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界今年痛失多位大師,更讓人感到後繼者培植之迫切。包含京劇界的國光劇團、台北新劇團,歌仔戲界的明華園、唐美雲歌仔戲團、春美歌仔戲、秀琴歌劇團等,紛紛推出新秀培植計畫與劇碼,讓戲曲接班人能夠透過舞台實戰,精進技藝,也及早被觀眾看見……
今年是傳統戲曲界令人唏噓的一年。幕前,梅派傳人梅葆玖、程派傳人李世濟、一代青衣顧正秋故去;幕後,資深戲劇家貢敏西歸。梅葆玖乃奠基梅派藝術之人、顧正秋在六十年前將京劇藝術全面展現在台灣觀眾眼前,而博學多聞的貢敏,如傳大總經理周敦仁推崇「是戲曲活字典」,廿年前即策劃海峽兩岸京劇名角聯合大公演,首次讓兩岸名角同台對等合演,是近代京劇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又慧眼欽點中國京劇院的票房老生于魁智搭檔山西京劇院的當家青衣李勝素,黃金組合紅遍華人世界。
戲曲界亟須新秀 京劇歌仔戲都有培植計畫
大師凋零,喜歡戲曲的觀眾怎不感傷時代變遷。幸而近年有很多新世代、星二代加入戲曲表演藝術行列,讓傳統戲曲獲新生能量。譬如國光劇團今年以培養新人為首要目標,主打「絕代三嬌」——林庭瑜、凌嘉臨、黃詩雅,讓觀眾看到台灣京劇三顆亮閃閃的新星正在躍昇;台北新劇團也培養未來京劇界中流砥柱的一群年輕演員,透過年年舉辦的青年匯演展現成果;明華園這個戲劇大家族逐步為第二代打造青春劇作;唐美雲歌仔戲團有閃耀青年團接棒;春美歌仔戲、秀琴歌劇團皆有女兒現身挑梁。
「戲曲一定要世傳世、代傳代。」唐美雲歌仔戲團團長唐美雲很感恩,「我們兄弟姐妹都是靠父母親唱歌仔戲養大,我父母傳給我,我也一定要傳下去。」她在七年前開始招募青年演員,目前已有編制十五人,十一月在大稻埕戲苑演出《美人.魚》,即由這批閃耀新秀主演。很多人對於唐美雲「私人劇團做公家事,這麼忙還要做培育」感到心疼,但她堅持引入新血,「不能要求別人做,至少從自己做起。」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對戲曲的傳接承繼也很著急,「台灣因為不正常原因造成廿年來戲曲人才斷層,名角魏海敏這麼成熟了卻後繼無人,真是令人憂心如焚。」當她甄選出「三嬌」,迫不及待使出旱地拔蔥拚勁,將他們推到第一線。「我知道『絕代三嬌』說法誇張,但就是為了吸引觀眾注意。」王安祈心雖急卻也急不來,「京劇強調四功五法要精準,行當區分極嚴格。以旦角而言,青衣花旦出場就不同,要給新秀時間。」現在國光旦角有鮮明接棒人,其他角色行當還不那麼突出,王安祈說,「還要再繼續觀察,再努力培植。」
尋找名師教導 讓新人學習不孤單
「傳承,有人傳也要有人接。」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辜懷群指出,傳承不能只管藝術家的指導與學習,也要培養愛戲曲的新觀眾,二者關係宛如魚與水,若缺一,將驅使戲曲藝術文化面臨流失危機。
辜懷群認為當代戲曲新秀很孤單也很辛苦,「沒機會看到傳統老戲在發源地演出盛況,只能跟著錄音帶錄影帶學,也少有四、五十歲的戲曲前輩可以學習。」所幸這一代優勢是,不管是老師指導或自己演出,皆可透過先進科學儀器將之錄成影音檔,帶回家反覆練習、檢視。不過要注意隨之而來的「不優之勢」,切勿只以錄影帶為師。辜懷群提醒,表演藝術首重臨場感,演員演出會牽引觀眾情感,台上台下的心靈交流是劇場最有成就感也是最有意義之處,「鏡頭只能呈現一面,唯有在現場跟學,觀察面向才會寬廣、立體化。」
辜懷群強調「聽老師說戲」很重要,所以台北新劇團的青年軍、小老生李侑軒多年來接受李寶春老師在藝術上的指點與薰陶外,幾度在恩師余派傳人王思及生前,去上海求藝、精進唱功。
提供新秀舞台 打磨臨陣表演功夫
國光栽培新人,除了力託名導、資深演員挺後進,也延聘中國名師教導正宗功底,給予紮實訓練。王安祈說出希望:「讓傳統表演精華深植後輩,再用來詮釋新編戲,展現台灣京劇新美學。」年度新編劇也刻意為新秀安排角色,「本來戲迷買票是為了看魏海敏,但也就順便看到青年演員,看多了有印象便會記住他們的名字。」
王安祈明白,新秀表演功力當然差魏海敏一大段距離,但有個典範在前,青年人有個目標追求。潛力新星林庭瑜便說,「每次跟魏老師排戲,可以近身在旁觀摩,真的很幸福。」至於被許多前輩及戲迷寄予厚望,廿四歲的她自勉,「唱好每一齣戲,一定要進修,朝著正確方向,一步一步走下去。」
學海無涯,戲曲又是高度綜合藝術的表現,唐美雲亦聘老師指導閃耀團員唱腔口白身段,助新秀更上層樓。又安排他們參與大型演出、電視歌仔戲錄影、進校園推廣及鄉村卡車藝術工程,透過多元接觸學習,增加自信心。唐美雲鼓勵子弟兵,要互相協助學習共同成長,「年輕人還有進步空間,但是對安排演出各種型態都很認真,值得嘉許。」
隨著老一輩戲曲藝術家凋零,戲曲的城堡好似卸了防禦,好在有對京劇成痴的辜懷群與王安祈同心立志,「絕不做末代京劇人」——絕不讓自己成為京劇史上的「末代劇團管理」、「末代劇團藝術總監」。她們誓言要讓京劇在她們走了後還永續存在,她們會努力用京劇的秀與美的藝術價值,培養新世代演員及留住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