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洛華茲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尼德劇團 創作無界30年
繼2013年《依莎蓓拉的房間》之後,尼德劇團又再度來台,將與十二位台灣舞者演出《兩個錯誤間的時光》。 這個「需要夥伴」(Need company)的劇團,創立卅年來確實地如《海賊王》的魯夫一般,聚集了一票強大且快樂的夥伴們,每回創作都如航行廣袤大海的冒險,成就每一次派對般的總體藝術作品。 本期特別企畫除了回顧尼德劇團卅年的藝術表現外,亦專文分析去年於上海明當代美術館展出的楊.洛華茲「無聲無名」終身回顧展,並越洋專訪這駕著艘黃金梅莉號的雙船長艾倫.巴爾基與洛華茲,談這個既老派又前衛的集合體,將如何航行到更遙遠的地方。
-
特別企畫 Feature
穿梭於視覺與敘事間的自由
楊.洛華茲反骨的性格,讓他的作品一直不斷演進。一直以來,他打破慣用的創作手法,挑戰自己的極限。他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成立了尼德劇團,在創作路程中尋找烏托邦更深遠的意義。透過多元媒介下的舞台敘事,他們邀請觀眾分享一場超越時間的儀式性演出:虛擬的過去變成表演的當下、對未來的追尋化為流竄不歇的動能、瞬間的感動停駐在永恆的記憶之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場廿一世紀的「總體藝術」事件
楊.洛華茲去年在上海「明當代美術館」舉辦了終身回顧展「無聲無名」,展出近四百件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媒介的作品,尼德劇團並在開幕時做了一場連續三日、共廿小時的長時性馬拉松表演《父之屋》,另在演出後亦舉辦一場研討會,從「總體藝術」話題展開相關討論。這一次的「總體藝術」事件,讓參與者對當代藝術類型之間的穿越與延展、藝術與社會的關係、「表演」來往於當代藝術與劇場脈絡之間的探索、乃至活生生「浸入式」經驗等,展開相當的思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尼德劇團編舞家
艾倫.巴爾基 尋找身體的荒謬 航向真實
編舞家格蕾絲.艾倫.巴爾基從一九八六年開始,與楊.洛華茲及一群創作夥伴共同成立了尼德劇團,這次訪台的《兩個錯誤間的時光》即由她與洛華茲雙主導,還要與台灣十二位舞者合作,要在十天之內重新發展新作。作品中常呈現荒謬與怪誕風格的巴爾基表示:「這對我來說,是我們得以反映真實的唯一途徑。」「我以舞者的身體為創作素材,身體本身就存在著某種荒謬感,這是很吸引我的,我也試圖在作品中探索這種荒謬怪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尼德劇團導演
楊.洛華茲 開放一切意義 把詮釋權丟給觀眾
暌違四年再訪台灣,橫跨劇場、視覺藝術的鬼才創作者楊.洛華茲帶來《兩個錯誤間的時光》,一場瘋狂派對般的表演,試圖激起觀眾藉由劇場映照世界的主動參與。洛華茲說:「我們在舞台上創造各種可能性,提出問題,卻不提供解答,開放一切的意義,把畫面的詮釋權丟給觀眾,這才是最有趣的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找藝術與娛樂的界線
《兩個錯誤間的時光》這場結合劇場、舞蹈、音樂、文字與視覺的「派對」,是針對劇場巨擘彼得.布魯克《空的空間》所做的評論。布魯克「劇場等於排練.演出.觀眾」的公式,將觀眾作為劇場的積極元素,而巴爾基與洛華茲從鑽研探索尼德劇團本身的歷史資料庫出發,透過本作的歡鬧表象,模糊藝術/娛樂邊界,鞭辟入裡地質問觀賞者與藝術家在社會中的角色。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眾聲喧嘩 自由跨界
在洛華茲的作品中,戲劇、舞蹈、音樂、物件與多媒體等元素的交互運用,看似各自獨立,卻又彼此交融;多焦點的場面調度與敘事線條,眾聲喧嘩,宛如意識流般自由浮現。洛華茲說:「在劇場使用其他媒體是很危險,而且大多數對這些媒體都不太尊重。藉著將劇場只有一個核心的想法,改成根本沒有核心,而是有一系列的非核心,我在劇場中發現了自由。」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獨家專訪尼德劇團導演
楊.洛華茲:劇場是創作者與觀眾進行能量交流的場域
享譽歐陸的劇場導演楊.洛華茲,將在十月帶著尼德劇團的知名作品《伊莎蓓拉的房間》首度造訪台灣,為台灣觀眾呈現一場觀照人類歷史的表演視覺饗宴!本刊編輯趁七月時採訪2013亞維儂藝術節之便,專訪了亦在亞維儂演出新作《七十六號市集》的楊.洛華茲,請他一談對藝術與劇場創作的種種思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眸一瞬的百年孤寂
《伊莎蓓拉的房間》藉著一個九十歲的盲眼女人帶路,觀眾一路看到她曲折的一生,也回顧了廿世紀的發展史。舞台上的表演者同時身兼演員、舞者和歌手的角色,敘事由文本、語言、音樂、舞蹈交織而成,這些元素彼此沒有孰重孰輕的問題,極其平等且平均地散布在這個作品之中,並巧妙地產生連結和呼應,形成「反映事物的心靈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