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李寶春

相關文章 32 篇
  • 台北新劇團開春將重現「新老戲」經典傳統戲碼,圖為《宇宙鋒》彩排。

    2022台北新劇團「京劇薈演」 經典戲碼再現

    繼去年演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編京劇《魔笛》,台北新劇團開春將重現「新老戲」品牌的經典傳統戲碼,5齣充分展現各行當壓箱絕活的精采好戲薈萃於一台。同時,宣告2022年最新一季戲曲線上頻道「酷雲劇場」隆重開播。

    文字|張震洲
    2022/03/25
  • 《項羽和兩個女人》的三位主角:(左起)虞姬(孔玥慈飾)、項羽(李寶春飾)、呂雉(陳雨萱飾)。
    戲曲新訊

    《項羽和兩個女人》 權位與愛情之間的選擇

    文字|陳茂康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 《知己》中,李寶春飾吳兆騫(左)、錢振榮飾顧貞觀(右)。
    戲曲

    老品牌的老堅持 李寶春「新老戲」 京崑合體演新意

    京劇名角李寶春每年推出的「新老戲」系列,打磨經典以新意詮釋,已成標誌性的品牌,近年的方向之一是「京崑合體」,李寶春融合二者精華鍛鍊經典,今年推出《知己》、《趙匡胤》與《寶蓮神燈》三齣,期待透過現代觀點的剪裁和劇場效果,讓老戲「彌新」也「迷新(新觀眾)」。

    文字|陳巧蓉、李銘訓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超過七十歲的模斯.康寧漢依舊活躍在舞台上。
    特別企畫 Feature

    「老」之語錄

    文字|本刊編輯部、許斌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 錢振榮飾唐明皇(左),徐思佳飾楊貴妃(右)。
    戲曲

    現代人看唐朝 明皇多情又愛權 《京崑戲說長生殿》 兩皇兩妃同台飆戲

    台北新劇團新作《京崑戲說長生殿》邀來大陸崑曲名家錢振榮、徐思佳,呈現「兩皇兩妃」的陣容,且跳脫京崑分別對唱的方式,不僅將對唱崑曲經典橋段,最後亦會以京劇唐明皇、崑曲楊貴妃,及崑曲唐明皇、京劇楊貴妃的「跨劇種組合」登場。另除了以京崑特長分別描述唐明皇愛權與多情形象,也加入現代主持人、舞蹈等元素,試圖拉近傳統戲曲與現代觀眾的距離。

    文字|廖俊逞、艾米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 李寶春穿起辜老私藏戲服,演出辜老的拿手角色。
    戲曲新訊

    「懷念的好老戲」追思辜老 李寶春領軍,兩岸名角貼演三國戲

    文字|廖俊逞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謝杰廷:《懷念好老戲》讓人回味歷史人物的神韻

    文字|謝杰廷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慶頂珠》中,李寶春飾蕭恩(右),黃宇琳飾蕭桂英。
    戲曲

    國寶丑角孫正揚助陣 台北新劇團「好老戲」 角兒們現絕活

    今年台北新劇團公演「好老戲」,推出《雙姣奇緣》、《慶頂珠》與《一捧雪》三齣全本經典老戲,李寶春、黃宇琳、楊燕毅擔綱,並邀得八十四歲高齡的丑角國寶孫正陽出馬,角兒們挑戰經典,絕活展現,正是戲迷之福!

    文字|廖俊逞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知己》描繪吳兆騫(李寶春飾)三個朋友剖心交往的動人故事。
    戲曲

    境遷人變 試問《知己》依舊?

    台北新劇團的新製作《知己》,改編自中國劇作家郭啟宏的同名話劇,描述三個朋友剖心交往的動人故事;因為郭啟宏與新舞臺館長辜懷群對「知己」的不同看法,竟促成了雙方的合作。戲曲版《知己》由李寶春改編、導演與演出其中一角,並邀來旅台崑生溫宇航助陣,以不同劇種的表演方式區隔角色性格。

    文字|廖俊逞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巴山秀才》中,李寶春飾孟登科,王豔飾孟娘。
    戲曲 搶救老戲 復刻重編

    李寶春精心錘鍊 演出老戲的現代精神

    文武老生李寶春的「新老戲」系列是他的金字招牌,標榜以現代精神體現傳統京劇的樣貌及精華唱段的寓意。這回的演出邀請京劇界名角孫正陽、楊燕毅、王豔、黃宇琳、田磊,排出的劇目堪稱是瀕臨絕種的保護類老戲,包括《巴山秀才》、《鳳還巢》、《斷密澗風雲》,及兩岸首次演出的《渭南之戰》。

    文字|廖俊逞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 《五花洞  掃蕩群魔》將出現多個真假潘金蓮同台亂舞。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歡慶民國百年 京劇名角反串大動員--國光劇團「喜劇京典.歡樂百分百」

    為慶祝民國百年的生日,國光劇團特於歲尾年初,策劃了本次戲曲界聯演,除了劇碼熱鬧喜趣,並動員國光、台北新劇團、當代傳奇劇場與相聲瓦舍的多位演員共襄盛舉外,最令人矚目的是名角們的「反串」,如本行老生的唐文華這回將反串程派青衣、本行青衣的魏海敏反串丑婆等,料將讓觀眾笑到噴飯灑淚!!

    文字|廖俊逞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 座談會現場。
    其他分類

    許傳統戲曲教育一個未來--戲曲教育的困境與發展

    六月二日,台灣國寶級的京劇演員魏海敏和吳興國,第一次走上街頭,要求台灣戲曲學院校長鄭榮興下台。鄭榮興遭批過度偏重客家戲,偏廢傳統戲曲,加上辦學不力,教育部評鑑五系就有兩系不及格。吳興國強調,這不是客家或傳統戲曲對立,他和魏海敏都是台灣本土培育出來的,而是身為教育部遴聘的評鑑委員,在評審戲曲學院過程中,發現學校問題大到須搶救的程度。 台灣的戲曲教育,從復興劇校、國光劇校在八十八年合併為台灣戲曲專科學校,並於九十五年升格為戲曲學院,是國內唯一培育傳統戲曲人才的專業學校。現任校長鄭榮興擔任校長長達十二年,但當代傳奇藝術總監吳興國、團長林秀偉、國劇協會理事長魏海敏、江之翠南管劇團團長周逸昌連袂到教育部陳情,指鄭榮興不能再續任校長,因為「十二年來看不到一個人才」。 吳興國指出,學生不用早上開嗓練習,不用練功,學生要表演,沒有舞台、沒服裝、沒樂團。當代劇團招人,來三十多人面試,沒一人可用,不會走位也不會唱,他只能叫學生趕快轉行。而且不只京劇,歌仔戲的現況也一樣嚴重。 六月十五日,台灣戲曲學院進行校長續任投票,投票人數共四十三人,結果為同意票十五張,不同意票廿七張,廢票一張,否決校長鄭榮興續任案。雖然鄭榮興未獲得二分之一以上同意票,不能續任下屆校長,但傳統戲曲人才出現斷層,戲曲學院的畢業生在業界看來幾乎無一可用,卻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傳統戲曲是以演員為核心的劇場,好的演員才能保證藝術的不朽,而好的教育體制,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演員。本刊特為此舉辦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戲曲教育的現況及其困境進行探討,並為未來發展可能提出建言。

    文字|記錄整理 唐健哲、廖俊逞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 李寶春拋開傳統包袱後,想做的事反而越多:「我這把年紀了,沒有多少年能演了,總想趁著還有點能力再多做些新的東西。」
    藝號人物 People

    李寶春 做個「與眾不同」的角兒

    出身戲曲世家,有個鼎鼎大名的名家父親李少春,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李寶春在舞台創造上,卻不為流派、傳人的框框限制,他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他牢記父親的教導,於京劇藝術上,大膽開創、與眾不同。即將上演的《弄臣》移植自西方經典歌劇,他謙稱對西方文化了解不夠透徹,只是「斗膽」、憑他的理解「借題發揮」。李寶春年紀越大越活出自己,拋開傳統包袱後,藝術之路更加海闊天空。

    文字|廖俊逞、許斌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 《劫魏營》中,李寶春飾演甘寧。
    戲曲

    《擊鼓罵曹》京崑串陰陽 《白蛇傳》唱腔李派獨門 李寶春精選壓箱寶 新老戲「希罕」上場

    李寶春從壓箱戲碼中精挑細選,推出李派家傳老戲,號稱獨一無二。其中有台灣三十年沒上演過的《逍遙津.劫魏營》、由李寶春一人單挑的京劇〈陽罵曹〉和崑腔〈陰罵曹〉、還有李門獨創由老生唱許仙的《白蛇傳》,將讓戲迷大開眼界。

    文字|廖俊逞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李寶春精演新老戲

    文字|賀照緹
    第167期 / 2006年11月號
  • 李寶春改編《原野》為京劇形式演出。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李寶春改編,曹禺學生謝晉執導 西皮二黃 讓《原野》再「火」一次

    《原野》是曹禺三大劇作中裡命運最多舛的一部。前兩部《雷雨》和《日出》都在掌聲中落幕,唯獨《原野》,上演後沒有幾天就遇到了蘆溝橋事變,槍林彈雨,湮滅了這部新作大鳴大放的契機。對於這部光芒被戰火掩埋的巨作,辜懷群希望透過悲壯的史詩與悠揚的皮黃旋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把《原野》再次演「火」起來。

    文字|廖俊逞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 戲曲

    月老許諾,年齡不是問題 《再世情緣》演出難得一見的歌仔戲「老少配」

    文字|施昱伶、鍾翼如、蔡柏璋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 《珠簾寨》
    戲曲

    值得尊敬的自我挑戰者

    「壓箱寶春戲」連演四場,李寶春從劇本,導演乃至製作都有涉獵,但最讓觀眾矚目的,仍是他的演員部分。四場戲中,他要詮釋不同行當,雖不能稱之謂挑戰極限,卻亦是難能可貴了。

    文字|貢敏、韓兆容
    第134期 / 2004年02月號
  • 《雪弟恨》
    戲曲

    新舊並進,永保津津有味

    國光的歲末公演,從舞台、表演程式、文武場等都儘可能保留傳統,而在敘事節奏上加以緊湊化,這是對京劇藝術嚴謹的堅持,值得肯定。

    文字|邱婷、林鑠齊
    第134期 / 2004年02月號
  • 楊燕毅飾演疑心病重的龐涓。
    戲曲

    一山有二虎的恐怖平衡 從《孫臏與龐涓》看領導人的智慧

    歷史證明:「高手之間的平衡」時時考驗領導人的智慧。高手不足,成不了大事。高手一多,就要有駕馭多頭馬車的本領。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十一月推出名角李寶春、楊燕毅主演的《孫臏與龐涓》,本刊特邀製作人辜懷群從現代管理的角度來「說戲」,印證領導人除了遍訪英才之外,也要有管理英才的本事。

    文字|辜懷群
    第143期 / 2004年11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