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
-
焦點專題(二) Focus
讓有溫度的交流 串起「藝術市集」的交易
「表演藝術市集」依字面解讀,或可解釋為在「市場」中進行表演藝術節目之交易,然而,實情卻非如此,在活動期間,主要還是著重於聯繫網絡之建立與人脈之累積,並為之後的合作或邀約打下基礎。而表演藝術市集也是國家軟實力的展現場域。雖然數位時代資訊容易取得,但人與人的面對面接觸,其實才是最有溫度的交流,見面三分情,邀約與合作往往由此開始。
-
倫敦
洛伊.韋伯國會發言 批評藝術預算刪減
隨著奧運開幕進入倒數計時,各式活動強強滾之際,音樂劇巨擘安德魯.洛伊.韋伯爵士日前在英國上議院發表演說,批評當政的卡麥隆政府刪減藝術補助的開支,將嚴重威脅英國在世界上藝術、文化產業的領先地位。
-
企畫特輯 Special
藝在「樹德」 啟動創意之源
文化創意產業為台灣政策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高雄擁有氣候宜人、日照充足的優勢,近年積極發展文創產業,不僅陸續興建大型表演場館,甚至為了服務影視產業的拍攝,率地方政府之先,成立了「拍片支援中心」,如此的條件吸引了國際知名電影特效公司RH進駐高雄,培訓在地人才,讓高雄邁向亞太電影之都。RH製作好萊塢電影超過一百卅部,《加菲貓》、《夜魔俠》、《綠巨人浩克》等,都是其著名作品,並以《我不笨,我有話要說》、《黃金羅盤》,分別於一九九五年和二○○八年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創意獎。 為因應產業環境的需求,樹德科技大學於二○○七年及二○一一年分別成立「表演藝術系」與「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學士學位學程」。其中「表演藝術系」為國內首創整合影、歌、舞、劇,與模特兒專業的藝術科系,目的在培養跨領域時尚演藝表演專才。由於辦學績效卓著,深獲國內學者專家肯定,於二○一○年榮獲教育部技專院校評鑑一等殊榮。表演藝術系主要採取獨立招生甄試,招收具有表演藝術創作、演出能力之演藝人才;課程規劃著重深厚的人文藝術涵養與專精的跨領域專業實踐能力,不僅師生表現獲獎無數,影視製作如《痞子英雄》、《不能沒有你》,流行娛樂如《Super Idol》等,皆可見到本系學生的蹤跡。 表演藝術系每年的校外學年展演皆獲得觀眾如雷的掌聲,座無虛席。繼二○一○年《ㄏㄨㄚˋ青春》、二○一一年《湯米》百老匯搖滾音樂劇之後,以九把刀著作《愛情兩好三壞》為藍本,改編劇本成為《我們那些K歌的愛情》,將於二○一二年三月二日至四日於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連演四場。 在幕後技術與管理部分,「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學士學位學程」的成立將部分解決產業的燃眉之急。據統計,高雄地區在二○一三年之後,對於藝術管理與經紀部分,有近千的人力需求,尚未包含演出場地管理(in house)、藝文節慶活動、商業活動、策展公司及唱片與影視製作公司所需人力,故本學程所培育的商業劇場、影視產業、流行音樂、時尚展示、秀場等製作、管理、策展與經紀人才將會是業界的最佳選擇。 不論是「表演藝術系」或「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學士學位學程」,國際化學習皆是這兩系的課程規劃重點:英國的倫敦與愛丁堡、法國的巴黎與亞維儂、德國的柏林、大陸的北京與河南嵩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德國文創產業網站上線 培植服務文化人
二○○七年秋天,德國政府正式頒佈了「聯邦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策略」,由「經濟科技部」與「文化媒體委員會」共同執行。四月初上線的「聯邦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策略」官方網站,讓在德國從事文化產業的人士都能更容易找到資源,找到自身的專業領域該找那些特定的單位協助。更重要的是,這個計畫希望能提供有效便捷的資訊,讓更多年輕人走入文化創意產業。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變動中的十年
「史上最糟的十年」、「地獄十年」、「消失的十年」這是美國《時代》週刊對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二○○○年至二○○九年)的形容詞。就國際局勢而言,美國歷經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隨後發動兩場的反恐戰爭,令美國政府疲於應付;全球金融海嘯,具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二○○八年九月轟然倒下,打破了泡沫經濟,引發信貸危機。中國迅速崛起,從一個第三世界國家,搖身一變成為這個世界上第二重要的國家,政經版圖此消彼長、快速移動。就生態環境而言,大至溫室效應、地球暖化,小至足以殺死人的病毒,過去十年地球上發生了多起嚴重的自然災害,被奪去的性命不計其數,大自然正在對人類發出警訊。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台灣也正處於快速變動的年代。十年間,我們歷經了兩次政黨輪替,不僅在政治上標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展開,也是台灣民主化歷程的重要里程碑。在後資本主義時期,經濟型態的轉變,影響了台灣產業核心價值的思考,「文化經濟學」成為一門顯學,「文化創意產業」被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計畫之一。網路世代興起,大幅改變人們閱聽和溝通模式,也直接衝擊了媒體生態,平面媒體傳遞訊息的優勢不再,首當其衝就是報業面臨空前的生存危機。大環境的轉變,對國內表演藝術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在二○一○年的開頭,為讀者規劃了台灣表演藝術十年回顧,透過八個角度,一探走入二十一世紀的表演藝術生態和現象輪廓。此外,十年來台灣又發生了多少值得記上一筆的精采作品?從戲劇、舞蹈、音樂、戲曲四個領域,編輯部也歸納出台灣表演藝術創作的大趨勢,與讀者一同分享、探討。 迎接下一個十年,台灣表演藝術界的第一件盛事「二○一○年的兩廳院國際藝術節」,即將在春節後隆重登場,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為藝術節揭開序幕,由國際視覺劇場導演羅伯.威爾森與優人神鼓合作的全新作品《鄭和1433》。從前年台北藝術節的《加利哥的故事》,去年為魏海敏量身打造的《歐蘭朵》,羅伯.威爾森這回直接取材中國歷史題材,從鄭和下西洋的史跡,述說一個海上英雄的內在心靈航程。羅伯.威爾森的西方劇場語言,獨樹一格的視聽美學,如何與優人神鼓「道藝合一」的東方美學對話?在東方歌仔戲、擊鼓、西方爵士樂的交融下,羅伯.威爾森又將在這趟航行中,帶我們看見什麼樣的跨文化風景? 此外「新舞蹈運動」代表人物之一,法國知名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角度二:消費時代下的表演藝術
打造品牌到解讀市場 藝術也能是好生意?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文化經濟學」成為顯學,商業與藝術在「文化產業」的論述裡成了一件事,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核心之一的表演藝術,雖然仍在時代變遷的趨勢下,摸索自己的定位,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消費市場,也不得不尋找順勢發展的力量。向來強調創作本位的表演藝術生態,開始思索觀眾的需求,反省作品價值和市場的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角度八:文化創意產業與空間再生
分進合擊的文化力量 為藝術前景奠基
「文化創意產業」包含的範圍極廣,在這十年間,其中影響表演藝術生態最大的,莫過於政府各單位都努力推動的「閒置空間再利用」。回顧「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另一個平行發展趨勢,也正是這個概念。「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擴大了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想像;被再利用的空間,往往必須承擔經營壓力,讓「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得到實踐機會。從台中二十號倉庫到華山1914的案例,都有這樣的軌跡。
-
焦點專題 Focus
史擷詠:電玩音樂會,是一個潛在爆發的事件!
多年來,音樂界除了傳統並行之外,另方面一直在尋求新的出路,研究如何走出舊有的巢臼、增加市場,以什麼不同的方式改變它?然而正在我們摸索的時候,卻發現電玩交響音樂會的出現,竟一下子就將它拉到頂端,並且產生出票房、形成一種全球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史擷詠認為,電玩交響音樂會已經把音樂會變成像太陽馬戲團那樣,將特技、國術、雜耍融合成一種表演,它的成功足以讓音樂人震撼!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創意十月聚焦 「絲綢之路藝術節」有看頭!
銳意發展文創產業的香港政府,在十月推出多項活動包括「創意十月」和「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09」。其中「創意十月」將呈獻超過二百項包括音樂、戲劇、舞蹈、展覽、電影和專題藝術節的節目。而其中的「絲綢之路藝術節」甚有看頭,包括音樂大師喜多郎、陝西省歌舞劇院、華裔編舞家沈偉等都將呈現精采作品。
-
專題
林磐聳:文化為核心,開展創意產業同心圓
文化人看重文化資源,經濟部則重視產業價值。而林磐聳認為此三者應是「同心圓」概念,也就是「文化」位於同心圓的最內圈;「創意」位於第二圈;「產業」位於最外圈。從內圈到外圈,從核心產業到應用產業,「如果沒有核心價值,會造成失焦。」三者關係,文化是創意與產業的發源核心。
-
藝壇動態
「興青聯」、「種植藝術」走上街頭,向新政府提文化建言
【台灣】 「興青聯」、「種植藝術」走上街頭,向新政府提文化建言 新政府在五二○走馬上任,針對其承諾在一年內成立「文化觀光部」,並完成「文化創意產業立法」,一群關心文化藝術的青年組成的「興文化青年聯盟」日前走上街頭,以行動劇方式,表示對此政策思維的質疑。興青聯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建設的選項,非全部,除了提升「觀光產值」,文化建設應該具有更深廣的內涵,除了興土木蓋硬體,「軟體建設」更為基礎。興青聯發表了「2008興文化建言」對馬政府提出九大訴求,包含:文化政策應超越政黨意識形態,具備起碼政治抵抗力,維護文化施政自主性、獨立性和專業性,要求下情上達的決策模式,還有拓展台灣文化的市場版圖,通盤檢討現行的文化法令政策及活絡民間資源挹注文化等訴求。 此外,由藝術家湯皇珍發起的「種植藝術」行動聯盟,也在文建會新任主委黃碧端上任的第一天,和一群藝術家從華山藝文中心遊行到文建會表演行動劇,讓藝術家扮演種子並在身上澆水,希望文建會思考「種植藝術」的初衷。湯皇珍強調,當文建會以經建思維處理文化,將導致「經建領導文建」、導致「文建只剩文創」、「文創只剩鈔票」的惡性循環,致使沒有「市場」的藝術創作枯萎,傷害藝術創作者。而大砲級的前衛藝術家與文化評論人王墨林也在網路發起「One People文化對決網路行動」,質疑黃碧端接任文建會主委及「文化觀光部」是項錯誤的決策。 對此,黃碧端回應,對於文化界人士擔心「觀光是包裝文化的外衣,可能耗光文化的資源。」她強調,觀光與文化資源整併後,補助更大,也會帶來更大的收益。她表示,「觀光本來就無法取代文化的內涵,但是結合觀光,藝文團體辛苦的作品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這應該是他們所期望的。」(廖俊逞) 圖說 R-01 「興文化青年聯盟」以行動劇方式表達對成立「文化觀光部」與「文化創意產業立法」的疑慮。(許斌 攝) 永豐愛樂古典菁英獎展開徵選 由永豐銀行與愛樂電台共同舉辦的「永豐愛樂古典菁英獎」已經邁入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畢業季
上個月中旬去了一趟上海,分別拜訪了才剛上任年餘的上海大劇院總裁方世忠,及去年剛開幕的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新蓋好的藝術中心美侖美奐自不在話下, 建築一逕兒的嶄新與華麗,位於浦西的上海大劇院剛宣佈了暑假將上演的熱門音樂劇《獅子王》;位於浦東的東方藝術中心則宣佈了「聽交響到東方」的願景,總經 理林宏鳴說出了五年請完世界十大交響樂團的魄力。 這些都不令我羨慕,因為全世界的熱錢在這裡,這裡容易玩大的。但劇院裡來來去去的 年輕經理,優雅俐落,問起來,上海大劇院核心部門平均年齡大約三十三歲,東方更年輕,平均年齡二十八歲,他們神情裡有著不會塌下的未來。因為在市場帶動 下,年輕人一畢業,就在能夠玩大的位置上。 這些年輕人讓我羨慕。因為想起二十年前剛出社會的我,也曾有過未來不會塌下來的神情,彼 時台灣在四小龍之首,社會剛解嚴,年輕人可以有認真去做一件事的機會,那是劉紹爐、李國修、劉若瑀、吳興國等人可以為藝術廢寢忘食的年代。而現在,我認識 的年輕人做完一齣戲後就揹上卡債,從誓言退出劇場,這並不是現下的特例。 六月是畢業季,這幾年來太多人談到台灣表演藝術創作上出現斷層危 機,但每一年我們可以在畢業季裡等待多少位藝術創作者由小玩大?這個月雜誌特別製作了「向左走向右走?─藝術畢業生你stand by了嗎?」專題,我們深知藝術家可遇不可求,於是我們問的是:如果不當藝術家,能做什麼?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大旗下,我們的藝術科系學程做好了向外擴展的 足夠準備嗎?在整個採訪製作的過程裡,我們看到了藝術科系學生的困境與機會,也希望透過一些數據與經驗故事,讓藝術畢業生去衡度走出校門後的選擇。 至於我自己,也將在這一期暫別親愛的讀者們,由其他同仁繼續接手。過去兩年多以來,每一期歷經煎熬與歡欣,總是在寫這個欄的時候,好像和一群注視的眼睛們搏感情談心情,就像所有的畢業生一樣,有著不捨與對未來的期望。等待下一個幕起,對台灣的表演藝術共創掌聲。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向左走向右走?
過去, 表演藝術這一行是職業欄上沒有的行業, 「吃不飽、餓不死」似乎是必然的宿命。 今日, 文化創意產業發燒, 表演藝術成了職場舞台上最熱門的行業。 文化創意產業究竟版圖有多大? 又有多少空間可以讓藝術科班新鮮人發揮? 藝術畢業生該向前看,還是向錢看? 通往明天的道路,究竟在何方? 下一步,怎麼走? 迎接畢業季的到來, 本刊這一期特別聚焦表演藝術畢業生的未來, 共同就「產業問題」、「就職趨勢」、「經驗分享」三方面探討。 除了關注畢業生求職的焦慮和問題, 更分析藝術產業的市場現況與優劣態勢, 提供過來人的觀察與建議。 為這群即將走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找到人生的下一個舞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趨勢篇
文化創意產業發燒 擴大就業版圖
隨著「文化創意產業」議題的發燒,表演藝術這一行從職業欄上沒有的行業,頓時躍升成為就業市場的潛力股。究竟,文化藝術相關產業的版圖有多大?哪幾項職業需要更多表演藝術科班生的投入? 以台北藝術大學而言,去年該校學輔中心針對畢業生發出問卷,調查結果普遍認為,藝術工作只能當成志業,當不了飯吃,但若結合教育和商業等領域相關工作,表演藝術科班生的出路卻是無限寬廣。其中,又以藝術教育、藝術行政、影視傳播、公關活動和美學經濟,是當前求職的五大熱門趨勢。
-
專輯(二)
大膽想像一座「戲曲小子學堂」
傳統深厚的戲曲當然可以作為當代藝術創新的養分,也可以置入學校的教育中涵養學童的文化修為,但這一代的戲曲工作者不能老把希望放在下一代,或是只能炫示老祖宗創造出來的東西,無論做藝術或做教育,都要證明戲曲陶冶出來的人在吸收傳統的精華之後,能夠在文化創意的時代具備競爭力。
-
專欄 Columns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目標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目標也許應該在建立「產業創意文化」,透過文化與藝術的養成教育與普及傳播,讓各行各業都逐漸擺脫俗麗與平庸,邁向氣質與靈動,台灣才能從高級苦力般的代工宿命中,竄升為創新設計的重鎮,也才能享有眼力、腦力與心力所帶來的高額報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