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把藍色本本裡的基本知識都灌到腦袋裡頭(饒予安 繪)
劇場ㄟ冷知識

當代歌仔戲編腔的鋩角(mê-kak)

「音樂設計」是1980年代台灣歌仔戲進入現代劇場後才出現的專業職稱(註1),但概念與執行早存在於過往演出中,「被設計」的有腔調、配樂、鑼鼓三種——所謂的「編腔」主要負責的就是「腔調」。歌仔戲腔調隨時代演進、市場變遷與文化變遷,逐漸出現常見用法,諸如【七字調】有各類變化、【都馬調】多用於長篇敘述、其他曲調有聯綴慣性與特定用途等,也因觀眾喜好、演出需求等,產生「新創曲調」、或「舊曲新編」。當代劇場歌仔戲編腔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編劇寫出來的唱詞,「安排」適合的曲調來演唱——這個「安排」包含找尋舊有的腔調,也可能量身打造。(註2)

本期「劇場ㄟ冷知識」邀請到知名編腔設計陳歆翰,分享他體會到的基本能力與小訣竅。

「音樂設計」是1980年代台灣歌仔戲進入現代劇場後才出現的專業職稱(註1),但概念與執行早存在於過往演出中,「被設計」的有腔調、配樂、鑼鼓三種——所謂的「編腔」主要負責的就是「腔調」。歌仔戲腔調隨時代演進、市場變遷與文化變遷,逐漸出現常見用法,諸如【七字調】有各類變化、【都馬調】多用於長篇敘述、其他曲調有聯綴慣性與特定用途等,也因觀眾喜好、演出需求等,產生「新創曲調」、或「舊曲新編」。當代劇場歌仔戲編腔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編劇寫出來的唱詞,「安排」適合的曲調來演唱——這個「安排」包含找尋舊有的腔調,也可能量身打造。(註2)

本期「劇場ㄟ冷知識」邀請到知名編腔設計陳歆翰,分享他體會到的基本能力與小訣竅。

01、先把藍色本本裡的基本知識都灌到腦袋裡頭

編腔的首要功課,是得對歌仔戲曲調有一定的熟稔程度。更進一步的是,能夠將這些常用的、基本的曲調都記到腦海裡,而不是在設計腔調時才去翻閱相關書籍。基本上,【七字調】、【都馬調】等傳統曲調都是必備的,還有大量的變調、電視歌仔戲曲調也都要有基本認識,同時對歌仔戲常用的南北管音樂也要稍有了解。常用曲調的基本內容都收錄在俗稱「藍色本本」的小秘笈裡——也就是,劉文亮老師整理的《歌仔戲曲調選集》。這本選集是前輩老師們教給劉文亮老師,或是其他老樂師記在腦子裡常用、現成的曲調,再經過整理、排序、打成譜,透過反覆輸出、影印,加上影印店簡單的雲彩紙封面,流傳在後來學習歌仔戲的學生手邊。在劉文亮老師過世之後,也公開了電子檔,嘉惠更多有心學習的學生。

02、記下來之後,還要能夠寫成譜

音樂設計具備的音樂基本能力與素養,讓他們能夠熟稔各式曲調,並且理解各式曲調的性格、用途,藉此應用到對曲調的安排。這種能力多半也表現在他們所擁有的樂器演奏功力,像是周以謙、陳孟亮等老師都擅長演奏胡琴,也往往是後場的主胡、文場領導。不過,作為音樂設計之一的編腔也必須具備「寫譜」的能力。也就是說,要能夠把腦海中想到的旋律記錄下來,因為有些人想到的旋律,會跟他最後寫出來的譜完全不一樣,這就沒辦法成為合適的編腔。舉例來說,在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開設相關課程,就曾設計期末考考題,是要求學生「背譜」,將國寶藝師王金櫻及小咪的《甘國寶過台灣》裡的唱段分成幾個部分,透過抽考的方式,不只要演奏,更要能夠默寫出來,這是需要透過訓練的方式去養成的。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解說人

陳歆翰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博士。現為戲曲音樂工作者、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曾參與唐美雲歌仔戲團、春美歌劇團、尚和歌仔戲劇團等劇團作品,並擔任《見城》、《船愛》、《1624》等跨團大型製作的編腔設計。第32屆傳藝金曲獎最佳音樂設計獎得主,第58屆廣播金鐘獎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得主。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