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朵
-
特別企畫 Feature N│NPAC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扎根深化,讓藝術可以永續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下簡稱衛武營),2018年成立於高雄市鳳山區,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最晚落成的場館。主體建築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設計,擁有4座室內表演廳院,加上戶外劇場、公共空間等腹地,是目前台灣規模最大的文化設施。其廣闊的場館設施與占地、交通規劃與地理位置、營建過程延伸出來的考量等,都讓衛武營在面臨永續指標檢視時,必須在解決問題、面對藝文生態與地方環境、場館經營理念的權衡下,創造出新的想像屬於衛武營的方法。 從過去到未來的硬、軟體強化 衛武營由於是大型單一屋頂綜合劇院,再加上營建過程的規畫,首先必須面對的是空調與燈光系統的盤點。特別是空調的節能,可以說是衛武營目前最積極進行的。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衛武營是國表藝三館中唯一設有「空調顧問」的場館,透過定期開會討論來調整系統。 整體來說,硬體設備的永續作為可分兩個面向,一是「汰換舊有設備」,另一則是「減低資源消耗」。汰換者包含舊有的投影設備、廳院與公共空間的燈具,陸續採用省電雷射投影機、LED燈具等節能設備。同時,也降低衛武營對內與對外的資源消耗,像是文宣使用環保用紙,並逐年朝無紙化目標前進;後續規劃會員卡全面無卡化;場館食堂停用免洗餐具、塑膠杯與塑膠袋;資訊展示架採用可重複使用設備材質等。這部分其實不只屬硬體的角度,也逐漸內化到營運思維,建置到軟體的運行模式與系統。並且,也評估於戶外燈箱裝設太陽能板、電梯儲能系統等,往能源再生與回收邁進。 進一步地,衛武營現階段致力於溫室氣體盤查,依ISO14064規範進行場館相關排放盤查,後續希望能取得ISO50001認證,以及美國綠建築(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認證。近期,臺灣證卷交易所甫成立的「臺灣碳權交易所」在高雄揭牌,也與之簽訂「綠色永續文化夥伴」的合作備忘錄,替衛武營的永續規劃更添未來性。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驚心詮釋顛覆傳統 敷演無國界與時空限制的「愛」
為了迎接二○二○的東京奧運,東京的新國立劇場於七月推出全新製作的浦契尼歌劇《杜蘭朵》,由新國立劇場音樂總監大野和士策劃並率領巴塞隆納交響樂團演出,邀來知名的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由藝術總監艾力克司.歐雷擔任導演,在不更動浦契尼原來的歌劇下,做出極為顛覆、卻又令人佩服的詮釋。
-
環球舞台
因「未完成」而高唱
在過去七十餘年裡,普契尼僅有《托斯卡》Tosca一劇在七○年代裡曾被演出兩次。弔詭的是,二○○二年之所以首度在藝術節裡演出《杜蘭朵》Turandot,原因係在於普契尼未能完成全劇即辭世,由阿爾方諾(Franco Alfano)續成終曲後,該劇始能於一九二六年首演。這一部《杜蘭朵》可稱是廿世紀最有名的「斷簡」(Fragment),這正是二○○二年藝術節的主題。
-
歌劇名家檔案
歌劇年代,硬底子打造
細數瑪頓的演藝資歷,確實是硬底子打造出來的。她嗓音的光譜,從最早靠近芙蕾妮、舒瓦茲可芙那端,遞移到卡拉絲、蘇莎蘭,乃至最後追隨妮爾森、瓊絲。如果說有所謂「女高音文憑」,瑪頓確實是二十世紀末葉,罕見「學歷」完整的女高音。
-
回想與回響 Echo
屬於張藝謀的《杜蘭朶》
在這些敎人眩惑的表相之下,整齣歌劇的本質表現是否和它所呈現出來的華麗場景一致,是否充份地展現出歌劇中的音樂與戲劇性,是頗値得商榷玩味的事。
-
回想與回響 Echo
東西共築夢境
張藝謀爲走進太廟廣場的觀衆製造了一個東西方藝術交界的海市蜃樓,他使觀衆不加理智地確信這個正義、溫暖、愛情的故事永恒地發生在這裡,永恒的歌聲早就在重重深殿中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