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謙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個人、土地、文化 舞台上的超時空對話
Taiwan Week 「藝術家面對面」活動次日由〈戲劇篇〉接棒,邀請比利時列日劇院藝術總監塞吉.宏哥尼(Serge Rangoni)與德國柏林雷寧廣場劇院戲劇顧問尼爾斯.哈爾曼( Nils Haarmann),與新加坡 T:Works 劇團藝術總監王景生、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團長王嘉明,及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對談,共討論4部作品,包含由王景生、魏海敏、陳界仁與張照堂並列創作的《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汪兆謙導演作品《十殿》,以及王嘉明兩部作品《聊齋聊什麼哉?!》與《物種大樂團》。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委製、獎補助機制的生態網絡
著眼於近年來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高度機構化,以及獎補助機制、平台的成立,及地方場館的策展轉型,系列講座的第四場以「委製、獎補助機制的生態網絡」為題,邀請身兼創作者和團隊營運者的汪兆謙、黃翊與黃思農,與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分享在委製創作、獎補助爭取及與公部門合作策展等經驗與挑戰、歷程與心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台篇
寫實文本的寫意選擇 《十殿》的建築導覽
阮劇團於今年即將演出的成年之作《十殿》,既打造也拆解一棟住商混合、凋零敗落的「金國際大樓」,讓台灣五大奇案化作現代版本,體現人間苦難裡那些超乎自然與人情的可能。讓我們聽聽建築師們導演汪兆謙、舞台設計李柏霖娓娓道來,關於他們如何在空間與時間的限度裡,挑戰《十殿》的完成。
-
第16屆草草戲劇節串連民雄 一起「當青春」
歡慶「做16歲」的「草草戲劇節」已於3月15日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以阮劇團作品《陳文成的證明題》揭幕。草草戲劇節今年以「當青春Tng tshing-tshun」為策展主題,於3月16日至17日、3月23日至24日兩個週末綻放,外加首度串連民雄衛星場域,週間文化活動不間斷,一共將迎來近200場,包含演出、音樂、市集、展覽、講座、導覽、工作坊等,各式各樣表演活動,邀請愛好藝術與文化的朋友,一同走進嘉義探索青春的亮面和暗面。開幕當天,嘉義縣縣長亦翁章梁親身力挺,大力支持在地文化,也分享自己的青春經驗。
-
2024草草戲劇節3月登場 串連民雄從早到晚「當青春」
2024草草戲劇節將於3月15日至24日盛大舉辦,以「當青春 Tng tshing-tshun」為主題,攜手嘉義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由雙策展人──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平凡製作創意總監黃銘彰,以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全區策劃,其中,實驗劇場呈現戲劇節限定演出及延續節慶傳統邀請8組協同策展單位,一同規劃「成長與迷惘」、「狂與平凡」、「甜蜜與苦疼」等策展區域,以不同角度探索青春的亮面與暗面,透過導覽、演出、工作坊、文化對談、互動裝置等,帶來近200場文化活動。另外,今年新增衛星展區,包含國家廣播文物館、民雄大士爺廟、一樂酒家、仁偉書局、打貓親子廣場等,呈現一系列免費活動,深入走進民雄。第二個週末更有台語新興樂團「裝咖人」與阮劇團儲備行動員客串合作夜間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回應
汪兆謙、吳明倫:身分轉換中的應對策略
汪兆謙與吳明倫,分別是導演與編劇、阮劇團的藝術總監與副藝術總監,影響劇團創作內容與發展。無獨有偶地,兩人前後擔任國家兩廳院的駐館藝術家;同時,前兩年製作《十殿》(2021)、《釣蝦場的十日談》(2022)分別進入TIFA、臺灣戲曲藝術節(TTTF)等策展機制裡。個人、劇團、場館、藝術節等身分的轉換,能否反映「藝術創作」的主體位置? 強調「個人」的駐館體驗 對汪兆謙與吳明倫而言,擔任駐館藝術家是相對「個人」的。 吳明倫認為兩廳院並未要求藝術家的義務與限制創作方向,所以不用顧慮業主、館方的想法。她更進一步運用場館資源,在2019年同志婚姻合法化時,推動《城市戀歌進行曲》彩虹版,「這是作為駐館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認為兩廳院必須有社會責任,藉這個機會對議題做出表態。」反過來讓兩廳院願意釋出檔期與回應社會。 至於,汪兆謙更加明確地想把自己與阮劇團切割,所以在駐館期間運用資源關注下一個10年的藝術消費群體「Alpha世代」。這體現在藝術角度之外,藉由參與場館組織運作,重新梳理創作位置。不可諱言的是,這可能源於劇團經營者的好奇,之後的延續也會回到團隊實踐,分開思考的同時也環環相扣。
-
第十五屆草草戲劇節《回歸線》3月登場 讓藝術活力回歸日常
由嘉義縣政府攜手在地阮劇團合作主辦的「草草戲劇節」,今年以「回歸線」為年度主題,將於3月11日開始連續2週週末,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盛大舉行,超過160場以上的展演活動,集結戲劇、音樂、舞蹈、影展、美學市集、講堂,串連嘉義在地文化社群,形塑出嘉義縣年度最亮眼的城市文化節慶。
-
跨界對談 楊輝 X 汪兆謙
大鬧殿堂的行前宣告
《十日談》(Decameron)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的寫實主義短篇小說集。說的是,1348年的一場瘟疫讓一群年輕男女躲避到佛羅倫斯郊外山上的園林別墅,每人每天講一個冒險故事、或是色情笑話等來放鬆心情,而這10天裡100則葷素不忌的故事,就是《十日談》的內容。 數百年後的今天,有群人躲進台灣南部的「釣蝦場」,於是《釣蝦場的十日談》就在這個新的(後)疫情時代裡誕生了! COVID-19與黑死病,義大利佛羅倫斯與台灣嘉義,薄伽丘與阮劇團,是跨時空與跨文化的對照;人戲與偶戲╱布袋戲,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則在不同領域、世代的創作者手中,找尋著交會的位置。傳統布袋戲出身、卻在歐陸與當代劇場合作的國際偶戲大師楊輝,以及回到嘉義創團、決定用「鄉村包圍城市」的阮劇團創辦人汪兆謙,要用不登大雅之堂的故事、接地氣的通俗語言,闖進戲劇的殿堂這是他們即將行動的預告宣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汪兆謙:在最好的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對大家一起做事,是有嚮往的。」35歲後感受到體力下滑,但初衷始終撐住他。不過,汪兆謙也認為35至50歲間是「最好的狀態」。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8
汪兆謙 扎根故鄉灑種耕耘 積累超強戲劇能量
帶著劇團遊歷四方,從嘉義出發到台北、基隆、台中、彰化,還有羅馬尼亞,卅出頭的汪兆謙與阮劇團已在南台灣劇場累積了超大能量,這群年輕人自二○○三年返回嘉義組團,六年後進駐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從此地發散劇場的美好、拉進優秀創作者駐足,向土地學習,把台灣的根,扎到了骨子裡。也期許汪兆謙與阮劇團未來能在厚實的基礎上,為南台灣打造更繽紛的劇場風景!
-
ARTalks
劇場新鄉土
鄉土如何在劇場裡找到新的主題與表現手法?阮劇團的《水中之屋》與進港浪製作的《還陽記》,無疑是近年來少見的突破之作。這兩齣劇之所以引人入勝的原因,顯而易見便在於編導對題材有了更多的實境觀察與體會,「鄉土」不再是模糊的依樣畫葫蘆。
-
焦點專題 Focus
發出自己的聲音 成為自己的樣子
平素以肢體鍛煉展現舞台上的激昂澎湃,九天民俗技藝團的成員首度轉換表演形式,將演出首部小劇場製作《禁區》,他們與阮劇團合作,以二○一六年汪兆謙、許正平於「紀錄劇場工作坊」發表的劇本《禁止使用》出發,結合九天團員自身成長記憶,要窺探每個人長大過程中被封印、禁止、貼上標籤,從此黑暗無光的記憶。從橫衝直撞的陣頭表演,到細膩的內心獨白,如何讓這群人的生命透過自己,能被完整述說,是演員、導演、編劇的共同挑戰。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地藝術節:地方勢力篇
從心出發 你家也可以辦藝術節
沒有藝術根柢的小鄉城,如何變身為國際性的藝術勝地?英國「格拉斯頓伯里藝術節」、法國「亞維儂藝術節」都是最佳的典範,偏遠不是問題,在地居民齊心合力,創意凝聚奇想迸發,就可能讓故鄉成為下一個亞維儂。其實離我們不遠,日本有鹿兒島的Good Neighbors Jamboree讓人享受一日的優質美感體驗;台灣也有嘉義的「草草戲劇節」,結合在地戲劇團隊享玩藝術。
-
焦點專題 Focus 歸來嘉義
阮劇團 賣力撒種接地氣
一群嘉義孩子,在外出求學後,因為想把戲劇的感動與自己的鄉親分享,他們返鄉成立了「阮劇團」。但不是你想分享就可以分享,在找到正確路徑之前,阮劇團也曾重重跌一跤。這一跌讓團長汪兆謙清醒,意識到「接地氣」的重要性,觀眾不來,「阮」就走近觀眾。教育與觀眾培養成為他們日日琢磨的基本功,「草草戲劇節」、「劇本農場」等等計畫鋪展開來,汪兆謙說:「我希望至少在嘉義,能讓民眾對於戲劇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正常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阮劇團
學子返「嘉」 體會純粹的美好
一群出外學子在學習戲劇之後,回返故鄉播灑戲劇種籽這就是阮劇團,嘉義地區的第一個現代劇團,堅持「讓嘉義人也有戲可看、讓外縣市的人也有到嘉義看戲的選擇。」他們在摸索跌撞後站穩腳步,成為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駐館團隊,每年舉辦「草草藝術節」讓更多人上台演戲、接觸藝術;今年起,他們又開始了「藝文播種」與「劇本農場」雙計畫,耕耘土地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