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秀
-
焦點專題 Focus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二講側記
主持人紀慧玲開場先介紹講座活動與今天的講者,這次籌備「評論的歷史」回顧講座時,主要回顧的文本群為《民生報》「民生劇評」、《PAR表演藝術》雜誌(以下簡稱「PAR雜誌」)與「表演藝術評論台」。發現除了王墨林,陳雅萍也是從1990年代持續書寫評論到今天,跟台灣舞蹈創作、生成、發展有一定的關係,因此邀請陳雅萍談舞評人的評論史,以及如何看當代舞評人的養成。
-
特別企畫 Feature 安原良☓林芳宜☓施如芳☓陳品秀☓傅裕惠
別話當年了,我們就是「當年」
即將在今年滿30歲的《PAR表演藝術》(編按)雜誌,歷經兩廳院不同時期的行政變遷,在雜誌社納入行政法人體制前,雜誌社員工甚至被掛名在印刷廠下,而非兩廳院的正式員工。歷年來的編輯除了分屬不同專業領域,也多充滿個性,藉著手上的筆與雜誌這個載體,分享自身對整個表演藝術產業的觀察與批判,不僅是台灣最具指標性的表演藝術刊物,也對30年來身處期間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們,帶來深遠悠長的影響。 也因為是台灣第一本,頭10年的編輯思考完全不受兩廳院的限制,宛如獨立雜誌般,大肆運用編輯的觀察與獨特的視角,書寫他們眼中的當代表演藝術現狀與報導,必要時更不吝給出犀利的評論,成為那個年代獨樹一格、也是唯一以表演藝術為主題的雜誌。 本期我們特別邀請5位歷任編輯,包括安原良、林芳宜、施如芳、陳品秀與傅裕惠齊聚一堂,回顧當年的珍貴記憶。如今5人都已成為各自專業領域中,獨當一面的專業工作者,當年青春的衝撞與困難,如今聊起來都帶點甜,笑鬧間,也讓我們得以一窺台灣表演藝術產業這些年的旅途風景。
-
焦點專題 Focus
怎麼保存?怎麼用? 留住精采當下的更多思考
最近因為許多場館、團隊將過往演出記錄影片釋出,讓劇迷樂迷舞迷看得目不暇給,同時也讓人好奇,在台灣,這些過往的精采演出哪裡找得到?而藝術家、團隊又是怎麼思考表演藝術影像的典藏呢?記錄的當下,其實就需思考未來的保存與運用的可能,是當下的推廣?未來的教育?還是歷史的見證?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TT不和諧開講「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導文系列之一
一個舞評人的初生與成長
許多年前開始寫舞評時,我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若干年後有人讀到我的文字時可以想像與體會那支舞作的大致樣貌與核心質地,這與舞蹈作品只存在於演出的當下,而且許多舞團的舞作生命只有短短一個週末有關。這樣的想法到今天仍沒有太大改變,只是對於自己作為一個觀賞者的位置與視角有了愈來愈多的覺知。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評觀點
陳品秀 雜食閱讀豐厚功底 一刀切下就是觀點
台灣表演藝術評論的風氣漸起,然而多為即時性的短評,少見主題論述的長文。陳品秀認為網路評論因時間限制,大多仍停留在感覺式的文字,速成而不易深刻,就更需要訓練駕馭文字和快速轉換感受與觀點的能力。因此平時需廣泛大量地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了解世界動態,找到自己可以不斷關注的脈絡,也才更能理解作品與時代的關係。
-
專輯(一)
噢!這些跳舞的男人們
近年來,在舞台上發光發亮的男舞者很多,他們或因舞作的角色而成為不可取代的經典人物,或因高超的技巧及表現力而令人擊掌叫好,也可能是舞而優則編則導,或實在是太有個人風格與魅力而令人難以忘懷總而言之,這些跳舞的男人們,在舞台上燃燒舞動的身影,烙印下台灣舞壇精采的一頁。
-
藝史探索
暗室裡的拼圖遊戲
舞蹈史料的保存是一份長遠的工作,和舞團的發展其實密不可分。國內各舞團當然很希望能有像雲門資料室的管理,但在經費與人力的考量下,多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若是比照外國經驗,他們也希望能有一個「舞蹈圖書館」,專門收藏舞蹈的相關文獻,或許在政府單位與民間舞團的合作下,國內的舞蹈文獻可以更加完整。
-
跨界表演
簡室蘊繁香.自然意深長
白色胚布的背景和白色膠質地板,簡單的幾盞燈,再配上表演者簡陋的家居打扮,《百夜詞》的製作可說相當節儉;然而,這樣簡約的設計若非預算有限,恐怕想刻意做也得大費周章,還不見得能夠如此「自然」。
-
台前幕後
就在半夢半醒之間……
她很安靜,一直如冰河遺跡的深淵窄湖,湖口不廣,卻難以見底。但是,幾乎和所有女人一樣,陳品秀也結婚了!陳品秀因為生命歷程的轉折, 感覺到一股「無法忍受的窒息」;於是,創作的慾望在她喉頭哽著,她要把她的「夢魘」化為一種跨越戲劇、舞蹈的舞台呈現。
-
即將上場
「人形藝術」與「河左岸」聯合製作
《摩登大姐世紀秀》是由「人形藝術」的戴月與戴小蒼二人共同創作,從編導、音效設計到演出。在這個表演中,戴月想透過有趣的聲音、誇張的肢體、詭異的造型、多元音樂的混音和炫目的燈光設計,做一個讓人爆笑又印象深刻的表演。《摩登大姐世紀秀》標榜的是「一種很土的裝扮、很俗的表演,沒什麼高深理論、偉大意涵,純感官、純娛樂」。 《竊賊》是由「非常戲表演群」的新新人類張遠謀所編導的原創性作品,他從布萊希特的「陌生化」理論出發,讓觀衆從戲外的觀者身份走入戲內,以挑戰所謂的觀衆戲劇幻覺。另一方面,他想在此劇中深入探討竊賊的犯罪心理與赤裸揭露婚姻的荒謬狀態,探索「對一個職業倦怠的小偷而言,他還想偷些什麼?」 陳品秀編導的《夢索納塔》由〈月夜練習曲〉、〈上色〉、〈變調拉威爾〉等三支作品所構成,主題環繞在人與人之間極具曖昧的訊息交流。多變的舞蹈形式和包括古典、流行、現代、工業噪音等不同音樂風格的運用,加上詭異燈光的設計、多重變換的表演區位,形成奇特、夢幻的劇場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