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卡
-
戲劇
古典悲劇的延續
《葉瑪》以肢體取代語言,以能量取代情緒,以展現取代敘事,直觀地呈現出劇中的張力,也表露出劇中多種如生命與死亡、秩序與失序、神聖與褻瀆、規訓與自由等二元對立概念,一方面提煉出了此劇純粹的古典精神,但另一方面,可惜的是,整體下來不免因過度象徵而少了細微的人性糾葛,著實作淺了原著該有的層次和厚度。
-
焦點專題 Focus
荒蕪之地上 自無形而顯現的壓迫與渴望
《葉瑪》是西班牙詩人羅卡所寫的「農村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以農婦葉瑪為主角,因渴望生子,而引發種種與家庭、外在環境之間的苦痛與掙扎。在人物對話或吟誦歌謠詩詞的字裡行間,羅卡於本劇中所使用的文句,沉靜簡單,卻有股巨大的能量,甚至令人感到無比壓力與暴力
-
焦點專題 Focus
以當代的政治性,和當代的觀眾對話
繼二○一六年合作《酒神女信徒》,國家兩廳院再次邀請希臘阿提斯劇院(Attis Theatre)創辦人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來台,與副導演史特羅帕斯(Savvas Stroumpos)親自甄選台灣演員,並由林子恆、蔡佾玲帶領演員集訓數月,搬演西班牙劇作家羅卡(Federico Garca Lorca)的《葉瑪》Yerma,這也是他在一九八一年首度執導此劇後,相隔卅七年後再度執導。本刊特於排練空檔前往專訪導演,與他聊聊本次《葉瑪》的製作發想、他的劇場信念及和台灣演員、藝術家工作的經驗。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羅東到德國 從蘭陽舞蹈團到歌劇院舞團總監
她的創作風景,因感動而無邊—林美虹
或許對台灣觀眾而言,林美虹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但身為蘭陽舞蹈團第一屆成員的她,卻早於十多年前即在歐陸舞台上發光發熱。學習歷程從芭蕾、中國古典舞到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林美虹將豐富的舞蹈體驗融入多元的表演藝術,歷任三個德國歌劇院舞團總監,她既編舞也擔任導演,作品跨越舞劇、歌劇、輕歌劇與音樂劇,她說:「激發我所有創作的源頭是來自於『感動』,文字、音樂、日常生活中的感動,觀察到的人事物片段與感觸,都是創作素材。」
-
新浪潮
關於「殘酷的花園」
在一個滿月的夜晚,在一個血跡斑斑的鬥牛場中,那臉色蒼白的男孩,那群鬼魅似的黑衣人,他們正等待著旣榮耀又血腥,旣美麗又殘酷的鬥牛儀式的展開。 《殘酷的花園》Cruel Garden,此名稱來自法國藝術家Jean Cocteau的一幅畫,畫中的鬥牛被繫滿綵帶的鬥牛刀刺滿了背部,乍看下卻像叢美麗的花。
-
書介
西班牙及德國戲劇中譯的新猷
相對於歐美日本當代重要戲劇的數量,這套叢書的編譯只能說掛一漏萬,在一片空白之上更顯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