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交響樂團
-
音樂
呂紹嘉 充滿力與美的「新世界」
壓軸好戲為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波西米亞鄉愁的揮灑,似乎並非呂紹嘉對這首耳熟能詳名曲的詮釋重點,他主要聚焦於全新觀點的節奏與動態解析,將全曲演得充滿力與美。
-
音樂
等待零時差的音樂現場
對的曲目、對的演出者,是這兩場音樂會最成功的地方;呂紹嘉端出台灣首演曲目,讓觀眾長見識、讓樂團往上攀爬,是這兩場音樂會的意義所在。但這個「對」,需要企畫者縝密的思量與寬廣的眼界,需要樂團日復一日地磨槍待陣,否則,意義,也只不過是白紙上偶然出現的名詞罷了。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 「英雄的生涯」、「探索新世界」
傳出簡文彬堅不續約的新聞後,後繼者人選便成為熱門話題。我認為,總監如不是出身本地,樂團恐怕前途無亮。因為時空在變,觀念在變,一個對台灣毫無概念的老外,除非是眾所拜迎的超級大師,否則他不會明白本地觀眾的特性和需求。在這個情形下,幾乎場場勝投的呂紹嘉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而一月份他也破天荒地連續指揮三場NSO演出,曲目都很特殊,是個值得矚目的事件和風向球。 第一場是呂紹嘉所擅長的德奧曲目,布拉姆斯《海頓主題變奏曲》、荀貝格鋼琴協奏曲、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生涯》,恰可欣賞三個不同時代的音樂美學與詮釋手法。鋼琴由前輩台灣鋼琴家陳必先演出,雖不像新生代那麼華巧,但是她沈穩、內斂的獨特氣質,還是相當值得欣賞。我認為理查‧史特勞斯是個「聰明過度」的作曲家,作品內涵和技巧,都比「恰到好處」過頭一點點。雖然聆聽的當下,有些段落會受到華麗效果震撼,但聽完總生不出打從心底的好感。不過如果當成欣賞呂紹嘉魔棒威力的媒介,倒是非常適合。因為它色彩夠多、效果富麗堂皇之故。 第二場曲目來到東歐場景,從滾瓜爛熟的德弗札克《新世界》、鋼琴語言新經典的巴爾托克協奏曲,到現代作曲家李給悌的《氛圍》,顯現呂紹嘉詮釋曲目的突破企圖心。肯定的,這兩台曲目是一月份最值得用心聆聽的看門道音樂會。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國原裝製作 NSO台灣加持
行動歌劇院送上銀玫瑰─萊茵歌劇院《玫瑰騎士》
老是怨嘆NSO的「音樂會歌劇」看不過癮嗎?今年可不一樣囉!NSO邀來德國知名的萊茵歌劇院,合作理查.史特勞斯歌劇《玫瑰騎士》,將展現正港的德國舞台佈景與服裝,同時由萊茵歌劇院現任總監托比亞斯.黎赫特擔任導演,在國家戲劇院演出。不用到歐洲就可以看經典歌劇,豈能錯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蒙塔瓜那名琴隨身 與NSO熱情共舞
大提琴巨星—米夏.麥斯基
一頭蓬鬆的捲髮配上招牌的胳腮鬍,加上常穿著三宅一生服飾、而非正式大禮服的獨特造型,大提琴家米夏‧麥斯基本人就如同他的琴音一般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十月他將再度訪台,與NSO共演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他那熱情奔放的音符將再度在國家音樂廳起舞。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卓別林與雪人」與《風流寡婦》
又是一年之末了,翻閱粉紅的記事本,算一算今年又認識哪些藝文團體呢?對表演藝術的領域又增加多少的知識呢?但不可否認今年又是個豐收的一年。 在這充滿快樂耶誕的月份中,我想向大家推薦NSO的「卓別林與雪人」跟輕歌劇《風流寡婦》。雖然我接觸舞蹈表演有二十年的經歷,但對音樂欣賞的資歷還不是很久。今年陸續聽了NSO的「發現蕭斯塔可維奇」系列及前些時很熱門的「尼貝龍指環」,在這幾年中,我感覺到NSO在音樂總監簡文彬的帶領下,一直企圖與國外接軌,也讓我感覺到交響樂能以不同的風貌呈現。如這次「卓別林與雪人」的表演方式,想以一種輕鬆快樂的方式,讓交響樂可以很平民化且易懂,也想在每個大人小孩心裡種下更多音樂種子。告訴你們喔!雖然我未婚,但我不甘示弱找了五個朋友一起欣賞歡樂,你能想像跟一群大人小孩看卓別林而大聲發笑嗎?你多久沒如此呢? 至於《風流寡婦》,是我接觸歌劇的第一部戲碼,它讓我對歌劇不會一開始時就怯足不前,它是一部很輕鬆詼諧的喜歌劇。在這歲末最後幾天,不妨給我們來個快樂美好的音樂饗宴,當一年的結尾吧! 文字|王照如 目前於財訊文化事業任職,喜歡舞蹈、音樂、戲劇、畫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
音樂 歡唱101年 NSO跨年輕歌劇
雷哈爾《風流寡婦》 帶來「一夜風流」
《風流寡婦》從首演起,至雷哈爾去世止,四十三年間總共上演超過三十萬次,並被拍成多個電影版本;其受歡迎的原因除了有趣的劇本以外,雷哈爾以快活動聽的歌曲貫穿全劇,也是吸引觀眾的主因。
-
音樂
音樂達陣,期待「總體劇場」!
《指環》在拜魯特首演一百卅年後,感謝NSO的努力,台灣終於首次在現場聽到了《指環》的音樂,展現出年輕一代音樂工作者的音樂能力,可惜只演一次。盼望不必再等一百卅年,不僅能常態性地聽到《指環》,還能在台灣的歌劇舞台上,看到《指環》「總體藝術」式的演出。
-
音樂
未老寶刀,帶出正港德奧音色
張大勝對狄爾這位主人翁得意洋洋的種種戲謔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樂團絃樂組在追求少女樂段所奏出撒嬌似的音質相當可喜,斷頭台場景的爆棚動態極為洶湧澎湃。更重要者,其詮釋充分展現出正統德國禁慾式的幽默,而非輕浮的嬉鬧。
-
音樂 NSO「發現理查.史特勞斯」系列
後英雄時代的英雄禮讚
繼「發現馬勒」、「發現蕭斯塔可維奇」之後,NSO要在06/07新樂季帶領聽眾「發現理查.史特勞斯」。作為一個銜接古典音樂浪漫時期與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作曲家,史特勞斯的特出之處在哪裡呢?藉由剖析克來門斯.克勞斯與卡拉揚兩位指揮大師不同的《英雄的生涯》錄音版本,文化評論家楊照解讀出史特勞斯的「英雄」與時代變遷的特殊意義。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全本《尼貝龍指環》
《尼貝龍指環》是該看的,不是嗎?它是歌劇史上的埃弗勒斯峰。如果把西方音樂史攤開成一張立體地圖,可以看到十九世紀浪漫時期谷出兩個峰,一個是布拉姆斯峰,一個是華格納峰,而連演四夜的《指環》更是峰上之峰。當然,一個東西可以看得很複雜、或很單純,一念之間而已。以華格納音樂的技巧面來看,如同各領域的工匠熟手,有其獨創性和專業性。而《指環》劇情,源自日耳曼民間神話,看似錯綜複雜,但在光怪陸離的現代來看,已見怪不怪。近年有部架構類似的魔幻電影《魔戒》,也大剌剌拍了三部曲,描述神、人、精靈、侏儒、巨人雜處的天地。若論魔幻和創意指數,老《指環》自然是遠遜於新《魔戒》。那麼,我們幹啥還要去花四個晚上看《指環》呢? 所有理性歸納的目的論,我看都站不住腳。我認為到頭來,《指環》就是一杯酒。是德意志文化部分面相凝鑄的結晶體,帶來一整套的感覺,一種像吃迷幻藥的微醺。如果抱著景仰進去,格些理論出來,畫重點、記筆記,那可就是煮鶴焚琴。華格納是個浪子,聽他的作品,思想上要有點狂狷氣,才會對得起。我個人不對《指環》劇情抱太多幻想,不過是《星際大戰》或《魔戒》的前輩。我暗自期望演唱和演奏者音樂要夠強,戲劇處理別像《浮士德》那樣過頭。讓這杯酒夠醇,賓主盡歡,將會是一次難得的品藝經驗。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傳奇
一則關於藝術與革命的神話
華格納,不只是音樂史裡,也是整個藝術史上巨大的里程碑。他的音樂與歌劇創作,開闢了前人未見後人難追的境界,他的人生更是充滿曲折與戲劇性,讓人讚賞同時也有人唾罵。如此極端的藝術與人生,不就跟他創作的《尼貝龍指環》一樣,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神話?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在台灣
黎煥雄、王俊傑 「低限」風打造台灣《指環》
對黎煥雄來說,詮釋華格納的音樂,張牙舞爪注定失敗,過度具象化只會稀釋音樂本質,讓音樂去把戲帶出來是最好的選擇。他強調:「我把《指環》的演出當成一次讀劇規模的製作,將音樂廳的限制變成低限,借重王俊傑的影像表現場景轉變,投影華格納寫下的舞台指示文字,突顯『帶大家去閱讀華格納音樂』的意圖。」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在台灣
第一雙將台灣音樂家推上瓦哈拉神殿的手
台灣第一齣《指環》即將現身,台灣的聲樂家們如何站上諸神所居的瓦哈拉神殿?背後的重要推手,正是來自德國的歌劇音樂指導雷哈德.林登,他自二○○四年的《諾瑪》開始,與NSO攜手打造本土歌者、製作歌劇,是為NSO歌劇品質把關的關鍵人物。也曾在歐洲參與過兩次《指環》製作的他,並不認為台灣歌者不能勝任華格納的歌劇角色,反而覺得台灣歌者可以唱出屬於台灣的「華格納之聲」!
-
音樂
妙手改編四重奏 巴夏盡得原作精髓
柴可夫斯基絃樂交響曲改編自第一號絃樂四重奏,巴夏的改編非常成功,柴可夫斯基所有的迷人要素盡在其中,第二樂章的低音提琴尤其具有點石成金的魔力。
-
音樂
莫札特、法國大革命與《費加洛的婚禮》
莫札特跟法國大革命有什麼關係? 《費加洛的婚禮》又哪裡呼應了法國大革命的精神? 電影《阿瑪迪斯》中,莫札特對那些批評《費加洛的婚禮》「俗得不堪入目」的王公貴族,大剌剌地宣言:「我就是個俗人啊!」 沒錯,《費加洛的婚禮》,是莫札特作品中,最世俗、最通俗,也最庸俗的一部。但是,「俗」的劇情加上「雅」的音樂,讓《費加洛的婚禮》成了一齣「跨界」的戲!
-
音樂
大師手筆,極盡聲色之娛
打頭陣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從緩慢序奏開始就做出極為精細的分析,接著逐步展現扣人心弦的流動力量,勁道一路貫穿到結尾宿命高潮,一氣呵成的架式不愧大師手筆。其音樂美學一向以精純為尚,讓悠遊的音符自然歌唱,至於刻骨銘心的表情則非詮釋重點。
-
音樂
威風凜凜的俄羅斯榮光
呂紹嘉手法精鍊撐住三個大格局樂章的張力,一方面呈現威風凜凜的俄羅斯榮光,另一方面在傳達辛辣嘲諷內涵之餘,也沒有忘記底層的深沉陰暗。他引領樂團發出熱血沸騰的飽滿音響,並以毫不止息的無情衝擊力傳達鮮活戲劇,白熱化動量從頭到尾震驚全場。
-
音樂
八十二歲俄國絃樂巨擘巴夏 原味呈現俄式風采
俄國指揮家魯道夫‧巴夏的名字代表了將管絃樂團的聲音迅速雕琢,以作曲家的想法為原則,清澈、明確地忠實呈現作曲家意圖,這個特質除了與二十世紀中後期俄羅斯音樂家的訓練相同,更可說來自他的老師、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的深厚影響。
-
音樂 讓陜北的音樂方言跨出傳統
郭雅志的嗩吶,柯林頓也瘋狂
原本屬於陜北鄉野民俗樂器的嗩吶,卻被郭雅志帶上國際與流行音樂舞台──,不僅曾為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演奏嗩吶和薩克斯風獲得盛讚,還曾應香港流行音樂組合「達明一派」邀請,一同於紅勘體育館演出《為人民服務》演唱會;此外,張藝謀電影《一個也不能少》,郭雅志的嗩吶也成功營造了影片溫馨感人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