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果陀
-
台前幕後
無聲勝有聲 《無言劇㈠、㈡及揷曲》
劇中關於存在與自我關懷的主題,使得貝克特的作品顯得一點都不荒謬,「我把他的作品看成是一種黑暗中的啓示之光,光之難以捉摸,所以實驗的空間無限擴大擴大」。
-
專欄 Columns
大結構與小結構
「形式即是內容;內容即是形式。」綜觀之,現代戲劇──甚至後現代劇場──都非常講究形式與內容的契合及結構與意旨的呼應。閱讀現代戲劇時,我們理不淸結構的面貌,就無法一窺內容的堂奧。
-
紐約
二十世紀的神話.等待神的神話
在貝克特晚年,愛爾蘭的蓋特劇團開始籌備貝克特節,並在一九九一年演出貝氏所有的舞台劇作品。蓋特去年八月在林肯中心重現五年前的貝克特節,再次強調了「愛爾蘭」是了解貝克特的重要關鍵。
-
藝術節 Festival
非非之想 第三屆皇冠藝術節導覽
皇冠藝術節持續推出一些旣非主流也非另類當紅的演出,在「中間地帶」開拓出彈性極大、式樣繁多的一片天。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節中節」的概念,在四月中推出「香港雙週」的單元,請來一齣戲、兩支舞,及兩場座談。
-
戲劇
《等待果陀》之夜之後
約三十年前,《劇場》雜誌社的同仁演出貝克特的《等待果陀》,最後散場時,觀衆席內只剩下一個人。去年十一月,密獵者皇冠劇團演出陸愛玲導演的《等待果陀》,結果,連演連滿並加演一場。三十年的光陰之中,到底是觀衆進步了?導演和演員進步了?還是貝克特的「法力無邊」造成一票難求呢?
-
法國
果陀在哪?他什麼時候來? 幾場《等待果陀》的法國演出
一九五三年首演的貝克特名劇《等待果陀》,多年來一直被視爲五〇年代的標記、存在主義的回響以及後來荒謬戲劇的引序。作者以法國數個不同版本的《等待果陀》,爲我們提供了幾種閱讀「果陀」的不同角度。
-
台北
「密獵者」周歲擺秋宴
今年十月,密獵者劇團滿周歲,大擺秋宴,準備舉辦「密獵者皇冠劇展」。推出前菜《任性薔薇》、佐餐酒《咫尺天涯》及主菜《等待果陀》,分別由華湘如、林維、陸愛玲執導。
-
專題報導 Feature
小圈子的荒誕熱 1991年大陸戲劇評點之一
一九九一年年初,中央戲劇學院的師生們接二連三地推出五台荒誕劇: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果陀》,尤涅斯柯(Eugene Ionesco)的《椅子》、《禿頭女高音》,哈洛德.品特(Harold Pinter)的《情人》、《風景》等。大陸從六十年代開始介紹荒誕劇,研究文章斷斷續續發表了不少,但搬上舞台的卻寥寥無幾,如此集中地搬演荒誕劇,可以説是破天荒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