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哈洛.品特

相關文章 11 篇
  • 《親密》排練現場。
    焦點專題(二) Focus 高俊耀的《親密》

    偷渡品特 留下曖昧、藏匿真相

    高俊耀的《親密》並不以哈洛.品特的任何一齣戲為底改編,而是設法以品特的作品結構出發,編寫全新的劇本,「我會說是『偷渡』,這個概念很有趣,好像我把一個東西變成我的了。」如果真要說的話,《親密》與哈洛.品特的《往日時光》有些接近,品特劇本特有的曖昧性,也在此發揮,從嬉鬧到認真再轉為曖昧不明、從誠心獨白到恣意說謊最後創造過往,真相即使不清,卻也能從中發現試圖構建權力的野心,以及彼此勢力的潰散或消長。

    文字|陳茂康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吳幸秋將呈現哈洛.品特《情人》的「台灣經驗版」。
    即將上場

    夏日炫目遊戲秀系列活動之一

    莎莎和査理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妻,男的文質彬彬,女的賢淑端莊,生活對他們而言是毫無疑問的完美、毫無缺憾。但,有一天,他們突然厭倦了他們例行遊戲。 導演吳幸秋改編哈洛.品特的劇本,希望以歐洲劇本爲骨架,呈現過度西化的台灣都會。 導演吳幸秋將呈現哈洛.品特《情人》的「台灣經驗版」。透過二個傑出演員邱書峰、林白瑩的演出,重新處理這個偷情的劇本,同時審視婚姻對現代人的意義。

    文字|本刊編輯部、吳幸秋
    第46期 / 1996年09月號
  • 品特晚期轉變成以藝術積極介入公共領域的知識分子。圖為2005年10月13日,他獲知自己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後,在自家門口接受媒體訪問時攝。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悼念品特

    品特過世了,在悼念之餘,也花了一點時間想,他對我,他對我們所有同行的具體影響是什麼?我發現幾乎所有當代在說故事的創意人都離不開他的影響。他用曖昧不清的表達手法表現出確切但經常隱形的危機(menace,此字也意味著怪物),其實早已成為一代好萊塢甚至於藝術電影的某一種標準模式。小說、劇場更不用說。他的作品讓模糊的人生觀正式合法化;他的作品讓後來作者需要提供給觀眾的故事情節大量減少,把過去會被視為作者失職的行為變得合法合理。我知道我在構思某些作品時,會不知不覺掉入品特式的編劇邏輯。可能最接近的是《新加坡即興》,到今天寫文章時才回憶起,該劇名向貝克特致敬,作品本身紀念郭寶崑先生,但骨子裡是受品特編劇邏輯及美學影響甚深的。 品特獲諾貝爾文學獎時,我當時寫了一篇短文,在此提供給《PAR表演藝術》雜誌。

    文字|賴聲川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品特在劇場中創造了一種特殊的美感經驗,後人無法抄襲,只好乖乖受他影響。在他的作品中,現實是多面而不容分析的,生命是曖昧而不可收復的。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從出塵到入世─品特的最後歷程

    貝克特和品特的這些作品都在聲討極權專制──他們早期作品中的抽象外力,已經具體化為現實中的政府勢力。雖然兩人攻擊的對象不同:貝克特針對的是假共產主義之名的東歐獨裁者,品特針對的是假自由民主之名的英美侵略者。但共通的是,他們已從提煉現實成為完美形式的現代主義創作者,轉變成以藝術積極介入公共領域的知識分子。

    文字|鴻鴻、Jerry Mosey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Wyndham’s劇院具古典風格與專業設備,廣受戲迷歡迎。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演百大人物榜 金牌製作人麥金塔封王

    自一八八○年起每週四固定發行的英國The Stage週報,每年年底固定票選出當年度表演藝術界百大人物榜;甫公佈的二○○八年的劇作家榜中,品特自然是名列其中,在英國甚至世界性舞台的重量級地位無庸置疑,如今巨星殞落,更添唏噓之意。而細細檢視新出爐的榜單,許多變化也值得玩味注意。

    文字|Mosla、Mosla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台北縣推出「兒童表演藝術節」巡迴演出

    本刊特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劇作家哈洛.品特辭世 英國現代劇場重量級劇作家、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於2008年12月24日因食道癌病逝倫敦家中,享年78歲。品特自2002年獲知罹癌,2005年時,品特就是因為身體不適,不克親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獎。 在逾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品特寫了超過三十部的戲劇,包括《生日宴會》、《看門人》、《回家》、《背叛》等,頒發諾貝爾獎的瑞典皇家文學院形容,品特的作品,回歸了戲劇寫作的藝術形式:「品特使戲劇回歸到它的基本元素:一個封閉的空間和不可預知的對話。人們在這些對話裡受到彼此的控制,一切矯飾土崩瓦解。」除了是優秀的劇作家,品特也是演員、散文作家、劇場導演。他同時也是個人道主義者與反戰運動者,曾公開斥責美國總統布希出兵伊拉克,稱布希為「殺人犯」,稱英國首相布萊爾是「白痴」。(莊珮瑤) 編按:因本刊於12月底截稿後接獲此訊息,故特以本訊通知讀者,並將於下期雜誌【紀念大師】單元,與讀者共同回顧哈洛.品特的一生。 【台灣】 台北縣推出「兒童表演藝術節」巡迴演出 為縮短臺北縣城鄉差距,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文化藝術空間,臺北縣政府主辦了大型「兒童表演藝術節」活動;由台北縣文化局策劃,邀請紙風車劇團與十多個北縣藝術團體,從即日起展開五個月的免費下鄉巡迴演出。此次參與的團隊包含了蘋果兒童劇團、六藝劇團、大腳丫劇團、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逗點創意劇團、漢霖魔兒說唱團等。主辦單位並特地打造了一座七米高的城堡式舞台,表演之後,還可以讓孩子們爬上去玩溜滑梯,這座城堡舞台也將隨著團隊,輪流到廿九鄉鎮市登場。詳情請電02-29603456轉4588/0937273743。(莊珮瑤) 台藝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研討會徵求論文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將於今年上半年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 哈洛.品特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荒謬劇場的末代傳人與橫眉怒目的反戰詩人 速寫200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品特

    有人認為,諾貝爾獎的選擇有其政治、種族等等考量,此話自然真確。但證諸對品特的讚詞:「透過劇作揭示日常瑣碎言談底下的致命危機,硬闖生命封閉抑鬱的空間。」即可知道,他們給的是從前那個荒謬劇場的末代傳人,而不是當前這個橫眉怒目的反戰詩人。品特的成就在七○年代早經公認,但我們曉得,諾貝爾給的是終生成就,所以他得多等三十年,等到他幾乎過了時。

    文字|鴻鴻、 Jonathan Player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法國〕 「莫里哀」獎頒獎 法國戲劇界的「莫里哀獎」(Molires 98)今年步入第十二年,四月六日在巴黎香榭里榭劇院(Thtre des Champs-Elyses)舉行頒獎典禮,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同時也是義大利戲劇導演、演員達瑞歐.福(Dario Fo)應邀到場。「莫里哀獎」共有十六項獎目,正在Tristan Bernard劇院上演的《絕妙安德烈》Andr le Magnifique獲最佳原創戲劇、最佳喜劇、最佳編劇、最具潛力女演員四項獎目。最佳劇目戲劇、最佳導演由法蘭西劇院(Comdie Franaise)的《斯卡潘的詭計》Les Fourberies de Scapin獲得。去年在「奧狄翁」劇院演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深受好評的多明妮克.布朗(Dominique Blanc)奪得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由主演《排骨》Les ctelettes的資深劇場人米歇爾.布凱(Michel Bouquet)獲得。Jean-Marc Stehle則因《鹿王》得到最佳佈景設計與最佳造型獎。 (文天元) 布萊希特百年冥誕 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曾在一九五四、五五年率領「柏林入劇團」(Berliner Ensemble)在巴黎演出,對法國劇界發生極深遠的影響。爲紀念他冥誕一百週年,法國劇場界在去年底曾邀請執導過或將執導布氏作品的導演群聚一堂,討論如何在當代呈現布氏劇作。元月起,麥司基許(Daniel Mesguich)導演的《城市叢林》Dans la jungle des villes在「山丘」國家劇院(Th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上演。三月份包必尼文化館(MC 93 Bobigny)的「戲劇電影節」(Fstival Thtre au Cinma)再以「布

    文字|本刊編輯部、文天元、蕭勇、襲加
    第66期 / 1998年06月號
  • 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
    焦點專題 Focus

    語言是武器 劇場是戰場——哈洛.品特 Harold Pinter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洛.品特被稱為「英國自莎士比亞以來最偉大的劇作家」,批評界甚至發明Pinteresque這個單字,專門形容類似品特的寫作風格。品特的幽默不以讓人發笑為要務,藉由翻轉我們每一句說話背後的潛台詞,展現人心底的野蠻嗜血;他把人際交流寫得像是打仗,掌握說話和沉默的訣竅,拐愈多彎還能擊中對方,你就是武器大師,就是最後的贏家。

    文字|陶維均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 莎拉.肯恩的作品是「極端劇場」的代表之一。圖為柏林列寧廣場劇院在2009/10季度演出她的《4.48精神異常》。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扭轉經濟頹勢 批判香火不斷

    相較於百老匯的樂於冷飯重炒、老是挖經典老骨頭來保庇票房,英國的劇作生態就看起來活力生動多多,而且除了新製作不斷,劇作家也稟持著一脈傳承的社會批判,不論是銀髮級資深劇作家,或是年紀輕輕火氣正盛的新生代,皆不忘以劇作關懷世情。

    文字|傅裕惠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
  • 品特身兼劇場編劇、導演、演員,也是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玻璃玫瑰》、《迷情殺機》的編劇。
    專題報導 Feature

    品特粉墨登場風靡倫敦

    倫敦的演出五花八門,從商業到前衞,無不鼎盛。近來最熱門的話題可能就是聲譽崇隆的名劇作家品特親自登台演出了。

    文字|正瑋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