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音樂劇產業的想像與實踐
如果說歌劇是藝術導向、流行音樂是商業導向,那麼「音樂劇」究竟是商業或藝術呢?
如果說歌劇是藝術導向、流行音樂是商業導向,那麼「音樂劇」究竟是商業或藝術呢?
繼二○○五年、二○○六年與二○一五年之後,深受劇迷喜愛的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又將造訪台灣!二○一七的一開年就帶來與巴黎同步的演出卡司,而且是亞洲唯一的一站!融合流行音樂、搖滾、民謠等多元曲風,重現巴黎聖母院巍峨莊嚴的磅礡舞台與燈光,觀眾又能在精采樂舞中,重溫法國文豪雨果筆下的複雜愛欲與人性糾葛!
本月份有兩齣歌舞劇值得一探。新編戲曲《三個人兒兩盞燈》以深宮閨愁的抒情詩篇,發展出當下熱門的女性情誼主題。國光的新生代紮實演員,加上導演李小平的風格調度,劇力可期。加拿大製的音樂劇《鐘樓怪人》的CD和DVD早已在台上市。舞台並不繁複,卻憑著一首比一首動聽的歌曲,及深具當代意識的詞意,讓通常不買音樂劇的帳的法國觀眾心悅誠服。觀眾若只熟悉小說或迪士尼卡通,應會有不少驚喜。 聲動劇場的《天亮之前》雖被歸為舞蹈或肢體劇場,其實音樂才是他們最迷人的地方。各種古怪的樂器加上原始風味的吟唱,非常適合紅樓劇場的溫暖氣氛,讓人看完不掏腰包買他們的新專輯也難。這次演出加入了更多不同元素,很吸引人。 另外我想推薦兩個「2團」。雲門2團招收到多數新生代的傑出舞者,恐怕會讓其他年輕舞團妒羨不已。去年的《春鬥》十分細膩而精采,布拉瑞揚尤其具有世界級大將之風。今年當然更令人期待啦!優劇場團員自力創作的《U2觀點》,呈現和其他小劇場相當不同的能量和質地。想嘗試實驗作品的觀眾,應是不錯的選擇。
由法國、加拿大魁北克兩地劇場菁英合作的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首演迄今十七年,演出足跡踏遍歐亞美洲各地,已被翻譯為英文、西班牙、義大利、俄文、韓文、比利時等六種語言演出,英文版《鐘樓怪人》受歡迎程度,讓該劇在倫敦西區上演長達十七個月,被譽為「法語世界的《歌劇魅影》」。睽違十年再度訪台,老將新秀的組合,風起雲湧的時代,巴黎聖母院鐘聲再起,將激起怎樣的燦爛火花?
免費入場辦法: ◎週五場次不需預約 ; 放映前半小時依序入場,額滿為止。 ◎週六、日場次需預約 ; 每週一開始預約當週六、日場次。預約時間 : 週一至周五 ( 國定假日除外 ) 上午 9:00〜12:00。預約電話:(02) 3393-9798。至放映前十分鐘未出席之預約者,席位將提供現場未預約之觀眾使用。 ◎除註明【兒童節目】外,觀眾需年滿七歲。團體(限30-50人)請先電洽(02)3393-9798 另安排場次。影片放映二十分鐘後,請勿入場。 ◎影片放映地點:表演藝術圖書館視聽中心原址(位於國家戲劇院地面層) 影片欣賞 【音樂劇】 歌劇魅影 Phantom of the Opera 1/14、15 2:00〜4:00 1/13-15 5:30〜7:30 電影版的洛伊.韋伯音樂劇,敘述十九世紀巴黎歌劇院的鬼魅和女高音克莉絲汀的愛情故事。音樂部分添加了一段電影配樂和一首片尾曲,經過修飾的劇情,增添了原著小說不足的唯美與浪漫。Joel Schumacher導演、Gerard Butler與 Emmy Rossum主演。(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拜訪森林 Into the Woods 1/21、22 2:00〜4:30 1/20〜22 5:00〜7:30 獲一九八八年東尼獎音樂劇類的最佳音樂、原著和女主角獎,根據 James Lapine 原著,內容串連格林童話〈傑克與魔豆〉、〈灰姑娘〉、〈長髮公主〉、〈小紅帽與大野狼〉,敘述被巫婆詛咒、求子心切的麵包師夫婦在森林裡和大家合力征服巨人的故事。Stephen Sondheim 作曲作詞,Bernatte Peters 主演。 (英語發音、中文字幕) <strong
當時代交錯,中古靈肉二分觀點、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人本人性觀,勢必會生發思想撞擊的混亂。整個《鐘樓怪人》悲劇的發生,便奠基於這混亂時期。雨果為了對襯思想對衝時期的混亂局勢,他描述堆砌了時間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兼具美,卻也隱藏了許多陰暗角落的神秘、顫慄、陳舊與冰冷。
《歌劇魅影》,很有著《鐘樓怪人》的影子,勒胡自己也承認,他受《鐘樓怪人》啟迪甚深,這也意味,《歌劇魅影》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開端之際,一陣子復古回返浪漫的風潮。這時的浪漫主義走過一百年的歲月,已從興盛到衰微,比之雨果時代的浪漫主義,多了許多近似頹廢的耽溺感傷,與脫離現實的奇情詭譎。
音樂劇《小王子》二○○二年在巴黎首演,全劇機關處處,舞台特效噱頭十足、且融合多媒體技術,打造一個夢幻又科幻的世界,如小王子遊歷的六個星球,以不同的造型循著隱藏式軌道在舞台上穿梭飛行,小飛船可以自在遨遊於空中,花園的玫瑰花緩緩升起、長大開花。舞台視覺之繁複,與《歌劇魅影》、《獅子王》相較不遑多讓。
相較於英美音樂劇,法式音樂劇的發展(spectacle musicale)要來得短暫許多。「音樂劇」這個樣式對於法國來講,算是個外來文化,但在一九八、九○年代的迅速竄起,也成為倫敦西區和美國百老匯之外,另一個吸引目光的焦點。雖然嚴格說來,法國流行商業音樂劇並不如英美般的成熟,但在不盲從流行熱潮下,倒有堅持自我風味的新耳目!
《鐘樓怪人》取自衆所皆知的題材,用旣有的動畫作演出底本,把旣有的戲劇佐料雜揉,加上華麗的新調味,粧點一夜的戲劇酒饌點心,請柏林人品嚐。
動聽的歌曲與熱力四射的舞蹈構成了這齣音樂劇的最大特色,也因為舞蹈的分量頗重,舞台不像《歌劇魅影》充滿戲劇性,但是十八公尺半的大佈景,移動的碩大石塊、懸吊的聖母院大鐘,也增加了可看度。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