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對台灣觀眾而言,林美虹不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但身為蘭陽舞蹈團第一屆成員的她,卻早於十多年前即在歐陸舞台上發光發熱。學習歷程從芭蕾、中國古典舞到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林美虹將豐富的舞蹈體驗融入多元的表演藝術,歷任三個德國歌劇院舞團總監,她既編舞也擔任導演,作品跨越舞劇、歌劇、輕歌劇與音樂劇,她說:「激發我所有創作的源頭是來自於『感動』,文字、音樂、日常生活中的感動,觀察到的人事物片段與感觸,都是創作素材。」
「激發我所有創作的源頭是來自於『感動』,文字、音樂、日常生活中的感動,觀察到的人事物片段與感觸,都是創作素材。」她沉入與帶進某種熱烈而抒情的氛圍:「有所感動,成為創作的主題動機,不是去描述它,而是想要分享我渴望說的話。」現任德國達姆市國家劇院(Darmstadt Staatstheater)舞團藝術總監與首席編舞家的林美虹,道道地地宜蘭人,從一九九一年起歷任三所德國劇院的藝術總監,作品類型橫跨舞劇、歌劇、輕歌劇、音樂劇,二○○六年獲得德國年度藝術家殊榮,享譽德國舞壇及劇場界。(2004)
學舞三階段
三十年前,在宜蘭羅東蘭陽舞蹈團的好動小女孩,沒想那麼多,更沒想到有這麼一天。當時在羅東,學舞風氣很盛,家中三位姊姊都去學跳舞,林美虹除了上學,吃住練舞皆在團內,十二歲便獲選為正式團員。「白天去學校,想到晚上要跳舞,都會特別興奮。」林美虹單純地愛跳舞,接受舞團的嚴格訓練,學習芭蕾及融入京劇身段和武功的中國古典舞。蘭陽時期的訓練讓她學會獨立,專注心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更令人興奮的是出國巡演,青少年時期,蘭陽舞蹈團帶著他們遠赴歐美,當時是住在教會團體的寄宿家庭,每換一個家庭,就多認識許多新朋友,教會姐妹們感情好,像個大家庭,「我們到長大時還會聯絡呢!」林美虹笑道。
因此對她而言,異鄉生活便不是太陌生的事情。十六歲時,林美虹申請到蘭陽舞蹈團的全額獎學金,到義大利的羅馬國家舞蹈學院就讀學舞。她住在天主教修會的女生宿舍,神父教導義大利文,舞蹈史、音樂史等學科與術科並進。「一開始非常不適應,因為義大利的風俗民情與台灣很不同。義大利人急躁,情感激烈,有時甚至覺得粗魯無禮。我會被他們的叫喊嚇到,還以為在罵人,後來明白這是他們習慣的表達方式,久而久之,自己融入其中,還感染了這種拉丁式的爆發力。」在舞蹈技巧上,林美虹在義大利六年的學習與剛好與台灣相反,那裡是正統俄式古典芭蕾教學,重心往上,與地心引力抗衡;在台灣的學習重心偏低,膝蓋下沉。兩種迥異的訓練方式對她來講是豐富互補的體驗。除此,義大利提供了濃厚的文化薰陶,尤其是羅馬,路上的古蹟建築劇院,眼見耳聞都是人文藝術。在義大利的最後一年,林美虹本來決定之後要回台發展,但卻因為看了一場舞蹈演出,扭轉了整個未來之路。
那年,一九八五年,碧娜.鮑許帶著舞團到義大利巡迴演出,舞碼為《在山上聽見呼喊》。林美虹躬逢其盛,從未看過如此演出的她,被舞蹈劇場的呈現方式深深感動,她知道這是自己想要的!林美虹提出申請並考上德國埃森福克旺藝術學院KINETOGRAPHIE LABAN研究所,那是碧娜.鮑許擔任系主任的最後一屆。福克旺藝術學院挑選學生眼光特別,入選者未必舞技最優,而是具有某種特殊之處。福克旺就像另一個世界,著重技巧的純粹度,林美虹舉例:「從前只需盡力跳最高、轉到最多圈,福克旺卻要求動作質感,探索生活理念。比如張開手臂,你有如冥想般,由內而外,融入整個空間。」德國表現主義舞蹈讓她放掉許多技巧。「剛開始會懷疑自己在幹嘛,重新學習八拍、伸展,其實是要洗掉表面浮華的東西,舞蹈要追求的,絕不只是身體。」從台灣的中國古典舞、義大利的古典芭蕾、到德國的表現主義現代舞,林美虹的身體重心由低而高,又再度降低,且多了純淨的質感。對於碧娜.鮑許的印象:「她是個有魅力、思考敏銳、說的話可讓人想很久的人。」在鮑許的課堂上,學生跳舞給她看,跳一段,鮑許會與學生討論,「就像共度一場與碧娜談話的課。」福克旺的訓練超越表面技巧,而以不同的質感詮釋作品。「舞蹈追求的絕對不是身體,身體是呈現的媒介,我們透過身體來表現內在的想法,如果沒有充足的理由或動機,那些動作都是空的。」林美虹浸淫表現主義舞蹈,創作種籽蓄勢待發。
職涯三寶座
福克旺學院畢業後,林美虹回台兩年,在蘭陽舞蹈團擔任教師,並參加文建會「七十九年聯合舞展」。她認識了當時在國家戲劇院帶領歌劇工作室的德國男友,後來成為她的夫婿,兩人先後返德。德國Plauen歌劇院正在徵求舞團藝術總監,先生幫她投遞履歷表及作品,歌劇院找林美虹面談,選上了她。一九九一年的德東,民眾家中沒有電視,只有進劇院看戲,劇院的制度完整,配有資深的排練老師、排練助理,她編作了許多現代舞。東西德統一後幾年間,社會氣氛排外,林美虹離開舞團,當了幾年自由編舞家,在劇院間游走創作。這段時期,她擔當諸多歌劇中的編舞者,藉由與不同導演的合作,讓她學到寶貴的整體實務——如何運用劇場空間,如何調度資源。久了,名聲傳開,當歌劇導演尋找編舞者時,會想到「我在哪齣歌劇裡看過不錯的舞蹈……」案子源源不絕,對此林美虹先笑笑地說:「都是運氣啦!」後來她補充:「我會盡力做到最好的。持續做很重要,做久就會被人看到,口碑會慢慢傳開。」她在歌劇、音樂劇製作中參與編舞,也發表整晚的舞劇創作,自由編舞生涯有著滿滿的歷練與收穫。
一九九七年,林美虹由德國Dortmund歌劇院的客席編舞家提名晉升為舞團藝術總監,一年固定推出二到三個舞劇作品,並製作歌劇、音樂劇、舞台劇。二○○四年,林美虹擔任德國達姆市國家劇院舞團藝術總監與首席編舞家,忙碌緊湊的行程一一展開,一方面要專心創作,另方面要掌理團務、安排人事、替換舞者、邀請客席編舞家……計畫一定就是三年,恆常手上同時運作三個作品:一是舊作的巡演,二是目前要推出的節目籌畫,三是下個年度的新作準備。德國劇院行事嚴謹,及早規劃,作品最晚一年前就要在舞台試排,擬出大架構,藝術總監在劇場觀其舞台設計、燈光、服裝等項,才能計算經費,排定預算,演出排練期大約三個月。德國劇院的分工細膩,行政、公關宣傳等皆有人手,因此藝術總監可以多花心思在創作上。
歌劇製作融合舞蹈劇場
二○○三年林美虹第一次導戲,她首度執導英國作曲家洛伊.韋伯的音樂劇《美麗遊戲》The Beautiful Game,此劇至今仍在德勒斯登國立劇場定期演出。二○○五年,林美虹受德國艾福特劇院(Theater Erfurt)委託,執導編制龐大的百人音樂劇《萬世巨星》Jesus Chris Superstar,在艾福特聖母瑪麗教堂與聖塞維里教堂間的百級階梯上露天演出,場景深遠。這齣洛伊.韋伯根據耶穌生平而創作的搖滾音樂劇,演出人員多達一百人,燈光投射於兩座中世紀大教堂,在階梯上方架設舞台,蔚為轟動,每場吸引三千名以上觀眾前來欣賞。
「對我來講,學舞的三個階段都很重要,影響了我如何處理舞台空間和線條。我已不去區分什麼是古典芭蕾和現代舞。」林美虹說。不久前,她融合舞蹈劇場手法,編創歌劇《眼淚之泉》Ainadamar,二○○七年底在歐洲首演,受到評論及媒體圈高度矚目,蔚為藝文界盛事。此劇依據葛萊美獎作曲家Golijov第一部歌劇而編成,敘述西班牙詩人兼劇作家羅卡(Lorca)於西班牙內戰時,在噴泉前被叛軍槍決,他的女友逃到拉丁美洲,繼續演出羅卡的戲劇……是個爭取愛與自由的故事。音樂部分,放入古典樂、猶太音樂、佛朗明哥、倫巴、探戈、南美爵士樂等元素;表現手法上,林美虹讓舞者、歌手、合唱團、樂團都在舞台上,歌手多了肢體語言,舞者的身體與戲劇張力融入歌劇之中。
目前,林美虹的作品在德國、法國、奧地利等歐洲五個劇院上演,包含歌劇與舞劇。「我未來的重心會放在舞蹈劇場上。」從宜蘭羅東到福克旺,從台灣到歐洲,從古典芭蕾到舞蹈劇場,林美虹一路追尋,創意豪景發光發熱,未曾稍減。
人物小檔案
自幼加入蘭陽舞蹈團,學習芭蕾與中國古典舞。16歲時以蘭陽舞蹈團全額獎學金赴義大利羅馬國家舞蹈學院就讀,畢業之後考入德國埃森福克旺藝術學院KINETOGRAPHIE LABAN研究所,親炙碧娜.鮑許。
婚後旅居德國,先後擔任德國Plauen歌劇院舞團藝術總監、德國Dortmund歌劇院舞團藝術總監,自2004年起擔任達姆市國家劇院(Darmstadt Staatstheater)舞團藝術總監與首席編舞家迄今。
曾為多齣歌劇、輕歌劇與音樂劇擔綱編舞或導演,並創作多齣舞劇。二○○六年並獲得德國年度藝術家殊榮。曾擔任洛伊.韋伯音樂劇《美麗遊戲》與《萬世巨星》德語版導演。
近期創作舞劇有Bernarda Albas Haus(2004)、Macbeth(2004)、Giuliet letters(2007)、VergissMein Nicht(2007)。2007年底推出依據葛萊美獎作曲家Golijov第一部歌劇編創的《眼淚之泉》Ainadamar,受到評論及媒體圈高度矚目,蔚為藝文界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