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吳定謙

相關文章 9 篇
  • 唐美雲(右)和許秀年(左)將在《螢姬物語》中挑戰行當互換。
    即將上場 Preview 傳統戲的現代觀

    《螢姬物語》 愛的大考驗

    唐美雲歌仔戲團的新作《螢姬物語》,宣傳上最吸睛的亮點,就是女裝和服打扮的唐美雲,與男裝和服造型的許秀年!國寶小生與最美娘子的行當互換,也說明了《螢姬物語》的故事重點:從性別認同議題切入,透過時空穿越,回首前世看今生。金三角的組合加上青年導演吳定謙,唐美雲表示,《螢姬物語》要說的事情其實就是「愛」,希望能藉由戲劇、藉由溫柔的心,去化解現代人面對的考驗。

    文字|陳巧蓉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當妳轉身之後》探討死亡、醫德倫理、生命價值等議題,要人直視生命存在的本質與意義。
    即將上場 Preview 綠光劇團《當妳轉身之後》

    以戲劇直視生死 吳念真的「第一次」!

    繼《八月,在我家》之後,吳念真、吳定謙父子再度聯手,改編搬演普立茲獎劇作《當妳轉身之後》,原劇以一位罹患癌症的女教授為主角,探討死亡、醫德倫理、生命價值等議題。此劇是吳念真第一部直視「死亡」題材的作品,並由王琄、柯一正、譚艾珍、羅北安、曾少宗、張靜之等演出。

    文字|廖俊逞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 《女人の和平》從宏觀的城邦到微觀的家庭、個人,再拉大到現實生活裡自我的實踐。
    演出評論 Review

    家的況味與範圍的延伸

    三個劇本中,標題直接以「家」入味的《拼裝家族》,卻是最嚐不出「家」的況味,究竟為何?問題在於表面上最政治正確來探討「他們不是一家人,卻有著一家人的情感聯繫和底蘊」(節目單〈編劇的話〉),卻提不出那麼到底「家」是什麼?編劇服膺在外界主流價值所形塑「家」的構成元素,卻無法對於這樣的「家」提出反證,去說服觀眾往往最陌生的人,反而比自己的家人更為親近。

    文字|葉根泉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 《窗明几淨》藉由一個家庭男主人出軌的故事,串連起四個女人面臨死亡前,如何打破婚姻、種族、階級等芥蒂,重新思考生命、愛與歡笑的意義。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品嚐家的百般況味 》

    什麼是「家」?一個千迴百轉也難解,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答案的大哉問,如何在劇場裡演給你看?兩廳院新點子劇展以「一家の味」為題,邀來同黨劇團《窗明几淨》與動見体劇團《拼裝家族》,分別由黃郁晴與吳定謙執導,透過國外翻譯文本與本土原創劇作,透視現代家庭辛甜苦辣、五味雜陳的多種況味。

    文字|廖俊逞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拼裝家族》

    曾幾何時,傳統家庭的組成與想像與現今世代的生活情境逐漸背離,情感親密的人未必是你的家人,距離親近的人甚至可能長期不在你身旁。都市人口組成與職場環境的快速變動引領著這條傳統家庭崩解之路,而千禧年以降,網路生活全面滲透日常則讓虛實藩籬逐一倒下,將整個世界帶往無法回頭的方向。 二○一四年NHK製播紀錄片《無緣社會「無緣死」三萬二千人的衝擊》揭示了以「羈絆」為核心價值的日本社會,在這樣的家庭崩解浪潮下,那群無人聞問默默死去的邊緣群體,成為這個無法回頭時代的肉身見證者。 由吳定謙執導與動見体合作的《拼裝家族》,創作靈感就來自於「無緣死」這個概念,事實上走在相似道路上的台灣,隱藏在水面下的無緣社會問題可能更加嚴重。觀看演出的同時,舞台上假裝成家的人們保有了一絲守護價值的期盼,但回望現實身後,我們的處境又如何可能樂觀呢?

    文字|溫為翔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吳念真與吳定謙父子合照。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舞台父子檔 互為羈絆的影子

    吳念真,台灣最會說故事的男人,卻始終擺脫不了焦慮和憂鬱的影子。吳定謙,一般人對他最大的印象仍是「吳念真的兒子」,他在劇場多年,也參與各種演出、編導,但始終仍像是一道父親的影子。 吳念真歷經多次家人死亡事件,這些悲苦的經驗成了他創作的養分,而在這些家族重大事件裡,吳定謙一直扮演默默的旁觀角色,這種旁觀親人的苦痛,在他的生命裡生了根,產生微妙的影響。 父子兩人的創作題材常常圍繞著家庭,吳念真老練捉準觀眾悲喜的神經,吳定謙則是學院派出身,講求的是演員創作的空間,排練場上,老吳有效率,小吳則是勤寫筆記。 既然是父子,又關心家庭題材,兒子卻說老爸的日子很無聊,沒什麼值得好奇;老爸說,尊重兒子做為獨立的個體,會告訴你的事就會告訴你,不想說的秘密你也別問。他們倒是徹底把對方當成影子了。

    文字|李岳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湯濰瑄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生代如是說—

    湯濰瑄 廿九歲,一九七六年生,北藝大科技藝術研究所學生,泰順街唱團編導,擅長跨領域創作。 大學話劇社指導老師是編舞家伍國柱,受其影響頗深。二○○○年以作品《AM9:60》入選牯嶺街小劇場「放風藝術節」初顯頭角,讓劇場導演鴻鴻大力讚賞。平常喜歡讀生硬的哲學,喜歡丹麥名導拉斯‧馮‧堤爾的電影(特別是他的《厄夜變奏曲》)。曾任鴻鴻電影《空中花園》美術設計,於台北電影節獲獎。指導教授袁廣鳴認為,她是視覺藝術難得一見的優秀創作者。 近期作品《盜火計畫》/2004年華山藝文特區, 1.為什麼選擇以劇場作為創作媒介? 大學時參加戲劇社,還蠻喜歡看演員在排戲過程中暴露自己、為了模仿而做出的行為改變等,也因為喜歡,所以「劇場」這個媒介引發我後來的創作想法,但選擇劇場最重要的原因,是「劇場」的邏輯本身,這包括其中的組合元素。 嚴格來說,劇場不劇場,對我的創作並非是唯一的方式,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有它可到與不可到之處,如果概念需要,也會有「非劇場一下不可」的時候。 2.你理想中的劇場生涯藍圖? 有個可以提供創作者跟表演者進駐的表演場地,要很大! 有用不完的資金和可以達到的技術,成立一個基金會,資助有心創作的朋友免於生活的恐懼。 3.這個世代創作者的優勢和劣勢? 處在資訊發達的年代,新世代創作者佔有選擇資訊種類閱讀的優勢,相對之下要做出特出的東西會困難很多。 一個新世代創作者可能還是有很古典的思維模式,這跟年輕與否並無直接關聯,我覺得要看創作者本身在觀照自己和時代的過程中有什麼交集,當他們對自己有不同的理解時,會是他們佔優勢的關鍵。 4.你如何看待這個

    文字|廖俊逞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人鼠之間》的主角是一對患難之交,他們是流浪的牧場工人,一無所有,卻擁有夢想。
    戲劇

    單純的年代,失落的美好想望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史坦貝克名著《人鼠之間》,將由綠光劇團搬上舞台演出,導演羅北安打算忠實呈現這本描述一九三○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中下階層生活的小說,演員為此不僅得揣摩農場工人的身體語言、生活型態和講話方式,還得克服文化差異。

    文字|廖俊逞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姚坤君(中)飾演女主角凱薩琳,郎祖筠(右)飾演姊姊,樊光耀(左)飾演數學家的學生。
    戲劇 東尼獎最佳劇本 台灣首演

    中文版Proof 演出無法證明的愛

    百老匯熱門劇碼、曾被改編成電影《證明我愛你》的劇作《求證》Proof,將由綠光劇團首度搬上台灣舞台。故事描述一位數學家與其小女兒間錯綜的情感,全劇結構緊密,將由柯一正與羅北安執導,姚坤君擔綱女主角。

    文字|田國平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東京

    野田秀樹成為榮獲ISPA「傑出藝術家獎」之日本第一人

  • 焦點專題 Focus

    李羿璇:「希望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