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書娜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持續求新求變的「第一章」
從六月廿三日起至七月一日舉辦的威尼斯雙年展當代舞蹈節,由加拿大編舞家瑪麗.書娜指導策展,主題訂為「第一章」,這個主題彰顯了當代編舞家不斷求新求變的態度。九天的節目中,每天都有將近五場節目,演出了總共廿六個作品,除了備受矚目的義大利編舞家史楚羅尼,還有曾造訪台灣的安.范登.布魯克、薩維耶.勒華等人的演出。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讓文化想像浴火重生
大年初五的一場大火,燒毀了雲門舞集排練場,也讓台灣民眾看見,一個享譽國際,象徵台灣品牌形象的表演團隊,長年創作出馳名全球的舞碼,而孕育這一切的,居然是一處寒傖的「鐵皮廠房」,而且還是違建,雖然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那已經是雲門的「天堂」。 雲門違建,是台灣表演藝術團隊困境的縮影,若不是這一把火,恐怕也沒有多少人驚覺,長期以來,台灣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就是如此辛苦地在邊緣求生存,政府對文化發展的輕視與邊緣化,投注在文化建設上的資源,竟是如此不足與匱乏。以今年文建會扶植團隊預算來說,一億元要扶植六十六個團體,林懷民直言:「很可笑,看不出當局有什麼願景、雄心及認識。」他的大聲疾呼,是所有藝文工作者共同的心聲,然而被大家認真聆聽,被掌權者所重視,還是必須在付出慘重的祝融災變後才開始。大火過後,從中央到地方縣市政府,各黨派的政治人物紛紛搶著慰問,急著要提供各項補助,好像一夕之間都懂得重視起文化來了,然而或許最重要的是,台灣當政者對文化願景與想像,是否能浴火重生? 面臨舊排練場的拆遷、新落腳處的整修,雲門在林懷民的堅持下,仍如常進行整年度的公演行程。三月底登場的《春鬥》,集合六十一歲林懷民和已逝舞者羅曼菲,以及兩位新生代編舞家鄭宗龍、黃翊的創作,要大家一起目睹,雲門舞集浴火重生後的能量強大,展現三十五歲的雲門旺盛的生命力。 兩廳院「舞蹈春天」系列將在本月登場,由被譽為歐洲舞壇前衛女教主,加拿大最活躍的編舞家瑪麗.書娜揭開序幕,帶來靈感發想自希臘神話的最新舞作《奧菲歐與尤麗蒂茜》;法國里昂芭蕾舞團,將獻上歷演不衰,編舞家瑪姬.瑪漢為其量身編作的現代芭蕾舞劇《灰姑娘》。國際舞壇兩大重量級編舞家的作品相繼來台,透過專文,讓讀者了解她們如何解析身體、想像身體、品味身體。 劇作家、文本與劇場間的三角關係,如何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不斷反覆辯證,衍生舞台搬演無限大的詮釋空間?透過即將上演的六檔以文本出發的戲劇製作,我們帶讀者從解讀劇作家、透析文本、到劇場再現,呈現六種迥異的對話路徑,同時也隱約折射出,文本中所關注的戰爭、愛、暴力、人性等種種議題,如何引發身為當代劇場觀眾的我們思索,並產生跨時代的連結與共鳴。
-
特別企畫 Feature 搶看《奧菲歐與尤麗蒂茜》創作點滴
瑪麗.書娜 另類解構「玩」舞神話
前年以《身體重組/郭德堡變奏曲》翻新台灣舞蹈觀眾視野的瑪麗.書娜,又將以她最新的舞作《奧菲歐與尤麗蒂茜》到訪。這位才華洋溢的編舞家,不但本身就是優秀的舞者,更跨足詩、攝影等多元創作領域,正如她所說「編舞的點子已經用不盡了!」精力充沛的才女如她,這回要給我們怎樣的視覺驚艷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九:2008值得期待的舞蹈戲劇演出
時代雖瘋狂,好戲依然連台
明年有超重量級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的作品首度訪台,還有瑪麗.書娜、瑪姬.瑪漢等人作品來舞動春天,加上麻辣的劇場語言聖手紀蔚然首度下海寫京劇、台灣戲劇史經典《閹雞》登上國家戲劇院面對二○○八,時代動盪依然瘋狂,但好戲依然可以期待。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大師雲集 星光薈萃
「香港藝術節」將在明年二月十四日至三月十六日登場,在卅多檔表演中,本刊搶先為讀者在戲劇、舞蹈、音樂類別中,挑選幾個無論如何都要買張機票,飛到香港,不可不看的重點節目。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十三位編舞家 十三種與舞蹈相遇的方式
春天.賞花 春天.讀詩 春天.戀愛 春天.看舞 霏霏細雨 溫柔點醒冬眠感官 吸吐放晴後的第一道清新空氣 丟開厚重灰沉大衣 身體恣意舞躍綻放 姿態繽紛 如春之花 走進舞蹈花園 隨著十三位編舞家翩然起舞 林懷民的春天容顏 是寫意純淨的「白」 劉鳳學以布蘭詩歌 驚撼蟄伏心靈感動 ROSAS姬爾美可交織舞蹈與音樂 從比利時帶來一波波春雨漣漪 加拿大瑪麗.書娜探究身體可能性 譜出殘缺且美麗的身體狂想曲 一年一度兩廳院新點子舞展 中生代編舞家馳騁肢體想像 何曉玫捕捉生活點滴 刻劃台灣文化現象 林原上以禪入舞 邀你入夢探索生命旅程 楊桂娟與David Grenke辯證人性光明黑暗 劉紹爐重現奧林匹克經典 帶來力與美的春天饗宴 姚淑芬與裝置藝術家陳俊明 跨界尋找失落的心靈 春鬥2006三支舞作風格迥異 羅曼菲姊妹情深 粉墨登場唱曲尋夢 布拉瑞揚沉重探索死亡的昇華與體悟 年輕的鄭宗龍則舞起「莊嚴的笑話」 踏著不同節奏 走進春天 與十三位編舞家悄然相逢 瞧見不一樣的生命風景 你 準備好了嗎?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討生命的變化多端——
瑪麗.書娜:創作的出現,就是另一種重組的結果
瑪麗.書娜(Marie Chouinard)是加拿大法語區現今最活躍的編舞家。一九七八年,她以第一支獨舞作品《結晶體》Crystallization成功打響知名度,後來一直以獨舞形式演出,代表作有《時間、空間及其他》Space, Time and Beyond, or S.T.A.B.等等。十二年過後,她才於一九九○年創立自己的舞團,並改以群舞為主的形式和觀眾見面。 瑪麗.書娜的生活經驗相當豐富,居住過紐約、柏林、峇里島甚至尼泊爾等地。她對生命的好奇心以及身體的各種可能性,驅使她創作超過五十齣作品的原動力。 或許有些讀者還記得,瑪麗.書娜曾於一九九四年帶領舞團到台北國家劇院演出《春之祭》(1993)與《牧神的午後》(1994)。兩支作品雖然很湊巧地都是二十世紀初天才舞蹈家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的原作,但瑪麗.書娜的重新詮釋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引起台灣舞蹈愛好者的熱烈反應。當時除了有舞評,作家陳義芝在看了演出後,還有感而發地寫了一首詩投稿本刊;我當年也以本刊編輯的身分,訪問了瑪麗.書娜(參見「延伸閱讀」)。事隔多年,如今又有機會與她交談,實屬緣分。以下就是瑪麗.書娜與舞者剛從巴黎演完這支《身體重組╱郭德堡變奏曲》(2005)後,透過舞團聯絡人Lyne Cote所安排的台北蒙特婁越洋電話專訪內容摘要: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場後現代舞蹈與古典芭蕾的失敗婚禮
每年柏林的「八月舞蹈節」不僅是德國最大的國際舞蹈節,也是夏日歐洲的舞蹈盛會,也是一探最新現代舞蹈趨勢的大好機會。今年主辦單位高舉「後現代與古典芭蕾交會」的旗幟,想要開創舞蹈的新局面。成效如何?評價又怎樣?旅居柏林的戲劇研究者林冠吾,全程觀察今年八月舞蹈節的動態,為你說清楚講明白。
-
TIFA名家訪談
與惡魔共舞
跳舞才可以脫離這個死板的社會,才可以到另一個國度獲得完全的自由!
-
表演賦比興
春之祭 看瑪麗.書娜舞團演出《春之祭》
像不隨意肌吹響的號音 春光擦亮了一片天 金色的筆在紙上磨擦 比雨落在森林更無邊而廣大 紅唇在淺草地玩著遊戲 透明風追逐野獸的蹄 喉頭的活塞將一尾靑魚自空中 接住,又挺擠入津唾的海 當春光擦亮了一片天 骨骼張開骨骼的弓 筋脈觸到筋脈的弦 蟹與月光在移行中互相喊話 用脚尖去勾引脚尖吧 用肚臍去覆蓋肚臍吧 沈沈的敲擊是粗暴的雨 高高的鑼鈸是男與女 枯樹爲羊角豐饒而扭絞 陶瓶爲蛇調笑而折腰 胸乳爲聖禱拉出新的土坯來 鼠與鼠蹊間的捕鼠器在戰鬥中 媾和了 遠遠地,終於傳來宏闊的激瀑聲 像不隨意肌吹響的號音 當春光擦亮一片天 ‧一九九四年十月寫於台北‧ 文字|陳義芝 任職聯合報副刊
-
舞蹈
以獨特的舞姿向前人致敬 評瑪麗.書娜的《牧神的午后》與《春之祭》
《春之祭》顯示瑪麗.書娜的編舞手法是極簡潔成熟的,舞者獨特的技巧與動力感足以和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相抗衡。她着重於以動作和姿勢的變化來探索生命的同時存在與神秘。在多種不同版本的《春之祭》中,瑪麗.書娜是極具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