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濰瑄(許培鴻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春無敵YOUNG GUNS

新生代如是說—

湯濰瑄、蘇匯宇、趙雪君、蔣韜、鄭智文、吳定謙

湯濰瑄

廿九歲,一九七六年生,北藝大科技藝術研究所學生,泰順街唱團編導,擅長跨領域創作。

大學話劇社指導老師是編舞家伍國柱,受其影響頗深。二○○○年以作品《AM9:60入選牯嶺街小劇場「放風藝術節」初顯頭角,讓劇場導演鴻鴻大力讚賞。平常喜歡讀生硬的哲學,喜歡丹麥名導拉斯‧馮‧堤爾的電影(特別是他的《厄夜變奏曲》)。曾任鴻鴻電影《空中花園》美術設計,於台北電影節獲獎。指導教授袁廣鳴認為,她是視覺藝術難得一見的優秀創作者。

近期作品《盜火計畫》/2004年華山藝文特區,

1.為什麼選擇以劇場作為創作媒介?

大學時參加戲劇社,還蠻喜歡看演員在排戲過程中暴露自己、為了模仿而做出的行為改變…等,也因為喜歡,所以「劇場」這個媒介引發我後來的創作想法,但選擇劇場最重要的原因,是「劇場」的邏輯本身,這包括其中的組合元素。

嚴格來說,劇場不劇場,對我的創作並非是唯一的方式,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有它可到與不可到之處,如果概念需要,也會有「非劇場一下不可」的時候。

2.你理想中的劇場生涯藍圖?

有個可以提供創作者跟表演者進駐的表演場地,要很大!

有用不完的資金和可以達到的技術,成立一個基金會,資助有心創作的朋友免於生活的恐懼。

3.這個世代創作者的優勢和劣勢?

處在資訊發達的年代,新世代創作者佔有選擇資訊種類閱讀的優勢,相對之下要做出特出的東西會困難很多。

一個新世代創作者可能還是有很古典的思維模式,這跟年輕與否並無直接關聯,我覺得要看創作者本身在觀照自己和時代的過程中有什麼交集,當他們對自己有不同的理解時,會是他們佔優勢的關鍵。

4.你如何看待這個創作環境和觀眾取向?

觀眾走出了劇場還有別的娛樂可選擇;所以如果實驗走向比較不取悅,作品就只能供創作者間交流觀摩,但小眾的創作環境並不提供票房保證,一旦其他資金補助消失,很容易讓創作者失去環境與動力,我覺得這是身處在現在這個環境的潛在危機。

5.影響你最深的作品和創作者?

對我影響最深的多是在某些人的創作態度跟思考方式,我比較常試著去理解近代哲學的觀念,經驗我所經驗的生活,通常依賴對作品的印象來認識人,喜歡的電影和錄像作品會不斷更替,也不限定在商業或純藝術範疇的作品。

6.你為創作作過最瘋狂的一件事情?

常因為想事情停不下來,所以失眠一個禮拜都沒睡。或因為想事情,回家路上迷路,跟家裡借錢做舞台,跟家人謊稱朋友借錢要還。這些事情到現在還是經常發生,雖都是些小事,可是都記下了,一點一點累積。有時候會克服不了現實的壓力,但從未想過不做創作。

蘇匯宇

廿九歲,一九七六年生,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跨領域創作者、策展人,老爸是七○年代前衛繪畫推手蘇新田。視覺藝術、劇場和電影多棲,在許多小劇場導演如王嘉明、郭文泰、陳梅毛等的作品中,都能看到他傑出的影像設計。

討厭被導演當作執行工具濫用,喜歡共同激盪想法的創作方式。認為《侏儸紀公園》是好萊塢特效科技的代表作,拓寬觀眾的感官經驗。二○○○年和湯濰瑄及一票視覺藝術家合組「泰順街唱團」,二○○四年獲得文建會補助,洛杉磯Santa Monica 十八街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

三月即將發表錄影裝置個展《所以我們反覆呼喊》。

1.為什麼選擇以劇場作為創作媒介?

機遇,接觸之前不曾仔細想過,但嚴格說來我其實不愛看演出。其實,現在也不認為自己是以「劇場」作為創作媒介,我認為任何作品都是以某種型態被顯現。不論是繪畫、影像乃至所謂的劇場,都只是形式、手段或呈現的平台,沒有必然性。

2.你理想中的劇場生涯藍圖?

透過各式各樣的合作方式,產生有趣、深刻的東西。

3.這個世代創作者的優勢和劣勢?

基本上我不認為真有所謂的「這個世代」。但應該是有一個所謂「現在的」情境。

處於這個情境中的創作者,優勢與劣勢都在於資訊的流通與爆炸,所產生創作上的高度自由與高度同質性。簡單的說,能看到的比以前多太多,所以能想的,說不定反而變少了。

4.你如何看待這個創作環境和觀眾取向?

如果有所謂的分眾,不論生產者和消費者,或評論者,當代藝術的社群明顯地較為大膽或者具有創作自覺,而劇場觀眾與創作者則相對顯得保守而過度浪漫。

5.影響你最深的作品和創作者?

以前認為有,現在認為其實沒有。可能因為影響我的人或作品太多了,很難說哪個是關鍵。

6.你為創作作過最瘋狂的一件事情?

沒有,基本上創作過程都算理智,雖然經常焦慮,但絕無瘋狂過。

如果有,應該說最興奮的事是,今年將要和朋友一起創作一個關於麥可‧傑克森的表演,這個不知道算不算瘋狂?但心理上很興奮倒是真的。

趙雪君

廿六歲,一九七九年生,台大戲劇研究所研究生,主修編劇。從小聽媽媽讀歷史故事,自認為對歷史人物有種特別敏銳的視角,容易從字裡行間讀出一些別人讀不到的情感。平常閱讀國語辭典增加國學涵養。雖然寫京劇劇本,但是自認為個性還挺現代的,目前正構思一齣「亂倫版」的《白蛇傳》。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認為,她的劇本情節曲折,情感濃烈,和傳統京劇所強調的教忠教孝、或空靈淡雅相當不同,她的寫作完全是情有所感,那顆多情易染的心頗能和自己相投契合。

處女作《三個人兒兩盞燈》三月由國光劇團發表,新舞臺演出

1.為什麼選擇以劇場作為創作媒介?
大學時代讀歷史系,我發現對歷史有種屬於自己的感悟。這種對歷史的感悟,我始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文類來抒發,直到遇到傳統戲曲。我一接觸到這種創作方式,就覺得它的唱念做打非常適合抒發我對歷史的感受。應該是傳統戲曲的表演手段,導致我選擇傳統戲曲而非電視劇之類的。我以前也沒有在寫押韻的句子,可是這種押韻的句子上手得很快,跟這個種戲劇形式有緣分吧。

2.你理想中的劇場生涯藍圖?

我大概會一直編劇本下去,不會當導演也不會當演員。當導演得要不斷地重複修一齣戲,我可能沒耐性。但是我想嘗試不同的劇本,除了京劇、歌仔戲,崑曲也想嘗試,崑曲的話,我不想用崑曲來結構一個長的故事,可能就是像折子戲那樣容量的大小。還有電影劇本、連續劇……幾乎都想試試。另外,我也有點想寫角色扮演電動的腳本。

3.這個世代創作者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應該是思想方面的吧,我是針對傳統戲曲而言。莎士比亞再偉大,也是他那個時代的人。我的劇本之所以會被說是新點子,也是因為我是這個時代的人。這個時代的種種氛圍提供我們去解讀歷史題材不同的視角。劣勢啊,當然就是京劇寫了演的人少嘛。演出機會降低,那劇場實踐經驗絕對會影響劇本寫作。歌仔戲倒是還好。

4.你如何看待這個創作環境和觀眾取向?

新的觀眾願意來看京劇的比率比較高,但三、四十歲以上沒有看過京劇的,我覺得要他們走入劇場比較難,已經有了成見,覺得京劇難懂。年輕小孩潛力很大。現在的劇場創作環境不太理想,不過到處都是這樣,連中國也是。現在劇團都寧願買成熟的名家作品,而不願意栽培有意願企圖的新劇作家。但是劇場創作環境惡不惡劣,我倒是沒有太心焦。我還是把劇本寫作當成是一種自我抒發與表達的工具。

6.你為創作作過最瘋狂的一件事情?

我曾寫一個北埔姜紹祖的故事,那寫到最後一場,方向不太對,就寫得很不順手,心煩意亂,跑到大直忠烈祠,到他的牌位前,對他說話……我覺得阿兵哥一定覺得我很奇怪。然後邊想著他編默默流下幾滴眼淚。

5.影響你最深的作品和創作者?

最欣賞的創作者,無關乎他的創作,只是欣賞他的個性或者氣質,大概是關漢卿吧。我覺得他好帥,而且好血性多情、有自信。我讀到他的一首詞:「碧紗窗外靜無人,跪在床前忙要親,罵了個負心回轉身——雖是我話兒嗔,一半兒推辭,一半兒肯。」會覺得主角好像是我跟他(羞),因此格外喜歡。

廿四歲,一九八一年生,綽號小寶,台大戲劇系研究所研究生。小時候在美國MV(Music Vedio)文化耳濡目染下長大,國中開始聽搖滾樂,音樂口味會隨每個月的心情改變。長期從國外網站吸收最新資訊,熱中研究神秘宗教,對希臘神話有莫名好感。

指導老師魏瑛娟說,小寶的作品對現有體制和價值觀提出批判和挑戰,有強烈的顛覆性,理論和實踐雙修,言之有物,是七年級中少見的潛力新銳,看好他朝前衛劇場的創作之路邁進。

二月即將參與莎妹劇團《e‧Play‧XD》的創作。

1.你為什麼選擇以劇場作為你創作的媒介?

1. 因為劇場可以把所有的藝術型態搞在一起,視覺藝術+文學+音樂,可以通吃。(這和搖滾樂很像)。

2.英文的art是「藝術」,但也是「美術」的意思。小時候在國外,上「美術課」是「art class」,可是我沒有什麼美術天份,就一直以為art跟我沒什麼關係。回台灣後有個教英文的老師,教我解讀西洋文學作品,讓我開始覺得「象徵」、「隱喻」是很好玩的東西,就對「art」有新的認知,原來文學、音樂、美術都是不同的art form。

3.後來我在國外網站到處亂逛,發現網路上有一群很喜歡達達藝術的人,他們的網站很好玩,有很多無聊的小遊戲,有一個人還寫了很多「劇本」,每篇只有一兩頁長,我覺得內容很白爛,讓我很喜歡,開始覺得「劇本」是一種很有趣的藝術。

4.高中有個美術老師,她叫我們去看小劇場。終於發現這是一種art,而且就算我不會畫畫,也可以去嘗試。

2.你理想中的劇場生涯藍圖?

對這個問題,我真的一點概念都沒有。

3.覺得這個世代創作者的優勢和劣勢在哪?

生活條件好,有餘力作劇場。資訊也發達,我們可以有很多學習機會。

社會開放自由,都不知道該要去「推翻」什麼,「批判」什麼?找不到訴求。有很多疆域已經被前輩開墾過、實驗過了,相對的,可以玩的都被玩過了。

最可怕的,是「七年級論述」的出現。很多關於「七年級」的論述,都充滿了刻板化的意識形態。假如我受貝克特影響,另一個人受舞蹈劇場影響,他們也只會說「這兩個是七年級導演」,好像我們不能再細分,好像「七年級」是一個族群,不是一個世代。

4.如何看待現在的劇場創作環境和觀眾的取向?

我高中之前只知道表坊,老師帶我們去看臨界點的戲,我還滿喜歡的,所以一定還有很多像當時的我一樣的高中生或大學生,他們都不知道台北有那麼多戲可以看,這一定是各劇團在宣傳、行銷方面,沒有鎖定對的觀眾群,或是在形象包裝的方式上面,還沒有打入一般大眾的心理。

5. 你為創作做過最瘋狂的一件事?

我不是一個很瘋狂的人。發雞蛋給觀眾丟應該已經是極限了。

6.最欣賞或者影響你最深的劇場創作者和作品?

1. 一開始學導演是上呂柏伸的課,後來跟著魏瑛娟做助理,兩位導演「風格」當然很不一樣,可是導演「方法」都對我影響很大。莎妹對我的影響真的滿大的,我一開始沒發覺,可是後來不只一個人這麼說,所以我的戲在結構上的確是有受到瑛娟老師很大的影響。

2. 喜歡六○年代美國劇場,尤其是Performance Group和Open Theatre,沒看過現場,但是看了不少錄影帶。

3. 我超愛皮克斯動畫。

鄭智文

廿四歲,一九八一年生,台北藝術大學研究所導演組研究生。大學時代主修老師是果陀劇場導演梁志民。曾經在課堂作了一齣《廁所裡的馬克白》,讓觀眾擠爆廁所門口。

手塚治虫的漫畫是他平日的精神食糧,希望自己的作品跟漫畫一樣吸引人。覺得周杰倫很屌,能夠把流行文化搞得很有創意和品味。畢業製作《另一個夏天》,導演梁志民認為,他的作品運用輕快流暢的動感節奏,精準捕捉了慘綠卻讓人神往的青春劇場歲月。

五月即將於皇冠藝術節發表作品《夢十夜—10個華麗淫猥的死亡夢境》。

1.為什麼選擇以劇場作為創作媒介?

從小到大,我總愛胡思亂想,漫畫和電玩是我的最愛,沉浸在幻想出來的世界,似乎可以讓我暫時忘卻聯考的壓力。到了高中,因為同學的介紹才進了話劇社。接觸戲劇之後,我驚喜地發現,原來漫畫和電玩的虛擬幻想,是可以在真實世界中被演出、被看見。那時我欣喜若狂,彷彿在虛無的生命汪洋中找到一根浮木。不過當時我想我只是在逃避,因為我不愛唸書。

當初覺得戲劇有趣,所以選擇念藝術大學。但當興趣變成你每天要做的工作時,卻往往不如當初預期的那麼輕鬆愉快。我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掙扎,不斷懷疑自己的能力,一直到了大學畢業,我才在導演的工作中獲得真正的樂趣。那樣的樂趣主要來自於跟大家一起合作的感覺,而非工作上的成就。這讓我更相信,戲劇跟生活就是一體兩面,過好自己的生活通常比作一齣好戲更值得開心。

2.你理想中的劇場生涯藍圖?

1.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

2.做一齣大家都看得懂的戲

3.賺到不虞匱乏的錢

4.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人物

5.用戲劇統一海峽兩岸

3.這個世代創作者的優勢和劣勢?

沒有包袱。

但就是因為沒有包袱,好像做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對,所以就常常看見一大堆不知所云的作品。不過總是可以從這一堆不知所云當中發現幾句發人省思的句子……

4.你如何看待這個創作環境和觀眾取向?

台灣的觀眾進劇場看戲,與其說是欣賞藝術還不如是說來釋放壓力。有一次我在看某劇團的一齣年度大戲,被觀眾排山倒海的笑聲嚇到了,這讓我覺得當晚的觀眾好像把所有的鬱悶都累積起來,在看戲的當下一股腦地爆發……。這讓我很沮喪,沮喪的不是觀眾看戲的心態,而是大多數的台灣創作者都不太懂台灣的觀眾想要看什麼,喜歡什麼,這也為什麼有一些台灣電影在外國得獎得的亂七八糟,在台灣卻是票房毒藥的原因。

5.你為創作作過最瘋狂的一件事情?

跟我女朋友分手。

假如我真的這樣做我一定是瘋了,哈哈哈。

6.影響你最深的作品和創作者?

作品:十多年前的八點檔連續劇,永遠忘不了一家人圍著電視看《浴火鳳凰》的感覺。

創作者:史蒂芬.史匹柏。我大學曾經幻想過,假如他真的到台灣我就趁著他手忙腳亂簽名的時候,偷偷拿主修單給他簽,這樣我就是他台灣的第一個主修學生啦!

吳定謙

廿三歲,一九八二年生,台大戲劇系四年級學生。專攻表演,知名電視電影編導吳念真的兒子。

第一次舞台劇演出《人間條件》就站上國家戲劇院大舞台,演出暗戀黃韻玲的小男生。演過挑戰性最大的角色,是學校製作《高砂館》盼兒歸航的老父,為了這個角色,他觀摩電影《戲夢人生》裡的李天祿,還跑到公園觀察老人生活樣態。

崇拜老爸博覽群籍和講故事的功力,覺得遺傳老爸的地方是喜歡跟人聊天,但自己沒那麼愛看書,反而漫畫對自己影響更多,他說:「別小看漫畫,漫畫其實也很有深度的。」紙風車藝術總監李永豐說,吳定謙是個相當認真、值得大力栽培的明日之星。

1.你為什麼選擇以劇場作為你創作的媒介?

劇場是與觀眾距離最近的一種表演方式(相較於電視電影),當下你的東西有「打」到觀眾,他們馬上就會給你回應,那種立即的互動一直讓我有種感動,或許就是喜歡這種感動而迷戀劇場吧!

2.你理想中的劇場生涯藍圖?

好敏感的問題!目前想繼續唸戲劇,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去國外學表演,一方面看看國外的生態,學習他們的長處吧!最希望的還是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個劇團囉!

3.覺得這個世代創作者的優勢和劣勢在哪?

能善用各式的媒體也是這個世代比較擅長的吧!我們對於媒體的感覺似乎更加敏銳,怪點子多(例如先前流行的kuso風潮),這對於劇場發展是好的,畢竟創作的路途是沒有界限的。不過我們也受電視電影的影響太深,我們嘗試創作的出發點就是把劇場當電影用,這很可怕! 而且生活太安逸太幸福,對於「人」的情感的交集不如上一代深刻,創作的範圍常限於男女之間的小情小愛,反而忽略掉了身邊一些平凡的人的故事。

4.如何看待現在的劇場創作環境和觀眾的取向?

阿哈!台灣的觀眾似乎還是比較能接受大眾化的作品!不過實驗性的東西就應該繼續保持其「實驗性」的價值,而不要為了票房而把某些部分做得大眾化,會有點四不像的感覺。 面對現實,其實台灣會進劇場的觀眾大多都是「自己人」,而且這些人通常都住台北,要怎麼樣讓更多的人願意進來看戲?搞笑幽默的戲就一定不夠水準嗎?我懷疑,至少在目前的台灣,如果能有更多通俗的作品出來,對劇場會是好事!

5. 你為創作做過最瘋狂的一件事?

好像沒有特別有印象的耶… 我覺得我還滿正常的…,三更半夜在地下道噴漆塗鴉算不算?如果騎摩托車能算是我啟發靈感的一部分…那…花三個半小時騎車從台北到花蓮算不算?

6.最欣賞或者影響你最深的劇場創作者和作品?  

吳念真? :P  喔不!他不算劇場人… 去年在美國看了一齣改編自春上村樹小說的實驗劇The Elephant Vanished那個導演Simon McBurney很棒!他讓「演員」多了好多功能,很可怕! 台灣的演員,啟發我最多當然是老師姚坤君囉!:P 真的很欣賞的演員是湯姆漢克斯Tom Hanks(果然是個被電視電影強烈影響的世代…)不過他演出的多樣性真是讓我佩服!不帥,但是很有魅力…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