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咪
-
劇場ㄟ冷知識
當代歌仔戲編腔的鋩角(mê-kak)
「音樂設計」是1980年代台灣歌仔戲進入現代劇場後才出現的專業職稱(註1),但概念與執行早存在於過往演出中,「被設計」的有腔調、配樂、鑼鼓三種所謂的「編腔」主要負責的就是「腔調」。歌仔戲腔調隨時代演進、市場變遷與文化變遷,逐漸出現常見用法,諸如【七字調】有各類變化、【都馬調】多用於長篇敘述、其他曲調有聯綴慣性與特定用途等,也因觀眾喜好、演出需求等,產生「新創曲調」、或「舊曲新編」。當代劇場歌仔戲編腔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編劇寫出來的唱詞,「安排」適合的曲調來演唱這個「安排」包含找尋舊有的腔調,也可能量身打造。(註2) 本期「劇場ㄟ冷知識」邀請到知名編腔設計陳歆翰,分享他體會到的基本能力與小訣竅。
-
特別企畫 Feature
米雪 持續深造技藝 打造更精采的一人千面
米雪,是台灣頗具知名度的歌仔戲演員、導演與編劇。出身於歌仔戲世家(新協興歌劇團),後加入秀琴歌劇團,成為劇團的黃金三角之一。被譽為「編導才女」的她,成名甚早,粉絲無數,更是不可多得的生、旦、丑兼演的表演者,角色切換自如,表演豐滿且聲音充滿情感與彈性。可貴的是,不滿足於個人的技藝水準與知名度,於2021年正式拜師小咪及王金櫻兩位藝師,追求更深厚、更細膩的歌仔戲表演,並且開發自身更多元的演員面向,以歌仔戲傳承為己任,將個人表演、創作生涯推向另一個高峰。 注目焦點一: 秀琴歌劇團於2023年推出《鳳凰變》,不僅是臺灣戲曲中心該年度的旗艦製作,更是劇團自《安平追想曲》之後規格、編制最大的創作,藉由台灣歷史中的重要一頁,透過女性視角,重新以當代歌仔戲劇場的方式來詮釋歷史與文學,接合精緻藝術、大眾通俗的表現。米雪於其中擔綱「董太夫人」一角,充分詮釋出女人在時代洪流下的無奈與堅強、宏觀與自私,替鄭氏王朝的歷史提供另種陰性視角,突顯女性人物的重要性。 注目焦點二: 早已成名的米雪,近年拜小咪及王金櫻兩位藝師為師,並潛心修藝、兢兢業業、孜孜不倦,藉此打磨更為精緻、細膩的表演身段與唱腔詮釋。已有資歷的演員願意繼續進修,甚至是拜師,實屬不易,特別是在民戲、藝文場公演等演出活動塞滿行程的歌仔戲團隊裡,米雪更加體現她為追求更高技藝的渴求,以及實際作為,並已在她近期的演出裡看見更高一層的表演狀態。特別是她以王金櫻修編賣藥團歌仔冊的《油罈記》(2022),首度入圍第34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獎」,可見她現階段成就再次被肯定的證明。 注目焦點三: 米雪在2023年的演出,除《鳳凰變》外,亦參與雞屎藤舞蹈劇場《他們的生活 In Sing-uh》、古路歌仔戲《白賊七》等演出,既展現她遊走於不同演出形式的能力,更呈現她擁有截然不同的行當、角色詮釋與魅力。米雪所參與的演出,不一定擔綱主角,卻往往可在出場時獲得注目,讓自己隨時都能夠成為整齣戲最耀眼的角色,並豐富作品的精采度。期待未來,米雪能在演出的打磨裡,繼續打造更豐滿、多元的「一人千面」。
-
夏曼.藍波安、梅丁衍、陳鳳桂(小咪)、劉嵩 榮獲第23屆國家文藝獎
歷經六個多月的推薦、提名、評選過程,第23屆國家文藝獎今日揭曉,分別是:作家夏曼.藍波安、視覺藝術家梅丁衍、表演藝術家陳鳳桂、紀錄片導演劉嵩。
-
演出評論 Review
走向「當代」的一種可能
「輪迴」是一種創作者試圖闡述「緣起不滅」的方式、一種為了讓劇中主人翁醒悟的「鏡像」與「考驗」,一種讓具有既有價值的觀眾能夠找到對「同性情愛」的可能解釋方式。雖然劇中,細膩地刻畫出當代許多長輩對子女不諒解的可能,試圖製造出其間的衝突,但仍有些許過於合理的描寫。
-
即將上場 Preview 唐美雲歌仔戲團《子虛賦》
愛情,不如想像中美好?
唐美雲歌仔戲團新劇《子虛賦》以漢賦大家司馬相如的辭賦入戲,重寫他與卓文君的浪漫情緣,以當代眼光重新審視,這對愛侶在歸於平淡生活後,看似幸福的愛情,是否可以長長久久?編劇陳道貴表示,《子虛賦》從人性角度切入,探討司馬相如愛情的純度,巔覆司馬相如的完美形象,浪漫中帶著詼諧。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廖瓊枝《陶侃賢母》 回首畢生旦角風華
傳統劇目中鮮少以旦為主角的戲碼,此次演出由編劇曾永義特別針對廖瓊枝的性格、表演特質,以歷史為藍本,為她量身編寫全本以「老旦」為主角的《陶侃賢母》。廖瓊枝在劇中從二十歲花旦演到三十歲苦旦,再到中年帥旦,九十高齡老旦,將旦行藝術淋漓揮灑,也將廖瓊枝的人生藉著歷史人物,忠實呈現在舞台上。
-
藝號人物 People 演好自己,成就舞台
「藝」界人生,「霞」女精神──小咪
台前不管戲份多或少,不管紅花還是綠葉,不管戲本身好或不好,小咪都有辦法透過表演,讓自己的角色恰如其分;台下,在流長蜚短的排練場上,她從不無遲到早退,也不道人是非,她只專注於戲。而這一切,就只為了證明在「藝霞」講究紀律的嚴苛訓練下,那股深植小咪骨子裡的「霞女」精神。
-
戲曲 河洛「台灣三部曲」尾聲作
《東寧王國》重現被湮沒的台灣史
四百年前曇花一現的東寧王國充滿戲劇性的色彩,但對多數台灣人來說,竟只是一段模糊難辯的歷史。河洛歌子戲團延續前作《彼岸花》、《台灣,我的母親》取材台灣的路線,新戲《東寧王國》中將重現這段被湮沒的台灣史實。
-
台前幕後
小人物狂想曲
編劇柯宗明表示,這齣戲是「對現在的政治社會亂象有感而發」之作,藉著搬演一對平凡的小人物兄弟追求榮華富貴卻迷失的過程,以古諷今。對於目前有些劇團從題材、語言到身段都採取京劇化的作法,柯宗明認為歌仔戲應該像歌舞劇一樣,賞心悦目,不應以短處模仿長處,戲曲行當是要讓觀衆對角色一目了然,並在先天的局限下,追求人性化。
-
戲台女影
舞動歌仔戲的全才明星──小咪
不管你是在民國哪一年看「藝霞」的,都一定看過它的當家台柱小咪,她爲這個曾經活躍於台、港的本土大型歌舞劇團,固守了二十餘年的好光景。有人問她:「藝霞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她想了想,說:「有啊!至少它培養了一個小咪,到現在還在爲大家表演。」
-
戲台女影
早開不謝的芙蓉花──許秀年
阿年仔說:「一念不捨,使我重新粉墨登場,演一個歌樓紅伶芙蓉。戲裡戲外,我都是一個被人期許的演員,在排練這齣戲的過程中,一恍惚,便會有時空錯置之感,不知道是許秀年在演芙蓉,還是芙蓉在演許秀年?」。一個演員的掙扎與痛苦,快樂與暢意,似乎盡在其中。
-
戲曲
此《欽差》非彼《欽差》
「免吐!(唱)夏荷兩錢,冰糖三兩,味甘性平一帖你就好離離!(白)這款好東西你攏勿會曉試!」 改編,在藝術上要求的是表現手法的創新,思想上則強調進一步深化原著精神。河洛歌仔戲版的《欽差大臣》,從藝術手法而言,確實展現了其他國家其他劇種所沒有的特色。然而旣以生、旦行當來設定男女主角,可想而知發展出來的劇情必然相去原著十萬八千里,更遑論原著精神了。
-
即將上場
歌仔戲《鄭元和與李亞仙》
中視歌仔戲團自七十九年起由黃香蓮領導,於電視台演出,歷年來製作之戲碼齣齣強檔。《羅通掃北》及《大唐風雲錄》並曾分別獲金鐘獎提名、入圍。首次在國家戲劇院的演出,除邀請歌仔戲名編劇陳寶惠編寫劇本,更網羅了黃香蓮、小咪、張素卿、陳昇琳等人共同演出。 《鄭元和與李亞仙》乃改編自唐代小說《李娃傳》,故事浪漫動人,雖數度被改編爲戲劇、戲曲演出,然以歌仔戲型式演出卻是頭一遭。
-
焦點
美饌《鳳凰蛋》
草民敬獻鳳凰蛋,進宮之後變鸚哥蛋;皇帝謝賜金斧頭,到草民手中是鐵斧。在層層上進與下達的過程中,重重剝開人性私慾與道德的衝突。《天鵝宴》之後,河洛再調製《鳳凰蛋》,開拓歌子戲的戲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