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戲苑
-
新銳藝評 Review
一段凝聚情感共振的「英雌」旅程
回顧2023下半年大稻埕戲苑搬演的歌仔戲節目中,筆者觀察到極大多數是以小旦為核心主軸的「旦本戲」,包含: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巾幗醫家》與《奇逢》、鴻明歌劇團《秦香蓮》、明華園戲劇總團《判官大人的賣命機密》、秀琴歌劇團《青衣銀甲梁紅玉》、春美歌劇團《最後之舞》(依演出時間排序)。其中不乏有古路戲的傳統女性、當代女性意識、女性英雄與關注女性生命歷程等主題。然而當「生旦」戲碼轉換至「旦角」為主時,如何掙脫父權價值並聚焦於女性特有精神,秀琴歌劇團《青衣銀甲梁紅玉》為觀眾開啟了不同的視角。 凝視女性內在靈魂修復 演員做表渲染同情共感 「梁紅玉」故事是古路戲碼,過去人物塑造多賦予「民族氣節」,但編劇洪瓊芳改以不同視角來看待,回歸「女性」本質,審視在「少女」、「女人」、「母親」、「伴侶」等不同位置上,所顯露出的選擇與生命詰問。 當梁紅玉在京口青樓中初識韓世忠與十一郎,不再走傳統歌仔戲大段生旦合唱之套路,而是巧妙在言語、唱詞一來一往中,交織三人,並在舞台上緩緩調度成三角關係,最後藉由幕後【母子鳥】唱詞,運用「羞」、「救」、「守」三字點明三者之間情感蘊藉,烘托出被愛與愛人的「少女」情懷與「女人」柔情。 到了下半場〈相爭執〉一折,承受喪子之痛的梁紅玉,轉變成「母親」角色,摒棄歌仔戲旦角大量【哭調】的抒情程式,不再歇斯底里,從「否認懺悔悲痛平復」循序漸進鋪排情感。最終梁紅玉緩緩道出身世,已有別於我們所認知的英雄,不再是依靠某種普世精神而對抗外在轉變,轉向凝視女性內在靈魂之傷,進而踏上「英雌」之試煉。 此齣戲由劇團當家小旦莊金梅飾演梁紅玉,角色具有大量唱段及做表,整體人物情感轉變鮮明,實難以掌握。但莊金梅確切展現出英雌風範,在〈夢底事〉一折,將演員充任行當、扮飾人物時最難拿捏的深層意識、情感與心理狀態,表演得毫無痕跡,讓梁紅玉與死去的兒子對戲時,囡仔生把喪命的沉重悲悽,運用童言之純真,巧妙和解母親的痛徹心扉,凝聚觀眾心理,渲染情感共振之效果,讓人不覺淚流。
-
戲曲 正明龍歌劇團《犀望》
點燃傳統故事火光 照見現代精神靈光
曾以《whats黑盆》入圍第卅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的正明龍歌劇團,將在今年的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推出改編自劉敬叔《異苑》中〈燃犀照渚〉一則的《犀望》。《犀望》也添入傳統老戲《柳家店》情節,企圖打破傳統歌仔戲正反對立的刻板印象,在建構人物間的情感牽連時,也賦予他們更立體的形象。
-
戲曲 第六屆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
《地獄變》《化作北風》 跨界之後認真回歸
今年的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以「文學改編」為題,邀來四組團隊,選用東西方文學題材入戲,推出創新跨界製作。其中由兆欣與候青藝團合作的《地獄變》,臺北海鷗劇場《化作北風》,分別取材芥川龍之介與馬奎斯的小說,透過戲曲詮釋,加入當代元素,卻也思索回歸傳統本質,回歸文本、語言、表演的經營,回歸具有戲曲韻味的敘事手法。
-
戲曲 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
熟面孔新發想 玩轉經典青春無敵
年年邀請戲曲新創演出的「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今年來到第五屆,也出現多位「熟面孔」在此繼續發送顛覆老故事的新創意,有結合最夯的AI機器人話題如新聲劇坊翻轉《三笑姻緣》的《Dr.唐的戀愛學分》,也有讓演員一人飾多角、戲中有戲的《1399 趙氏孤兒》從客家戲、歌仔戲到京劇,多種新鮮戲曲口味,一次滿足!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翻轉題材與形式 戲曲Young出新視角
春天展演新氣象,戲曲也不落人後!台北大稻埕戲苑推出「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邀請1/2Q劇場、李清照私人劇團、栢優座與風神寶寶兒童劇團,透過年輕創意的發揮,分別以崑曲、歌仔戲、京劇,或經典改編或歷史新詮,翻轉題材與形式,春日新「藝」,盡在其中!
-
焦點專題 Focus
昔時聚百戲 戲窟再回春
商業活動興盛、富商小民聚集的大稻埕,因為酬神與娛樂的需要,也自然成為台北城內百戲匯聚的「戲窟」,昔年淡水戲館(新舞臺)、永樂座、第一劇場等,從京戲、歌仔戲、布袋戲到新劇、文明戲,不知上演過多少好戲。新世紀開張的「大稻埕戲苑」延續早年精神,精心策展,讓老「戲窟」重新找回了戲曲演出繁盛風景。
-
焦點專題 Focus
策展活絡小而美 戲曲重鎮的文藝復興
民國九十八年開始整修、九十九年開始試營運、一百年三月正式開張的大稻埕戲苑,原本是藏身於永樂市場樓上的社教館延平活動中心,三年下來,戲迷都知道:「布袋戲在八樓,歌仔戲在九樓。」透過活絡的企畫經營,鎖定中小型戲曲演出的策略,讓大稻埕戲苑走出一條活路,搭建起戲曲創新的平台,喚回傳統戲曲的氛圍,「戲窟」的文藝復興令人興奮期待!
-
焦點專題 Focus 「大稻埕戲苑」歡慶三周年
老幹新枝連番上陣 大稻埕「戲」風強強滾
大稻埕戲苑為慶祝營運三周年,二月下旬起推出的「週年慶系列」及「青年傳統藝術節」,由駐館團隊一心戲劇團首先演出《茶の心》,與壓軸演出的唐美雲歌仔戲團《御夫鞋》,都以大稻埕為故事背景。年輕團隊則有栢優座的《狹義驚懼》、元和劇子《越》與奇巧劇團《Roseman玫瑰俠》,另有日本春謠流共襄盛舉。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三月起正式營運 服務在地戲迷
大稻埕戲苑 重現精采戲窟文化
在台北市社教館前館長邱建發的推動下,原位於迪化街永樂市場的「延平活動中心」重新整修擴建,將九樓規劃為可容納五百人的中型劇場,八樓增設以掌中戲演出為主的曲藝場,去年開始試營運,正式定名為「大稻埕戲苑」,希望藉此傳承、延續大稻埕古城的戲窟文化。現任館長林慧芬表示,大稻埕戲苑肩負演出、推廣和傳承的任務,除了辦理傳統藝術演出、傳習與展覽活動,並提供藝文團隊申請排練,為台北市傳統戲曲表演藝術發展重要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