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
-
A Bigger Picture
戲劇,是寂寞,還是孤獨?
三個女人,都平凡,但是都有她們的自我。她們的堅持,看上去都沒有什麼特別,可是如果在看她們的故事時都有把細節一一看進去,《20.30.40》其實是一幅中港台過去卅年少有的現代女性肖像。即便會被認為很「中產」(布爾喬亞),可是,這也不能否定「她」的重要性:中產社會對於女性尋找幸褔的價值觀,張艾嘉並非照單全收,卻是提出反思。
-
A Bigger Picture
戲劇,是為了自省,抑或自我感覺良好?
《相愛相親》銀幕上的人在據理力爭,我漸漸感受到有一種能量傳播到銀幕下,他們誰是誰非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的努力溝通,使看戲的我也投入了當中的情感交流之中,銀幕上的人或許永遠無法清楚表達自己,但他們幫助我開始和自己聊起天來,由他們的問題,折射到自己的思想。
-
專題
聊聊吧~關於她們.關於戲
來聊聊吧! 從工作中抽出一段短短的時間, 安排一個屬於我們的「小約會」, 不急著覓食、或看著影片相對無言, 也不是開會或討論,得談個水落石出。 就只是聊聊吧~ 聊那些關於工作的所思所想, 回憶當年的彼此、分享烏龍瑣事, 或許也能趁此稍稍停下腳步, 確認自己身在何處。 再次登上舞台的張艾嘉 與人生有了重大改變的黃詠詩, 在靈幻的世界中淬煉關於人的故事。 好久不見的姐妹淘黃小貓與梅若穎, 各自單飛的日子、經歷了轉折, 相遇、並一同踏上未知的旅途。 排練日程緊湊的新一代演員高若珊和梁皓嵐, 在演或不演、如何繼續的種種不安中, 努力生活、做菜共餐,迎接卅歲的挑戰!
-
專題
時間過去了,才會說自己成長了
兩人都忙,沒能處在同一個空間裡、用同一種方式對話,某種程度上跟《聊齋》的內容竟莫名地相像。盡力抽出時間,或用不習慣的語言表達,在觸不到的聲音和得以感受到溫度的文字裡,即使沒有面對面,講述著、關注的卻是相同的事。黃詠詩與張艾嘉,是演員,也同是說故事的人,他們聊著回憶、說著現況,持續將關於生活的點滴感受,轉化為一場又一場的戲、一段又一段獨特的生命。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張艾嘉獻聲助陣 《仲夏夜之夢》陪您倒數
NSO這次的跨年音樂會讓人眼睛一亮,不僅大寒冬裡演出莎翁原著、孟德爾頌譜寫的《仲夏夜之夢》,還邀來編導演俱佳的張艾嘉演出!音樂總監呂紹嘉為了演出全本,特別請樂評人焦元溥改寫劇本、去蕪存菁,而由張艾嘉生動扮演劇中多個角色。歡樂劇情加上熱鬧氣氛,讓這一場夢跟著音樂,陪大家迎向新年的來臨。
-
復刻選文 藝次元曼波
度過生命的難關,女人好自在!
羅曼菲和張艾嘉曾經見面的次數不多,對彼此的了解多來自報章雜誌,但彼此間的惺惺相惜早已存在。前年聽聞羅曼菲一場大病,張艾嘉託人交待羅曼菲要常吃地瓜,這天,兩人見面相擁之後,第一句話,張艾嘉便問:「還在吃地瓜嗎?」削瘦但清爽的曼菲笑著點頭。 地瓜養生法,難怪羅曼菲家中廚房別的沒有,大陶碗裡死忠地擺著一顆大地瓜。 都有豐富多變的表情,靈動清澈的眼神,這一天,兩個女人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誠懇而動人。愛情,讓她們的人生故事都染上同樣浪漫的粉彩;而各自不同的磨難經歷,反映在她們近期作品中,也竟有著同樣「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淡然與幽默。 家,是曼菲最想待的地方,也歡迎朋友一起來分享;家也是張艾嘉最重要的生活重心。在羅曼菲分享的家中客廳裡,第一次,張艾嘉吐露了兒子奧斯卡被綁架時,身為母親的當下心情;第一次,羅曼菲坦然談起了朋友都認為「如果不是因為愛情,就不會發生,如果沒有愛情,也不會痊癒」的那場病。 歷盡愛情、折難與病痛,兩個女人都簡單,都自在,都漂亮!
-
藝號人物 People 暌違二十年,重回舞台當起「華麗上班族」
張艾嘉 寫得開心,演得快樂
浸淫電影多年的張艾嘉,其實二十年前演過小劇場黑色喜劇《娘子,今晚菜色如何?》,也和齊秦合作過音樂劇,舞台劇場於她,並非是個全然陌生的場域。這回與林奕華合作《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張艾嘉不只擔綱女主角,也操刀執筆寫劇本,不過,雖然外人看她就像劇中的女強人,她卻說:「我其實沒有她那麼強,碰到一些不會的事,我就會說我不懂,趕快承認我不會;而且我比較愛玩,看到好玩的事可能半路就彎去別處玩耍了。」所以「我覺得演這個戲,讓我找回多年以前那種單純的快樂,我寫劇本寫得很快樂,演戲也演得很快樂」
-
焦點專題 Focus
正視市場需求 讓劇場更靠近觀眾一點
衰退的經濟態勢,迫使表演藝術重新思考作品與社會的關係;如何以更健康成熟的心態面對市場,不僅成了表演藝術界面對景氣寒冬的對策,更是嘗試轉型產業化的關鍵。這或許是這波不景氣給表演藝術工作者最大的啟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性格,決定了愛情和命運
我一直覺得張愛玲是把「中國男人」看得最透徹的作者,她寫的雖然都是三、四十年代的人,但通過她的觀察描繪,我們仍舊可以清楚看見今時今日的中國男人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癥結所在。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度過生命的難關,女人好自在!
羅曼菲和張艾嘉曾經見面的次數不多,對彼此的瞭解多來自報章雜誌,但彼此間的惺惺相惜早已存在。前年聽聞羅曼菲一場大病,張艾嘉託人交待羅曼菲要常吃地瓜,這天,兩人見面相擁之後,第一句話,張艾嘉便問:「還在吃地瓜嗎?」削瘦但清爽的曼菲笑著點頭。 地瓜養生法,難怪羅曼菲家中廚房別的沒有,大陶碗裡死忠地擺著一顆大地瓜。 都有豐富多變的表情,靈動清澈的眼神,這一天,兩個女人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誠懇而動人。愛情,讓她們的人生故事都染上同樣浪漫的粉彩;而各自不同的磨難經歷,反映在他們近期作品中,也竟有著同樣「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淡然與幽默。 家,是曼菲最想待的地方,也歡迎朋友一起來分享;家也是張艾嘉最重要的生活重心。在羅曼菲分享的家中客廳裡,第一次,張艾嘉吐露了兒子奧斯卡被綁架時,身為母親的當下心情;第一次,羅曼菲坦然談起了朋友都認為「如果不是因為愛情,就不會發生,如果沒有愛情,也不會痊癒」的那場病。 歷盡愛情、折難與病痛,兩個女人都簡單,都自在,都漂亮! 二十‧三十‧四十 盧:艾嘉的《20‧30‧40》剛上演,就從這部電影談起吧,請兩位先談談從二十歲到三十歲,再到四十歲的心境轉變。 張:二十歲對我來講已經是滿遙遠的了,不過在導這部片子的時候,我坐下來想想我二十歲的時候,其實精采度是比戲裡面的李心潔還要多很多的;劇中的李心潔就是一個充滿了夢想的女孩、心裡充滿了熱情、好像很多事情要在一剎那全部做完的那種衝動。這種衝動到了三十歲、四十歲已經愈來愈減少,可是說不定到了五十歲它又回來了。 戲裡面李心潔跟那個女朋友的感情,我可以理解,不過我也並不覺得她們之間就是所謂的同性戀,因為在我們年輕時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到了三十歲,因為的確是每個人都開始忙碌事業,身邊真正能夠有機會講到話的就是老朋友,大家都急急忙忙在做人生的選擇,這時候朋友的重要性比較少。 四十歲還是有幾個專門替我出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