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藝霞歌舞團轉行歌仔戲,小咪在唱腔口白下苦功,並結合浸淫數十年的舞蹈,觸類旁通,終成為精通生、旦、丑的全方位演員。(林勝發 攝)
藝號人物 People 演好自己,成就舞台

「藝」界人生,「霞」女精神──小咪

台前不管戲份多或少,不管紅花還是綠葉,不管戲本身好或不好,小咪都有辦法透過表演,讓自己的角色恰如其分;台下,在流長蜚短的排練場上,她從不無遲到早退,也不道人是非,她只專注於戲。而這一切,就只為了證明在「藝霞」講究紀律的嚴苛訓練下,那股深植小咪骨子裡的「霞女」精神。

台前不管戲份多或少,不管紅花還是綠葉,不管戲本身好或不好,小咪都有辦法透過表演,讓自己的角色恰如其分;台下,在流長蜚短的排練場上,她從不無遲到早退,也不道人是非,她只專注於戲。而這一切,就只為了證明在「藝霞」講究紀律的嚴苛訓練下,那股深植小咪骨子裡的「霞女」精神。

海山戲館《綿綿舊情—阿隆的苦戀歌》

07/12/29    7:30pm 

07/12/30    2:30pm 

臺北縣藝文中心演藝廳

INFO   02-29670921

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見證台灣五、六○年代家喻戶曉,甚至轟動東南亞的「藝霞歌舞團」,那段極其風光美好的璀璨年華。畫面中華麗炫爛的舞台佈景,光彩奪目的服裝造型,盛大壯觀的歌舞排場,連我都很難想像,這一點都不輸今日西方百老匯的演出模式,居然是早期電影、電視尚未普及,四、五十歲以上觀眾最主要的娛樂型態。如今雖然繁華落盡,「藝霞」早已曲終人散,當年總是站在舞台最中央,那顆最耀眼的明星——小咪,演藝生涯卻不曾間斷,如今是歌仔戲界精通生、旦、丑全方位演員的她,雖不是時時都能成為聚光燈的焦點,但她總是能演好自己,讓老戲迷不禁讚嘆:「小咪就是小咪!」

演好自己,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尤其對大半輩子活在藝霞光鮮亮麗的舞台上,習慣當主角的小咪而言,要轉戰歌仔戲舞台,且屈居第二主角,其間心理的掙扎和調適,可以想見,但問起小咪,她只是淡淡一句:「不難,只是彆扭。」這並不是客套,而是實話。自離開藝霞至今二十年來,小咪以實力突破門戶之見,成為河洛、黃香蓮、唐美雲等各劇團爭相力邀的名角,其中,最為圈內人敬重的便是她的敬業。台前不管戲份多或少,不管紅花還是綠葉,不管戲本身好或不好,她都有辦法透過表演,讓自己的角色恰如其分;台下,在流長蜚短的排練場上,她從不無遲到早退,也不道人是非,她只專注於戲。而這一切,就只為了證明在「藝霞」講究紀律的嚴苛訓練下,那股深植小咪骨子裡的「霞女」精神。

軍事訓練造就「霞女」功底

一九六○年代初期,受到日本「松竹歌舞團」的影響,台北大稻埕的王振玉和其擁有民族舞蹈基礎的妹妹王月霞共同創立了藝霞歌舞團,其規模、表演形式如同當今於日本長紅的「寶塚」:舞技純熟、歌聲動人的青春「霞女」,搭配變化多端的舞台機關佈景,戲、歌、舞及聲光效果合一。藝霞從初期賠本苦撐、漸入佳境、到風靡全台,不僅引領了一股嶄新的娛樂風潮,也開創了「台灣歌舞劇時代」。此時由於電視歌仔戲的開播,內台歌仔戲在時代潮流衝擊下,逐漸失去觀眾,戲班解散、演員改行,硬撐下來的戲班則淪為迎神賽會時的應景野台戲。從小跟著父母生活在內台戲班的小咪,生活自然也受到波及,白天演完戲,晚上還得跟著父親到那卡西賣唱。

有一次,戲班落腳台中,小咪的母親碰巧遇上「藝霞」公演,驚覺台灣竟有這麼華麗的大型歌舞表演,心裡開始盤算著:「何不讓女兒學這把功夫,以後可以開舞蹈社,當個受人尊敬的老師。」於是,她特地帶小咪再去看了一遍。天生的表演慾隨即被那快速換幕的舞台、炫爛服飾和現代舞步所挑動,小咪回想:「當時我只有十三歲,身材瘦小很不起眼,團裡不願意收我;後來,透過熟人介紹,學了四年無薪的『師仔功』,從洗碗、煮飯、幫演員穿戴服裝頭飾一類的雜事幹起。」雖然一度被「退貨」,但小咪說她早已在心中暗許:「這是我的舞台!」

藝霞的訓練和管理採取的是軍事教育,所有團員都要住在社子葫蘆島兩棟並排四層樓的房子裡,吃大鍋飯、睡大通舖,排練期間星期一到六每天早上練基本動作,下午排練公演的節目,晚間是發聲和歌曲練習,空檔還要為自己的戲服加工縫亮片,通常半年排完一套節目,就展開為期一年至一年半的巡演行程。小咪表示:「公演幾乎全台灣走透透,而且每天演三場,經常是補不完的濃妝、擦不乾的熱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公演結束後的半個月假期,生活中除了跳舞,還是跳舞。」而在生活上,平日團員不准出門,出了大門一律團體行動,單獨外出要寫請假單,回來要向管理員「阿姑」報到。且當時藝霞規定,只要結婚就必須離團,因此每年招考新團員,不少對舞台懷抱綺麗夢想的少女蜂湧而至,錄取率不到一成。或許正是一絲不茍的規律,使「霞女」們對得以長期維持在最佳的演出狀態,對自己的藝術也有嚴謹的要求。

從生旦演到大力水手的全方位藝人

藝霞一套節目有歌有舞、有時裝有古裝,內容包羅萬象,涵蓋各種藝術形式,不管是現代、芭蕾、民族、爵士等各種舞蹈類別、還是流行歌,日本演歌、民謠、台語老歌、歌仔戲調等各種曲調,霞女們都得駕輕就熟。由於小咪與生俱來的表演天分和好歌喉,以及那卡西走唱的歷練,小咪很快就在團內編舞家王月霞的磨練下,成為難得的全方位藝人,不到一年時間就成為台內當紅的台柱,被封為「藝霞五鳳」之一。不管是俊俏的小生扮相,柔美的小旦,現代新劇的三花,穿短蓬裙、踮腳尖旋轉的芭蕾舞孃,逗樂小觀眾的卡通人物大力水手卜派,小咪都能愉快勝任,也造就她日後在歌仔戲舞台上戲路寬廣,生旦丑不拘。小咪說,藝人是天生的,若要說其中有什麼訣竅,那就是她很喜歡觀察人,模仿功力一流,演什麼像什麼。

一九七一年,藝霞遠赴香港公演,這是台灣的歌舞團第一次站上國際舞台,竟一舉創下兩個月爆滿連演,累計達三百萬港幣的空前票房紀錄;而後,藝霞又應邀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演出,所到之處皆掀起歌舞劇的熱潮,談起藝霞全盛時期,小咪眼神閃爍著光芒,她說:「藝霞當年有多轟動?常常有戲迷拿金戒指、金項鍊送我們;演出《蘇三起解》乞丐一角,唱乞討調時,還有人把百元大鈔展成扇形送上舞台;結束走到劇院外,觀眾擠上來要看我們,都要有隨行人員開道,才有辦法走路。」當時的藝霞就像現在的星光幫,不僅人氣高,也是票房保證。據小咪表示,二十多年前她一個月薪水就有六萬,當時老師月薪是六千;還曾有人捧著新台幣一百萬元找她拍電影,但眷戀舞台的她仍然沒動心。

藝霞」星散,轉戰歌仔戲打開一片天

七○年代,台灣房地產狂飆,藝霞歌舞團往年巡迴演出的大戲院都改成多廳,或拆掉重建大樓,可演出的場地越來越少,加上電視節目模仿他們的演出方式,觀眾逐漸失去新鮮感,致使藝霞被迫歇業,正式走入觀眾的回憶裡。那是一九八四年六月,藝霞在台北遠東大戲院作最後一場演出,司儀講完「後會有期」後,團員照例返家休息半個月。然而,誰也沒料到,這一次燈暗了,藝霞就曲終人散了。爾後,小咪苦等了一年,再也等不到集訓通知,便帶著幾個團員到東王、太陽城等餐廳作秀,和胡瓜、張菲等電視藝人都曾同台,有次,前去捧場的霞女們感傷逝去的舞台,竟抱頭痛哭。

小咪在一九八七年轉進電視歌仔戲,先後和楊麗花、葉青、黃香蓮搭檔,之來逐漸將重心轉往舞台歌仔戲,第一齣戲就是河洛的《曲判記》。小咪回憶,當時學者評她是用唱流行歌曲的方式唱歌仔戲,轉韻行腔上,有濃重的「演歌」味道,她不諱言自己不是「歌仔戲底」,初演舞台歌仔戲,是有些流行歌韻味,後來在唱腔口白下苦功,並結合浸淫數十年的舞蹈,觸類旁通,尤其在演當代新編戲時,更可見她比誰都「活」,正如其啟蒙老師王月霞所形容的:「小咪一踏上舞台,就全身都有戲了!」

這回海山戲館《阿隆的苦戀歌》邀她重現藝霞風貌,採訪時她現場高歌〈我是男子漢〉、〈為錢賭性命〉等台語老歌,俐落帥勁的招牌動作、渾厚又帶磁性的歌聲,當年叱咤風雲的「霞女」——小咪——又回來了。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本名陳鳳桂,1950年生,嘉義人,父母皆為內台時期「李玉堂歌劇團」的成員。

▲1963年,進入「藝霞歌劇團」,十五歲時躍升為台柱,經常受邀到全省與海外演出。

▲1984年,「藝霞歌劇團」解散。隔年加入「楊麗花歌劇團」,開始參與電視歌仔戲的演出,分別於「中視歌劇團」,與黃香蓮、王金櫻等人合作,也在「華視葉青歌仔戲團」客串演出。

 ▲1990年代起參與「河洛歌仔戲團」、「黃香蓮歌劇團」與「唐美雲歌劇團」的舞台公演,生旦丑兼擅,為活躍舞台歌仔戲的明星。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