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莎夏.瓦茲

相關文章 29 篇
  • 莎夏.瓦兹。
    德國

    人造空間來塑人

    我認爲,身爲一個藝術家,有必要親身去了解其他人,或者說,大多數人的問題和生活。於是,我決定出外作家庭訪談。──莎夏.瓦茲

    文字|黃琇瑜
    第65期 / 1998年05月號
  • 音樂家在「放射系統 」的開幕演奏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廢棄抽水廠,變身藝術舞工廠

    這個座落在史普雷運河旁的空曠工廠可大有來頭,早在一八八○年,它是由柏林政府水利局蓋的第一座創新系統之抽水廠。歷經歷史煙塵,在民間資金與多位藝術家的努力下,今年九月以藝術空間「放射系統 」的新姿態現身,當紅編舞家莎夏.瓦茲應邀擔任榮譽藝術評議主席,帶著舞團進駐,成為柏林新的藝術灘頭堡!

    文字|俞秀青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莎夏.瓦茲《肉體》Körper

    兩廳院今年十月推出的「世界之窗德國狂潮」系列邀請了引領德國舞蹈劇場前衛風潮的莎夏.瓦茲舞團(Sacha Waltz Guests),實在非常難得。曾經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及柏林欣賞過該團演出的其他舞碼,震撼於她的搞怪顛覆,深入探究後,發現舞者的一舉一動及舞台呈現出來的整體視覺,都隱藏著濃厚的文化背景與內涵,吸引觀賞者無限的共鳴、衝擊與繆思。 尤其是來台演出的這齣震驚世界的身體書寫《肉體》Krper。莎夏鉅細靡遺地探索身體的各種可能性,巧妙地將十數位幾近全裸的舞者塞在十公尺高之玻璃建築物體中,利用身體與空間的幾何圖形互相呼應,不禁令人對於內在思維、外在美醜以及不可避免之死亡的重新定位。讓藝術、心理、醫學、體育、愛情、社會暴力中的身體意象均透過舞者與劇場配置呈現,走入一場絕妙、高潮迭起的超現實之旅,彷彿引領觀眾共同參與的一場儀式,令人期待與之心靈共舞。 文字|曾淑芸 喜愛歷史、文學,欣賞戲劇、舞蹈、古典音樂。現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志工,並為美術館之友聯誼會會員。

    文字|曾淑芸
    第167期 / 2006年11月號
  • 女舞者身上與舞台上充斥著色塊與塗鴉。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莎夏.瓦茲 新詮舒伯特《即興曲》

    愛因斯坦曾言:舒伯特的鋼琴即興曲蘊含自然、抒情、大膽、諷刺及光風霽月的磊落,而瓦茲的《即興曲》也表現了異曲同工之效,並且在美麗的意境中,散發出詼諧而沈重、天真而抑鬱的濃厚情感。

    文字|俞秀青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 舞者們在新古典主義的石柱下,多處巧妙的用身體連結、玩味空間。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莎夏.瓦茲 再度以肢體與建築對話

    《新博物館對話09》 舞動博物館的歷史

    在二戰中受創嚴重的柏林重要文化地標博物館島,從一九九○年起展開為期十五年的修復計畫,其中的「新博物館」在今年三月終於重新開幕,該館邀來柏林知名的編舞家莎夏.瓦茲,為這個歷史性的建築激發新想法,用不同美學、角度來發揮這個空間。於是瓦茲編作了《新博物館對話09》一舞,集結七十位舞者、音樂家、歌者,帶著一千名觀眾遊走博物館空間,藉舞蹈肢體尋索博物館的歷史。

    文字|俞秀青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藝術+科技 怎麼玩? 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Openplay」

    【台灣】 藝術+科技 怎麼玩? 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Openplay」 當藝術碰上科技,會有多好玩?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將要帶來一場結合「藝術」與「科技」的新媒體慶典!11月23日至12月2日以「玩開 Openplay」為主題策劃了國際邀請展、數位藝術作品表演、藝術創作論壇、台北數位藝術獎四大活動,展演最流行、最hot的數位藝術新趨勢。參展藝術 家和作品包括紐約塗鴉研究實驗室(Graffiti Research Lab)的《雷射塗鴉》、西班牙龐部法布拉大學「互動音訊」團隊的《互動音樂桌》、日本東京大學的阿法羅.卡西那立(Alvaro Cassinelli)的作品《時間投影機》、加拿大團隊拉斐爾.迪安哲亞、麥斯.狄恩,以及麥特.唐納文合作的《電動椅》,倫敦的隨機國際 (Random International)的《光之滾刷》以及華倫蒂娜.芙斯科(Valentina Vuksic)的《哈迪斯可》。詳見網站:http://www.dac.tw/daf07。(廖俊逞) 文建會2007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即將決選 睽違兩年的「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今年在文建會主委翁金珠的支持及中華民國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奔走下,終於恢復辦理。本屆比賽類別僅有「藝術創作 類」,取消原有的「全民舞蹈類」,且該舞蹈創作必須是從未正式發表過的作品。初選日期為10月30、31日,初選入圍的三十個作品,先頒發新台幣一萬元獎 勵金,並將於11月17、18日假台北市社會教育館城市舞台舉行決選,將選出八個作品,得獎作品將於12月2日、8日分別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文中心演藝 廳及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中興堂巡迴演出,歡迎索票入場。(周倩漪) 【國際】 國際劇評人協會泰莉獎候選名單出爐 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

    文字|耿一偉、羅苑韶、本刊編輯部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 薩力亞與席渡舞團《血之塵》中的男男雙人舞,同等壯碩的體型讓雙人舞的拉抬、平衡都深具對峙張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9柏林「舞在八月」舞蹈節

    濺血與搖滾,逼視非洲的吶喊

    來自非洲的舞團在今年的「舞在八月」大放異彩,非洲大地給予了這些舞者無窮的創作泉源,創造了全然不同於當代西方的舞蹈敘事,絕不容忽視。而來自台灣的孫尚綺這次也躍上「舞在八月」的舞台,演出他得獎的獨舞作品,值得喝采。

    文字|陳思宏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 《繼續》第一幕色調為黑,二十四位舞者在全體在台上群舞,其中搭配雙人舞、三人舞,舞者身體流暢,整幕毫無冷場。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莎夏.瓦茲新作《繼續》 為歐洲戲劇節揭幕

    擔綱今年「歐洲戲劇節」開幕演出的,是名編舞家莎夏.瓦茲的新作《繼續》。這支舞延續瓦茲之前的博物館對話系列作品,跳出博物館空間,獨立成為完熟的鏡框舞台演出,台灣旅德舞者孫尚綺的獨舞也在幕與幕之間扮演承接的重要角色。

    文字|陳思宏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 位於史普雷運河旁的「放射系統」,以前是個抽水工廠。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舞奇才莎夏.瓦茲 推出十五週年回顧展

    曾經帶著作品《肉體》造訪台灣的德國當紅編舞家莎夏.瓦茲,今年九月將歡慶舞團成立十五週年,特地在駐團地「放射系統」推出十五週年回顧展,除了有Waltz this way!的慶生派對邀請民眾免費入場同歡外,更有一系列瓦茲的作品回顧演出,讓熱愛舞蹈的觀眾可以見證一個舞蹈家的藝術成長與試煉。

    文字|陳思宏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上一頁12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銳藝評 Review

    集體「母性」與個體「女性」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
  • 北京

    沉浸式戲劇在主旋律的另一端召喚疫後人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下)

  • 戲劇

    走出彩樓.打開鏡框

    布袋戲在劇場的舞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