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莫里斯.貝嘉

相關文章 7 篇
  • 莫里斯.貝嘉,歐陸最璀燦的編舞名家。
    焦點

    跨越世紀的舞蹈哲人

    雖然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桂冠紛紛加冕於貝嘉身上,舞蹈依然是貝嘉生命的全部。布魯塞爾、洛桑、巴黎、紐約、東京、北京、台北,貝嘉舞作跟著城市一起存在,和愛舞人一起呼吸。

    文字|張伯順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貝嘉的舞者如貴族般優雅,外表亮麗,活力四射。
    焦點

    一場舞神的視覺彌撒

    貝嘉的作品最顯著的特徵在華麗誇張的劇場特質。他重新開發古典音樂和舞蹈素材, 啓用古典訓練精良、肢體天賦優異的芭蕾舞者,併用古典、現代舞和特技的編舞效果。貝嘉更善於操作各種舞台元素,營造雷霆萬鈞的氣勢,撼動觀衆的心。

    文字|邱馨慧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瑪姬.瑪漢舞團《環鏡》UMWELT。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前導介

    《環鏡》:瑪姬‧瑪漢餘音裊繞的短篇小說

    去年首演的《環鏡》UMWELT,舞台上放置了三層不重疊,二十餘面像門一般的鏡面裝置。九名共同發展創作的舞者,在不斷被強風吹動搖晃的鏡面之間遊走。分明就是取材自日常生活的眾生相,卻因為舞台裝置和現場聲響所轉化出來的空間,而變得戲劇化而且充滿想像。

    文字|李立亨、黃建宏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貝嘉生前創作力極為旺盛,作品總計近二百二十支之多。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華麗的落幕—莫里斯.貝嘉

    去年十一月廿二日,編舞家莫里斯.貝嘉(Maurice Bjart,1927-2007)在瑞士洛桑病逝,走完最華麗的舞蹈人生。大師遠矣,他的舞作曾經散發蠱惑般的感染力,永遠是舞迷心中最甜蜜的回憶!

    文字|張伯順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 莫里斯.貝嘉的舞蹈肢體,看似簡單、平常,卻充滿了如讀情詩般地令人心蕩神移。
    舞蹈

    台灣人為什麼不喜歡貝嘉?

    不管台灣人喜歡不喜歡貝嘉,在歐陸,或在日本,他仍是一位光芒萬丈的編舞家。圈外人因為他竟能夠把「愛」說得如此溫柔繾綣而感動,圈內人因為他竟能夠把古典芭蕾的基本程式玩到動作有如落英繽紛而讚賞,評論家也因為他的作品對於歐陸歷史的深刻沈思而予以分析;而他在台灣落到一個什麼都不是,竟也沒什麼好令人沮喪的。

    文字|王墨林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 《火鳥》中身著紅裝的男舞者飾演火鳥,成為舞台上的核心角色,以激烈的舞蹈動作表示對命運的衝突對抗。
    舞蹈

    跨界無藩籬,舞動生命追尋 貝嘉舞團三度訪台

    「洛桑貝嘉芭蕾舞團」三度來台,一口氣獻跳三齣舞碼《愛.舞》、《火鳥》與《艾爾頓貝爾格》,要讓台灣舞迷們大飽眼福。其中《愛.舞》是貝嘉集結了從一九五四年以來,所有以「愛」為主題的舞蹈精華片段,以《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為主軸,道盡了貝嘉半世紀以來,對愛情、青春、希望等美好的詠讚與追尋。

    文字|鄭淑瑩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吳青㖗的美麗舞姿。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吳青㖗 踏實築夢的芭蕾伶娜

    放下炫麗前景 返鄉投身舞蹈教育

    出身芭蕾世家的吳青㖗,從小在母親蘇淑慧的教導下奠定了良好的芭蕾基礎,赴美求學後也發展順遂,被視為熠熠生輝的芭蕾明星。但心繫家鄉的她還是選擇了回台灣,成立台北皇家芭蕾舞團,為台灣芭蕾扎根奉獻。

    文字|周倩漪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

    想笑就笑吧,走進假的園區來場真實的交流

    《泰雅文創精神劇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少年往事

    獨角馬的風景,在劇場

    編導王友輝的年少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