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室內合唱團
-
藝號人物 People 古樂大師
皮耶・韓岱 向巴赫回望與致敬
皮耶・韓岱(Pierre Hanta),一位享譽國際的法國大鍵琴名家、指揮家,他用不同的身分,帶領觀眾聽見巴洛克音樂更立體、更精緻的樣貌,尤其對於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史卡拉帝(Giuseppe 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以及其他巴洛克作曲家的精湛詮釋而遠近馳名。曾先後師事阿瑟哈斯(Arthur Haas)、萊昂哈特。1986年,在指揮家法蘭士.布魯根(Frans Brggen,1934-2014)的幫助下,創立了「法蘭西古樂團」(Le Concert Francais),專注於演奏18世紀的作品,尤以在「Opus 111」旗下灌錄的莫札特大鍵琴協奏曲和柯賴里 (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最為著名,韓岱更成為巴洛克作曲家的權威。 是重製還是重現? 「古樂復興運動」(early music revival movement),一個在1960年代之後興起的「音樂本真行動」,大力推動用古樂器演奏當時的音樂。根據音樂學者謝爾曼 (Bernard D. Sherman)解釋:「我們可以給予古樂復興運動無數個起點,包括從18世紀末崇敬韓德爾,到20世紀初製作古鋼琴(clavichord)」。當時,古樂演奏在英國及荷蘭相當普及,韓岱在年幼時期即躬逢其盛。 對於「歷史風格演奏」(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韓岱認為在音樂歷史的長河中,人們通常認為最新的音樂是最好的,對過去的音樂缺乏興趣,直到19世紀才有所改變。「這時,音樂家與觀眾們開始關注巴赫的音樂。這導致了對西方偉大音樂文化的複雜情感,現代聽眾往往認為古典音樂比現代音樂更容易理解。」 隨著時間的推移,音樂風格、演奏習慣和樂器的音色也都有所演變,韓岱認為演奏古樂,不只是懷古、重製與復刻,而是必須投入大量精力,讓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在21世紀重現,但這些作品終究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必須保有當時的情感美學。「因此為了更精確地演奏這些古樂作品,現代演奏家需要理解創作的背景,包括哲學、宗教、象徵意義、修辭學的重要性,以及這些作品所
-
音樂 台北室內合唱團「共感覺・踹kóng啦!」
跳出框架 透過五感探索聲音
現代音樂很難懂?長年致力於發展當代人聲藝術的台北室內合唱團,為了讓大眾更貼近現代音樂,經過兩年的策劃,將在12月中旬在大稻埕推出「共感覺・踹kng啦!」,以「上街」、「來看」、「來摃」、「唱聲」4項主題活動,把現代合唱音樂的聯想轉譯成看得到、摸得到的實體,並透過互動拉近距離,帶來更多樣的體驗與感受。
-
音樂 翁佳芬與台北室內合唱團「純粹.複音」
復刻純淨人聲 引領重返文藝復興的巔峰
台北室內合唱團的「文藝復興」系列,將在指揮家翁佳芬帶領下,於11月推出「純粹.複音」音樂會,以「文藝復興經典再現」、「複音音樂當代復刻」兩大主軸為題向歷史學習,引領觀眾以「聆聽」來感受由現代人聲所構築的立體音響。音樂會也規劃了現場與同步線上直播,不管進不進音樂廳,都可聆賞到悠揚的文藝復興之聲。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合唱台灣的新聲 生生不息
在耕耘合唱人聲多年經驗中,鑑於合唱曲目的缺乏,台北室內合唱團在2018年創辦了「音為愛合唱詞曲創作比賽」,今年也舉辦了第二屆,以「台灣人文地景」及「開啟機會之門」為主題,設置混聲合唱、同聲合唱等獎項,並選出13位得獎者、共計14件優勝作品。而且優勝作品在首演發表後,台北室內合唱團不僅舉辦講座介紹推廣,也會委託出版,讓演出團隊有取得樂譜的管道,創作者也得到實質收益鼓勵,完整配套下,也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相互刺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向宇宙下訂單>>音樂類
台北室內合唱團「中南美彌撒」 2020/12/1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2020/12/11 屏東演藝廳音樂廳 2020/12/12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 2020/12/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成立於1992年的台北室內合唱團今年恰巧邁入第30周年。歷年來合唱團從早期音樂到現代作品,從人聲重唱、室內合唱團到交響合唱團,台北室內合唱團均展現出高度藝術性。「中南美彌撒」是合唱團2020年度的旗艦製作。音樂會精選芬蘭作曲家J. Mntyjrvi、P. Kostiainen、J. Linkola當代美感的無伴奏合唱,以及法國作曲家F. Poulenc《榮耀頌》及阿根廷作曲家A. Ramrez《中南美彌撒》兩組饒富民族特色的大型宗教作品。作品地域從極北到極南,風格文化也呈現強烈對比。 推薦人 林伯杰 回想已非常遙遠的上個世紀,當我還是大學生,著迷於男高音卡列拉斯所錄製的發燒名盤《中南美彌撒》,便許願能現場聆賞這種充滿民族風情的現代宗教音樂傑作,沒想到隔了幾十年,台北室內合唱團居然把此曲搬上國家音樂廳。 雖然我目標是鎖定《中南美彌撒》,但整闋演出長度不到25分鐘,所幸台北室內合唱團的曲目安排總能讓人大開耳界。上半場全是我個人沒聽過的當代合唱曲目,像是芬蘭的J. Mntyjrvi、P. Kostiainen、J. Linkola等作曲家,他們的作品好陌生但又好好聽,頗是意外的收穫。 下半場排了法國的浦朗克《榮耀頌》與阿根廷的拉米瑞茲《中南美彌撒》,我著實佩服台北室內合唱團如此精準地掌握不同語彙與風格的堅強實力。雖然在《中南美彌撒》的器樂伴奏上,精簡了作曲家原先設定的南美洲民俗樂器,然而請來男高音林健吉是非常棒的選擇,或因他的原住民血統,讓演唱些許脫離學院派氣息,多了些狂放的自然風情。 指揮家陳雲紅已離開台北室內合唱團藝術總監職務,但先前連續3年「紅紅夫人的異想世界」系列,無論是伯恩斯坦的《奇徹斯特詩篇》、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台灣當代合唱音樂的推手
陳雲紅 指揮人聲三十載 搭建合唱的諾亞方舟
從大學就鍾情於合唱音樂,更因此遠赴歐陸學習合唱指揮專業的陳雲紅,從一九九二年受邀擔任台北室內合唱團指揮後,一路推展台灣合唱音樂的發展,從音樂教育、拓展曲目、建構國內現代合唱品牌迄今卅年,合唱事業一路成長,是她人生摯愛、避風港,豐富精神生活的富足感,年近花甲之年、對過去穿梭東西皆無礙的陳雲紅,即將計畫下一階段的暫離沉潛,並為未來人生功課做足準備。
-
音樂 「紅紅夫人的異想世界—奇徹斯特詩篇」
四分之一世紀的累積 蛻變、進化、無設限
「紅紅夫人異想世界奇徹斯特詩篇」音樂會,為台北室內合唱團在經歷一連串蛻變及昇華後的初試啼聲,累積了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能量,試圖在音樂中再次破繭而出。從本場的曲目來看,充滿了對於大自然的崇敬,宇宙的探索,未來的想像,過往的緬懷,也正是藝術總監陳雲紅的生命哲學。
-
即將上場 Preview 走過十年來到「合唱無設限10」
台灣當代合唱品牌 翻玩東亞人聲色彩
台北室內合唱團從二○○六年起推出「合唱無設限」系列,演唱的作品從純粹東方哲思及具現代感和聲織度的作品出發,到開始挑戰人聲的各種極限,今年已經邁入第十年。將在歲末演出的「合唱無設限10」,匯集了台灣、日本、香港、北京、南韓五地的委託創作,試圖捕捉亞洲當代人聲美學風格及各民族元素間所擁有的獨特性。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室內合唱團「匯流」
迎向人聲里程碑 展演合唱藝術的現代璀璨
致力於深耕合唱藝術的台北室內合唱團,今年歡慶廿五周年,協同旗下家族的首支團隊今年也屆滿廿歲的台北市內婦女合唱團,將於八月份推出慶祝音樂會,主題定調為「匯流」, 旨於合唱家族彼此的聚與合交織成珍貴的美學共同體。
-
音樂新訊 TCS經典人聲
「品味.Renaissance」 如咖啡般豐富動人
十六世紀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從宗教桎梏中解放之時,樂觀、主導、以人類意志為先決的眼界,一舉開拓了絢爛亮麗的文明榮景。這樣的過程在台北室內合唱團的巧思下,被濃縮在一只咖啡杯中,「品味.Renaissance」將以人聲無伴奏合唱引吭歌頌文藝復興音樂的黃金時代。 一杯咖啡的口感層次,從視覺、嗅覺、味覺多面向豐富了感受經驗,而「品味.Renaissance」演唱曲目也綜合了文藝復興時期聖樂及當時歐陸各地的俗樂,以多元面貌的十數首人聲合唱讓聽眾一次體驗。近年來致力於現代音樂成績斐然的台北室內合唱團,將發揮他們久違的拿手好戲演唱文藝復興的經典作品,並且邀請咖啡達人蘇彥彰加入對話。於是,教會中的聖樂經文歌頌禱,就像奶泡純淨潔白,綿密而趨於精神合一;而橫跨西義德法英等國的田園牧歌與香頌,如同來往舌尖喉頭的醇厚滋味;透過不同地域的社會俗樂,民情風貌與活力生動體現,時而微酸苦澀卻又回甘。讓聽眾身兼饕客,從咖啡品味出發,提升至文藝復興崇高的藝術層次。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人聲多媒體跨界製作《無》
用歌聲說故事 齊聲合唱生命之「無」
從德國文學家赫塞小說《流浪者之歌》發展構想,台北室內合唱團的新製作《無》,是一場「類劇場」的合唱展演,結合電子音響、舞台燈光及美國華盛頓大學「數位藝術與實驗媒體中心」所設計的多媒體影像,演繹人生「從無到無」的歷程。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十方樂集與台北室內合唱團攜手
「擊樂人聲」 直觸聽者的原始感受
一個是打擊,一個是人聲,十方樂集與台北室內合唱團分屬不同領域,卻同樣為新音樂耕耘。這次的合作,由十方首度邀請合唱團攜手演出,兩大現代音樂重要團隊的組合,要將人類自古以來再熟悉不過的聲響以新的面貌重新呈現,讓觀眾有一番與眾不同的體驗。
-
專題
表演、美食自己來 感恩祈願「藝」整年
經濟不景氣,尾牙怎麼過?其實,大部分的表演藝術團體是沒有尾牙的,頂多自掏腰包聚聚餐;少數舉辦尾牙餐會的團體,也是將自家的資源長處發揮盡致,要表演自己來,要美食自己做,充分展現表演團隊平日的DIY手動及創意精神。現在就讓我們搶先一步,看看表演團體們的鼠年尾牙,大家如何歡度。
-
藝@CD
為台灣的合唱音樂留下美麗記錄
這項有聲出版品計畫,是源於國內合唱團體雖多,但程度卻相當不一,身為合唱藝術的推廣者與教育者,該團指揮陳雲紅希望有聲資料可以成為各級合唱團練習時的參考,並為台灣的合唱音樂留下紀錄。作曲家張炫文的合唱作品集正是該計畫的第一張出版專輯;張炫文的歌常常出現在音樂比賽的指定曲中,將他的作品集結出版,正是為了教育推廣。
-
音樂新訊
合唱不設限 聆聽台灣作曲家的詩意
甫獲得二○○六年匈牙利巴爾托克國際合唱大賽總冠軍的台北室內合唱團,首開國內合唱團先例,委託五位當代作曲家為其創作新曲。參與的作曲家有李子聲、陳玫君、陳瓊瑜、嚴福榮與鍾耀光,可謂作曲界之少壯派,從李子聲的《蝶戀花》、陳玫君的《我想寫的詩》到鍾耀光的《後現代的詩篇》,曲目詩意濃郁,未聞先醉。 此次音樂會將由作曲家們現身說法,解析各作品的創作理念與樂曲特色,這五位作曲家同時也都為國內知名的音樂科系教授,將在感性的合唱節目中,加入知性的探索旅程。(林芳宜)
-
音樂
「假聲」初體驗
李.瑞金的聲音輕柔乾淨,可能更適合錄音,然而在國家音樂廳的大廳中,則顯得單薄而缺乏穿透力。他似乎也感受到這個大廳給他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