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力亞與席渡舞團《血之塵》中的男男雙人舞,同等壯碩的體型讓雙人舞的拉抬、平衡都深具對峙張力。(Antoine Tempe 攝)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9柏林「舞在八月」舞蹈節

濺血與搖滾,逼視非洲的吶喊

來自非洲的舞團在今年的「舞在八月」大放異彩,非洲大地給予了這些舞者無窮的創作泉源,創造了全然不同於當代西方的舞蹈敘事,絕不容忽視。而來自台灣的孫尚綺這次也躍上「舞在八月」的舞台,演出他得獎的獨舞作品,值得喝采。

來自非洲的舞團在今年的「舞在八月」大放異彩,非洲大地給予了這些舞者無窮的創作泉源,創造了全然不同於當代西方的舞蹈敘事,絕不容忽視。而來自台灣的孫尚綺這次也躍上「舞在八月」的舞台,演出他得獎的獨舞作品,值得喝采。

德國最大的舞蹈節「舞在八月」(Tanz im August)於八月十四日開幕,連續十六天,城市裡大小劇場敞開大門,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舞團來到柏林。今年主辦單位口味大膽,不僅把名氣沒那麼響亮的布吉納法索舞團選為開幕節目,還選了許多實驗性極強的作品。例如奧地利/法國的舞團「銀河星團」(Superamas)帶來的《帝國(藝術與政治)》Empire (Art & Politics)就是一齣戲劇,完全沒有任何的舞蹈,模糊了舞蹈的界定。來自加拿大的《我是你嗎》Is You Me,則是現場即興電腦投影表演,加上絢爛的電子音樂,台上的舞者(原本有兩位,但其中一位臨陣退出)完全被巨大的投影藝術吞噬,「舞蹈」其實由電腦上的動畫完成。其實不論風格形式,舞蹈之美在於以人為中心,科技取代不了人體的有機與律動,就算是一場結構鬆散、編舞凌亂的舞蹈,還是比看電腦圖案人性多了。

來自非洲的舞團在今年的「舞在八月」大放異彩,非洲大地給予了這些舞者無窮的創作泉源,創造了全然不同於當代西方的舞蹈敘事,絕不容忽視。而來自台灣的孫尚綺這次也躍上「舞在八月」的舞台,演出他得獎的獨舞作品,值得喝采。

《血之塵》  非洲土地的血淚之歌

來自布吉納法索的「薩力亞與席渡舞團」(Compagnie Salia nï Seydou)成立於一九九七年,由薩力亞.沙諾(Salia Sanou)與席渡.伯羅(Seydou Boro)在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Ouagadougou)戲劇學校結識後創團。兩人都能舞能編,舞團在短短幾年間在法國闖出名號,二○○一年曾應邀訪台在「新舞風」中演出,二○○三年獲得「法語圈國際組織」(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頒發「年度藝術家」,二○○八年獲法國文化部(Ministère de la Culture)頒發「藝文勳章」(Officiers des Art et des Lettres),國際舞壇開始注目這個非洲舞團,邀約不斷。

薩力亞與席渡舞團擔任今年的「舞在八月」開幕大作,「舞在八月」舉辦二十一年來第一次由非洲舞團開幕。舞團這次帶來的作品《血之塵》Poussières de Sang從來沒在德國演出過,近年來非洲熱興起,但是許多表演團體都只能稱民俗,「薩里亞與賽杜舞團」的表演讓此地舞迷很期待。

《血之塵》創生概念來自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於二○○七年的一場血腥戰役,士兵為了更好的薪水與設備,與警察爆發嚴重衝突,造成多人死傷。同年,薩力亞.沙諾與席渡.伯羅兩人剛好在瓦加杜古成立了舞蹈中心,見證了這場流血戰役,兩人合作編出《血之塵》,用舞蹈記錄暴力,撫平創傷。

《血之塵》舞台很簡單,地板是一張巨型畫作,血橙色顏料抽象潑灑,象徵滴落在沙地上的鮮血。舞台上有現場樂隊演奏與演唱,吉他、木琴、薩克斯風、與廿一弦Kora琴,搭配上女聲現場演唱,堆砌出蒼涼的樂風。七位舞者在畫作上隨著音樂舞動,動作都不免讓人聯想到非洲大地上的動物,拳頭揮舞,跪地甩頭,肢體擦撞,弓背搖晃,盡情展現非洲舞者天生的爆發力。看《血之塵》,可以歷歷看見非洲舞者肩上背負的悲歌、民族記憶、與暴力血腥,那分明到幾乎憤怒的肌肉線條,那撞擊的身體力道,那口中吟唱出的民族悲歌,觀者幾乎可聽到血滴滴落下,不能閉眼不能掩耳,非洲大陸不只是一個觀光狩獵的前殖民地,而是真實甚至血腥的存在。

這齣舞作最可觀之處就是薩力亞.沙諾與席渡.伯羅兩人的雙人舞,同等壯碩的體型讓雙人舞的拉抬、平衡都深具對峙張力,暴力的主題深深刻進每個舞動,讓男男雙人舞滿溢著陽剛的力道。《血之塵》長度只有一小時左右,但是藝術成就高,結構清楚,編舞語彙成熟,跳脫傳統民俗的刻版印象,讓非洲舞也可以如此現代如此撞擊人心。《血之塵》首演夜觀眾歡呼不絕,舞蹈傳達希望訊息,布吉納法索不只是一個全球識字率最低的國家,還有這麼不同於西方的舞蹈美學,「薩里亞與賽杜舞團」踢開世界舞壇大門的力道,絕對兇猛。

獨舞《對話二》  孫尚綺與莎拉.肯恩的對話

今年的「舞在八月」與編舞家莎夏.瓦茲(Sasha Waltz)合作,由她推薦舞作,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舞者孫尚綺就是瓦茲推薦的舞者之一。孫尚綺這次在「舞在八月」演出的是他在二○○八年參加德國斯圖加特國際獨舞節的作品《對話二》Dialogue II,這支配合作曲家李給悌(György Ligeti)大提琴獨奏作品的獨舞,在當年獨舞節獲得評審團與當地媒體一致讚揚,獲得編舞大獎第一名。《對話二》這支獨舞目前已經在法國、義大利、德國等七個藝術節演出過,「舞在八月」之後馬上又被邀請到以色列演出。孫尚綺在紐倫堡國家劇院跳了五年舞之後單飛,成為自由舞者,短短幾年交出不錯的成績單,不僅與莎夏.瓦茲合作愉快,自己的編舞也是邀約不斷,一個台灣舞者在競爭激烈的德國舞壇闖蕩,值得大家期待。

《對話二》的編舞概念來自英國女劇作家莎拉.肯恩(Sarah Kane)的作品《4.48精神異常》4.48 Psychosis,這個肯恩的重度憂鬱文本穿插在《對話二》的舞作裡,與舞者進行對話,舞名的「二」就是象徵「二方對話」。肯恩的這個劇本是在自殺前寫下,第一人稱的文字非常狂亂,巨大的沮喪與壓迫提供了孫尚綺編舞的基調,大動作的肢體伸展、快速迴旋都收放自如,短短八分鐘盡現孫尚綺的肢體表達能力,幾年的德國經驗顯然是豐收。

《對話二》在瓦茲經營的劇場「放射系統V」(Radialsystem V)演出,孫尚綺自信的舞姿能量飽滿,獲得滿場喝采。接下來他將繼續與瓦茲合作,在「放射系統V」慶祝成立三週年舞作裡表演,羅馬、蘇黎士等都市都可以看到孫尚綺在瓦茲作品裡舞動的身影。經過「舞在八月」這麼大型的舞蹈節考驗,他在德國的腳步更穩健,與瓦茲的新作也備受各界期待。

《更多,更多,更多...未來》  為自由吶喊的剛果搖滾

趕在截稿前去看了剛果編舞家林耶庫拉(Faustin Linyekula)的作品《更多,更多,更多…未來》More, More, More... Future,看舞台上一群男性剛果舞者、音樂家在台上嘶吼八十分鐘,配上怪異的舞蹈,當下覺得難聽、難看至極,氣憤地只給了幾個掌聲就離開劇院。但是那些來自剛果的搖滾音符悄悄跟我回家,在腦子裡放肆了一夜。隔天,來自剛果的搖滾發酵壯大,那些沙啞吶喊明明在我身上留下抓痕。

林耶庫拉於一九七四年出生於剛果,在許多西方國家創作之後,在二○○一年回到祖國創辦了舞團「卡巴口工作室」(Studios Kabako),致力結合Ndombolo音樂與現代舞,開始在國際舞壇闖出名號。Ndombolo是一種在非洲受到極大歡迎的流行熱門音樂,融合饒舌、龐克、搖滾樂風,節奏分明,是許多非洲舞廳的最愛。這種音樂的歌詞充滿反動,剛果政府不斷打壓、禁播,卻只是讓Ndombolo更受歡迎。林耶庫拉把Live樂隊與歌手放上舞台,自己與另外兩個舞者隨著音樂起伏舞蹈,創造出一個貼近當今剛果人民面貌的舞蹈美學,狂野兇猛,色調俗豔。歌手與樂手都穿著誇張刺眼的服裝,舞者則是穿著由帆布材質做成的蓬大怪異服裝,細看才知道上面印滿著歐元大鈔。

整場表演其實就是一場華麗的搖滾演唱會,歌手的喉嚨裝滿了剛果人民的吶喊,傾倒給台下的西方觀眾。剛果獄中詩人慕辛多(Antoine Vumilia Muhindo)的詩作,是這齣舞作的歌詞底本。慕辛多因被控暗殺總統下獄,隨即被判死刑,目前仍在獄中。這些入歌的詩句文學層次豐富,內戰、殖民血淚、屠殺、暴動等創傷議題,都如同台上三位舞者激烈的舞蹈一樣,毫無保留,把剛果剖開給觀眾看。同時,這些唱詞充滿希望,對未來有美好憧憬,刮傷喉嚨的俗豔搖滾裡,編舞家沒忘記帶來樂觀。

欣賞這齣舞有一個最大的感嘆,就是全球化如火如荼,大部分的人卻還是對非洲如此陌生。台上忘情搖滾,台下的觀眾卻每個都安穩坐定,沒人起身搖擺。我猜想,這齣舞作在剛果演出的話,台下的觀眾面對熟悉的節拍,與貼近生活的政治歌詞,也許會跟著激情搖擺,台上台下一起用舞蹈音樂完成藝術反動,積極地舞向更多更多的美好未來。雖然全場冷靜觀賞剛果搖滾,雖然巨大的文化距離仍在舞台與觀眾席之間築牆,雖然很多人也許根本不知道剛果位在非洲版圖那一邊,但是舞蹈可以帶來化解,那全場不歇的搖滾住進耳朵,不能再忽略了。

激情過後,林耶庫拉讓樂手與舞者背對著觀眾靜坐,觀看台上的影片,為舞蹈作結。一整片蔚藍剛果天空投影在台上,一群非洲的子民對著鏡頭笑著——沈靜的力量,微笑的力量,舞蹈的力量。

 

相關網站

「薩里亞與賽杜舞團」網站 www.salianiseydou.net/

《血之塵》演出片段 www.youtube.com/watch?v=ohrz5oYbEFU

《對話二》片段網上欣賞 media.tikitikibaba.com/08shangchi.wmv

「卡巴口工作室」網站 www.kabako.org/

《更多,更多,更多...未來》演出片段 www.youtube.com/watch?v=0wJ_U2cK1ys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