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室內合唱團的「合唱無設限」系列挑戰人聲的各種可能。(台北室內合唱團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走過十年來到「合唱無設限10」

台灣當代合唱品牌 翻玩東亞人聲色彩

台北室內合唱團從二○○六年起推出「合唱無設限」系列,演唱的作品從純粹東方哲思及具現代感和聲織度的作品出發,到開始挑戰人聲的各種極限,今年已經邁入第十年。將在歲末演出的「合唱無設限10」,匯集了台灣、日本、香港、北京、南韓五地的委託創作,試圖捕捉亞洲當代人聲美學風格及各民族元素間所擁有的獨特性。

台北室內合唱團從二○○六年起推出「合唱無設限」系列,演唱的作品從純粹東方哲思及具現代感和聲織度的作品出發,到開始挑戰人聲的各種極限,今年已經邁入第十年。將在歲末演出的「合唱無設限10」,匯集了台灣、日本、香港、北京、南韓五地的委託創作,試圖捕捉亞洲當代人聲美學風格及各民族元素間所擁有的獨特性。

「合唱無設限10」東亞當代合唱作品委託創作發表計畫

2017/12/22  19:30 台北 國家演奏廳

INFO  02-27764089

合唱音樂的特殊性,在於人聲。除了音色寬廣多變外、聲音的功能化模擬、唱詞語境詮釋、多層次織度堆疊使聲響立體化等技法,創造出合唱曲無邊無境的可能性。而專注演繹當代音樂的台北室內合唱團以「合唱無設限」系列音樂品牌奠基其定位,也為合唱團聲音發展方向劃下明確的定義。

挑戰人聲的各種極限

台北室內合唱團以精煉技巧與清亮聲質著稱的優勢唱出了台灣現代之聲,也興起了台灣合唱團委託且首演國內優秀作曲家創作之風潮。二○○六年起,「合唱無設限」演唱的作品,從純粹東方哲思及具現代感和聲織度的作品出發,到開始挑戰人聲的各種極限,例如趙菁文的《鑼鼓運動》,利用人聲模仿擊樂聲響、及東方鑼鼓經作為口訣發聲、聲部間與焦點音高拍點上的錯置,與演出場域空間呼應外,作品更具特殊時間感。近幾年順應著表演藝術跨領域思考,也融入新媒體藝術,如二○一三年合唱無設限VI《無》人聲新媒體跨界製作中,作曲家羅仕偉作品《於境默聲》Madhye透過視覺介質參與,與人聲交互構成深度對話。

將在十二月底登場的「合唱無設限10」音樂會曲目中,匯集了台灣、日本、香港、北京、南韓五地的委託創作。創作者從各自文化出發,思考如何更有機的去翻轉傳統素材與民族語言,以現代聲響詮釋歷史人文。台灣作曲家李志純的三樂章混聲六部合唱作品《原聲、源音、緣響》,即結合多個台灣原住民族如布農、雅美(達悟)、賽德克、鄒族等部落歌樂,藉由解構原住民語言之聲節,以「聲詞」、「襯詞」堆疊織度,並融入打擊樂聲響,玩出新穎的聽覺經驗。香港作曲家曾葉發的混聲八聲部合唱《東山─詩經古懷》,採用《詩經》的〈東山〉一篇為靈感來源,描述行兵之倦戰且渴望回鄉的心情,間接隱喻反戰情懷。創作視角同時以個人(私密)與現代普世(宏觀)觀點作架構,音樂技法包含線性聲部引領、不諧和音響色彩的刻意堆疊,與非關連性的樂思混雜與仿古神粹的織體部署全曲。另一方面,也採用唐朝雅樂中的「亂聲」技法,即各演唱者採同一旋律,以先後不同時間、不規則次序交疊,進而達成特殊效果。

捕捉亞洲當代人聲美學風格

如何看待現代合唱作品?可從什麼角度去欣賞?透過今年台北室內合唱團「合唱無設限10」的全新合唱作品中,不僅多面向解釋了寄居於創作背後混融的歷時感與文化層次,在試圖捕捉亞洲當代人聲美學風格,及各民族元素間所擁有的獨特性後,聆賞當下視野將更開闊,更可體驗音樂超越寫實的抽象實驗精神。

「合唱無設限」在今年走入第一個十年,令人期待接下來的每一步走得更穩固,並引領人聲合唱在亞洲藝術潮流間擦撞出絢爛火花。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