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莎拉.肯恩

相關文章 9 篇
  • 跑步機末端還有鏡頭將演員的圖像投射到上舞台屏幕,累積的能量反映了角色的內在狀態。
    奇切斯特

    保持距離的《渴求》 再度封城下的哀傷共鳴

    位於英國南邊的奇切斯特節慶劇院十月底推出新製作莎拉.肯恩的《渴求》,原本就計畫現場演出同步直播,在英國二度封城後就只留直播形式。整齣製作從排演到演出都按疫情下的社交距離準則完成,演員在台上不僅沒有肢體接觸,彼此也保持至少兩公尺距離。四個演員各自在跑步機上活動,暗示了各角色困在自己的內在裡,於虛無無目的的現實中持續呢喃。

    文字|林大貂、Marc Brenner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凱蒂.米契爾執導的《滌淨》,是莎拉.肯恩作品首度在國家劇院演出。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執導莎拉.肯恩《滌淨》 導演凱蒂.米契爾挑戰觀眾極限

    英國早夭劇作家莎拉.肯恩的作品雖少,卻經常在世界各地搬演,但最近國家劇院推出由當紅女導演凱蒂.米契爾執導肯恩的《滌淨》,是該作問世十八年來在倫敦的首度大型復演製作,亦是她的作品第一次在國家劇院演出。《滌淨》劇作內容飽含暴力、虐待等情節,挑戰觀眾對於折磨和痛苦的想像極限,在預演的頭一週,便有五位觀眾在演出中昏倒,另有近四十位觀眾選擇中途離開。

    文字|魏君穎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莎拉.肯恩的《4.48精神異常》常被各國劇場搬演,圖為奧地利劇院的製作。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發展概況

    創作風潮發源地 衝撞成規逼視當下

    英國是「新文本」風潮的發源之地,「新文本」的標籤,最早是在英國看到,並用於形容一九五○年代中期開始的創作風格。而該風潮在英國的崛起,與有著「劇作家劇院」之稱的宮廷劇院密切相關,許多劇作家在此發表他們的第一部劇作,如馬丁.昆普、莎拉.肯恩、麥多納、瑞文希爾、史緹芬斯等。他們的作品衝撞成規,在題材、手法、美學上更貼近當代觀眾,更逼視當下議題,促進觀眾的反思。

    文字|梁文菁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新銳劇場導演陳仕瑛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新銳劇場導演

    陳仕瑛 給文本新觀點 就是導演最愛的挑戰

    新銳劇場導演陳仕瑛去年因入圍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五項作品決選,而備受矚目,對哈洛.品特劇本《山地話》的獨到詮釋,令人讚賞。一直關注於既有文本詮釋的她,將挑戰英國劇作家莎拉.肯恩的《費德拉之愛》,她說:「在既有的文本上提供新的觀點,才是導演的樂趣和挑戰,因為我必須找到一種『詮釋』的方式。」

    文字|朱安如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 《愛情剖面》中,探究愛情最終的失落,解剖慾望的殘酷本質。圖為排練現場。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愛情剖面》 揭露愛情的殘酷本質

    當十八世紀的古典劇作與廿世紀末的當代新文本並置在舞台上,會擦撞出怎樣的劇場火花?法國導演法蘭克.迪麥可應兩廳院之邀,執導結合馬里伏《爭執》與莎拉.肯恩《渴求》並置的《愛情剖面》,透過同一組演員的演繹,剖析愛情的殘酷本質。

    文字|廖俊逞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 第一位靠寫劇本維生的女作家班恩。
    特別企畫 Feature

    她們何時在劇場當家? 女人的劇場史

    雖然在父權社會的壓抑下,女性的劇場活動看似起步甚晚,但其實從希臘羅馬時期的啞劇女丑,隱匿在廳房院落、沙龍世界的女劇人,女性並未放棄「被看見」。直到一九六○年代隨著婦女解放運動,女性劇場也邁開自己的腳步,在台前幕後創造自己的創意場域,而今更是百花齊放、多采多姿,令人難以想像,怎能有一個沒有女人的劇場?

    文字|楊婉怡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 德國導演歐斯特麥耶堪稱歐陸當代劇場潮流的領導要角。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具份量的國際級導演 歐陸劇場巨星來台──德國導演歐斯特麥耶

    歐斯特麥耶對文辭與人物的批判性解讀,保證了一個超乎一般觀眾可以想像的舞台世界。但他和演員念茲在茲的,並不是如何顛覆劇本,而是如何能更真實、更合理地,表現人物的內在狀態。恐怖的是,他的手法沒有底線。

    文字|鴻鴻、Amo Declair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他們的瘋狂 她自殺是為了想活——英國劇作家莎拉‧肯恩

    如果說莎拉‧肯恩身上真的有著什麼瘋狂基因,那就是她太正常了,正常到無法容許整個世界都在瘋狂,正常到無法理解這個分裂的世界,怎麼可以如此無關痛癢地一直運轉下去。

    文字|陳惠文、鄭淑瑩、陳建仲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薩力亞與席渡舞團《血之塵》中的男男雙人舞,同等壯碩的體型讓雙人舞的拉抬、平衡都深具對峙張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9柏林「舞在八月」舞蹈節

    濺血與搖滾,逼視非洲的吶喊

    來自非洲的舞團在今年的「舞在八月」大放異彩,非洲大地給予了這些舞者無窮的創作泉源,創造了全然不同於當代西方的舞蹈敘事,絕不容忽視。而來自台灣的孫尚綺這次也躍上「舞在八月」的舞台,演出他得獎的獨舞作品,值得喝采。

    文字|陳思宏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