關的劇場新世代,不約而同,要把志業變專業、職業變事業。 在這條崎嶇難行的劇場創業之路上,他們面對的困難是什麼?他們需要的協助是什麼?如何兼顧創作和經營?如何規劃想像團隊的發展?他們目前正在做的事是什麼?對於未來又有什麼規畫? 現在,讓我們帶讀者聽聽他們的聲音,同時也藉由德國、法國、英國、美國與中國等國際現況觀察,看看台灣與世界,有何不同。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過來人經驗談
帶著熱情與堅持 踏上劇場創業的第一哩路
投入劇場的創作令人著迷,但如何讓這樣的過程持續下去?於是,年輕人燃燒著熱情創辦了劇團,一個創作的基地,一個實現夢想的空間但造夢不易,維繫更難,在台灣的環境下,多少劇場青年來去,多少表演團隊起落,過來人分享經驗:帶著熱情勇於上路,但也要隨勢而變,永遠要努力充實自己,創作者也要有經營者的思維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三缺一劇團
LAB「研發」 從小開始
作為七年級生代表劇團之一,三缺一劇團的特色是作品品質穩定,超過一年的製作期,讓作品成熟度提高,也讓作品的生命得已延續;而有了排練場之後,成員更著重「研發」,進排練場不只是為了排戲,而是訓練、討論、激盪,讓創作能量持續累積。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再現劇團
三十而立 「秘密基地」再出發
成立迄今不過五年,與別團不同的是,「再現劇團」一開始就從場地經營出發,五年來累積了年輕劇團少有的場地營運經驗值。有自己的劇場自是讓人充滿了許多想像,但落於現實,卻也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甚至讓人回頭自問劇團存在的目的。於是再現劇團去年底讓「藝術工場」熄燈落幕,「休眠,是為了凝聚更大的能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阮劇團
學子返「嘉」 體會純粹的美好
一群出外學子在學習戲劇之後,回返故鄉播灑戲劇種籽這就是阮劇團,嘉義地區的第一個現代劇團,堅持「讓嘉義人也有戲可看、讓外縣市的人也有到嘉義看戲的選擇。」他們在摸索跌撞後站穩腳步,成為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駐館團隊,每年舉辦「草草藝術節」讓更多人上台演戲、接觸藝術;今年起,他們又開始了「藝文播種」與「劇本農場」雙計畫,耕耘土地與創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周先生與舞者們
均勻「換氣」 保持有機
「周先生與舞者們」是編舞家周書毅與舞者老友們一起成立的舞團,周書毅沒有為舞團設定多麼遠大的目標理想,他只是為當下想做的事推動了計畫,如到各地日常空間演出推廣舞蹈的「舞蹈旅行計畫」、為年輕編舞家打造了固定發表平台「下一個編舞計畫」。經費雖然不足,但周書毅說問題不在錢,而是「決心在哪裡?」。
-
特別企畫 Feature 再拒劇團
絕對「不成熟」 時時自問初衷
全名「再一次拒絕長大」的「再拒劇團」,創作關懷就跟團名一樣,堅持不走「成熟」的主流路線,始終在少無人跡之處停步探索。主要成員黃思農說:「我們團最大的特色,應該是團員都有點社會適應不良。」做戲時相互批判,不斷質疑初衷何在,「在再拒,永遠都必須確認自己做戲的慾望是純粹的,劇團職業化好像會把這種精神消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