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顧正秋

相關文章 8 篇
  • 台北新劇團的「酷集劇場」是戲曲新生代的實驗場域,圖為該系列演出之一《易》。
    特別企畫 Feature

    找老師找舞台 為「接班人」打造未來 現象9:前輩大師紛凋零,傳統戲曲界展開新世代培植

    傳統戲曲界今年痛失多位大師,更讓人感到後繼者培植之迫切。包含京劇界的國光劇團、台北新劇團,歌仔戲界的明華園、唐美雲歌仔戲團、春美歌仔戲、秀琴歌劇團等,紛紛推出新秀培植計畫與劇碼,讓戲曲接班人能夠透過舞台實戰,精進技藝,也及早被觀眾看見

    文字|陳淑英、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青衣祭酒顧正秋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去年今日此門中 我所認識的青衣祭酒顧正秋

    她的「一曲蘇三驚四座」為女性打開了通往京劇藝術殿堂的大門、取得了參與成為京劇藝術家的平權,開啟了令人耳目一新、劃時代的視覺與聽覺!這一切雖非顧姨自己弄來,但她恰出現在那個時間點、恰有承接好幾個青衣派別的才情、恰好完全不曾被埋沒,所以她的舞台生命雖短,卻象徵了京劇旦角藝術不可逆的「一大步」!

    文字|辜懷群、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 黃宇琳與顧正秋在拜師儀式時合影。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跟顧老師學戲 既古典又自由 京劇小天后黃宇琳談恩師顧正秋

    黃宇琳從顧正秋身上看到一位藝術家的宏觀,除了看哪齣戲好就特別去找那位名師學其真傳外,「老師也看各家版本,從不說自己的版本比較好,只解釋她的版本是如何堆疊角色供你參考。」這樣的高度讓黃宇琳對戲曲有更自由的想法,「傳統不是不可破,只是不能直直戳破,要慢慢揉進而開展,需要時間經驗累積再呈現。」

    文字|陳淑英、劉耀武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一代京劇名伶顧正秋辭世 生平將改編為京劇演出

    【台灣】 一代京劇名伶顧正秋辭世 生平將改編為京劇演出 第七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一代青衣顧正秋,於8月22日因病辭世,享壽87歲。顧正秋1929年生於南京,10歲入上海戲曲學校,以第一名畢業,19歲自組「顧劇團」挑班唱戲。顧正秋曾拜梅蘭芳等名角為師,她的表演兼容各家之長,創造出千迴百轉、獨樹一格的「顧腔」。1948年,顧劇團應邀到台灣演出,原只打算演三個月,卻因兩岸分裂,在永樂戲院一駐五年,締造京劇史上輝煌的「永樂五年」。1953年,顧劇團解散,顧正秋嫁給前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任顯群,轟動一時。而後夫婿蒙冤入獄,她不離不棄,寫下美麗的愛情傳奇。一九九七年,作家季季訪談顧正秋,出版口述傳記《休戀逝水》,回顧她前半生的京劇演藝生涯。中國京劇院計畫將該傳記搬上舞台,由編劇何冀平編寫為京劇,預計今年上演。(廖俊逞) 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藝術翻新基地」國際論壇 臺中國家歌劇院預計將於9月30日正式開幕,屆時也會邀集東西方頂尖文化藝術人士齊聚,特地於10月1日舉辦一日國際論壇,假歌劇院「角落沙龍」進行。歡迎各界關心台灣藝文發展人士報名參加。 此次論壇以「藝術翻新基地」為軸,用新視角新觀點,全面拆解劇場、城市、藝術、生活與人之間的關聯。論壇邀請英國文化協會藝術總監謝卓飛(Graham Sheffield)談英國經驗,從巴比肯中心到英國文化協會,如何以劇場力量翻新城市與國家。前亞維儂藝術節總監、現任里昂舞蹈雙年展主席費弗爾.達榭(Bernard Faivre dArcier)以其多年深耕文化藝術的豐富實務經歷,帶領聽眾認識舞蹈撼動世界的力量。劇場如何影響城市?劇場如何連結在地、國家及國際觀點,西班牙瓦倫西亞蘇菲亞皇后劇院總經理暨藝術總監大衛.利弗莫爾(Davide Livermore)和比利時列日藝術節總監尚路易.哥連尼特(Jean-Louis Colinet)與臺灣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一團的代表,將不藏私分享專業觀點,剖析東西方場館營運中,傳統與當代的互生共榮。 此外參與貴賓還有國立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主持人吳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顧正秋女士於民國七十五年演出《漢明妃》全劇,圖爲〈昭君出塞〉一折的表演,右爲馬僮。
    焦點

    又見昭君,又見王龍 排戲側記

    文字|胡惠禎
    第55期 / 1997年06月號
  • 《巴山秀才》中,李寶春飾孟登科,王豔飾孟娘。
    戲曲 搶救老戲 復刻重編

    李寶春精心錘鍊 演出老戲的現代精神

    文武老生李寶春的「新老戲」系列是他的金字招牌,標榜以現代精神體現傳統京劇的樣貌及精華唱段的寓意。這回的演出邀請京劇界名角孫正陽、楊燕毅、王豔、黃宇琳、田磊,排出的劇目堪稱是瀕臨絕種的保護類老戲,包括《巴山秀才》、《鳳還巢》、《斷密澗風雲》,及兩岸首次演出的《渭南之戰》。

    文字|廖俊逞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 辜振甫嗓音低沈,腔中韻味卻極爲純正。(圖爲《借東風》)
    回想與回響 Echo

    票友彩爨佳話傳 從辜、嚴伉儷登台演出說起

    歲末天寒,心意正炙,辜振甫夫婦偕同顧正秋、孫正陽等以「傳薪遞火、光揚國劇」爲旨志,義演京劇;票友與內行名角同台,傳爲佳話。美事不孤,細數從前,不盡風流奇趣。

    文字|魏子雲、許斌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 遷台初期顧正秋所率領的「顧劇團」培養了不少本省籍戲迷。八十三年歲末,顧女士並與辜振甫同台推出《王昭君》、《借東風》等歷久不衰的老戲。
    九四回顧

    曲/戲廻旋路 文化變遷中台灣的京劇發展

    京劇在台灣,五〇、六〇年代,解懷舊念鄕之饞;它活絡、生發,名角輩出。七〇年代,幾近是白頭餘韻;它老成、嚴謹而低迷。八〇年代,創出新局,曲味擴大到戲趣;它有了現代化的新氣象。 眼下,大陸骨子老戲頻頻來回溫「曲」和「藝」,幾齣諷剌官場形色的新編戲,成爲本地劇團搬演的新歡。

    文字|王安祈
    第27期 / 1995年0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