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正秋女士於民國七十五年演出《漢明妃》全劇,圖爲〈昭君出塞〉一折的表演,右爲馬僮。(復興國劇團 提供)

復興國劇團《楊門女將》

6月6日 19:30

《美女湼槃記》

6月7日 19:30

〈白蛇盜草〉、〈昭君出塞〉

6月8日 19:30

國家戲劇院

〈梧桐雨〉別離淚漣漣,怎忍拾漢宮帝輦?無端毛賊弄朝權,漢劉王忒煞軟弱。文官濟濟全無用,就是那武將森森也是枉然。卻叫奴紅粉去和番。臣僚送,於心怎安,於心怎安?

家常服,無妝,只一把扇,只一坪方寸間。她一亮相,一吐音,一蹲身,一甩袖……素表淸唱,更敎人看全了她的眼神、她的氣韻,她的藝骨,她絲絲入扣地化入昭君的生命情境。不是在舞台上,也沒有場面,綠葉未到,光桿牡丹,竟是這般淸新高華──顧正秋女史。

復興國劇團此次搬演〈昭君出塞〉,是不敢輕付登台的。出於晚輩懇請,出於前輩對戲的深愛,願意傾藝傳授,四十年來無出其右的靑衣祭酒顧正秋,正是促成這齣戲在薪傳的實質意義上,再現舞台的關鍵。又適巧,最初與顧正秋配戲演出的孫正陽,因受邀來台公演,復興乘天時地利人和,請到二位前輩同時傳藝指導〈昭君出塞〉。

「十四歲,我和孫正陽在上海戲曲學校坐科的時候,我們就演過這齣戲。」

「打從學校起,我一直跟著我這大師姊演戲,只差沒跟她來台灣。」

可從兩位前輩在傳藝敎戲時所演示的唱作並轡,歌舞頡頏,其嚴絲合縫的準確和默契,一點也看不出相隔四十年了,而其實早在前年,顧、孫師姊弟即重逢於國家戲劇院,登台演出從〈冷宮〉到〈昭君出塞〉。

「亮相,不要蹶起屁股,不好看。肩膀擺平,腰桿拉直,上身要重,心裡頭要沉。走步的時候,身子不要幌……別挑起眼皮瞪眼睛,不美。」夏禕、楊莉娟跟著學扮昭君,只第一闕唱段〈梧桐雨〉,她一遍一遍自扮昭君,又一遍一遍端詳學生扮昭君,一次又一次的去扶正她們的扇,擺平她們的肩,調整她們的角度,她們的位置……

對於顧正秋而言,《漢明妃》這齣戲是她必賣滿座的拿手好戲之一,當年她隻身在台灣領軍顧劇團於永樂戲院連演四年,據說逢到劇團發薪的日子,掛牌《漢明妃》一定座無虛席滿堂彩。這齣戲曾經連演一個月,觀衆日日見昭君即唱即做,即動即舞,下腰、臥魚、翻袖、蹉步抖扇……幽幽說怨唱恨,卻是蘊藉非凡,不露一絲火氣的中平,無怪看多也不厭。

「不需要誇大,身段是圓的、柔的,眼手一塊兒。」「欵,不要急,有定點的,……眼睛左右轉得靈活些,不要瞪。」「聲音放出去,再往後收,崑腔是高低起伏、高低起伏的……」

「請娘娘登輦」(王龍躬身)。

「抖袖一看,反過身,扇子轉到背後,扇面朝觀衆……」

「請娘娘登輦」(王龍躬身再請)。

「好,下定決心了,這時候身段要快,蹉步,一下繃著,不動……」

傳藝者對戲的嫻熟,對藝的分分寸寸,一一演示,一一指點,一一要求。

眞是難得,又見昭君,又見王龍。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