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國立臺灣美術館

相關文章 6 篇
  • 許家維《武士與鹿》展場照。
    ARTalks 交錯的水路和視線

    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

    編按:「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為國立臺灣美術館的研究主題展,結合國美館典藏品及7位藝術家創作等作品,透過「大航海時代、亞洲航線與海上絲路」、「亞洲冷戰格局及帝國邊緣」、「經濟、物質交易與人權」三個命題,帶領觀者了解台灣與世界史的緊密關聯。

    文字|曾少千
    第345期 / 2022年03月號
  • 袁旃《遊園驚夢》
    藝@展覽

    水墨藝術的當代想像

    水墨是東方特有的藝術類型,傳統以毛筆、墨、紙絹等為媒材,在美術領域自成體系。最近的兩個展覽:國美館的「記憶的交織與重疊:後解嚴台灣水墨」與高美館的「水墨曼陀羅」不約而同梳理水墨的發展,一方面呈現藝術家利用現代科技與新的觀看方式,為水墨開啟截然不同的審美經驗,另一方面也省思水墨的當代處境:當水墨不再強調「筆墨」美學時,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

    文字|吳垠慧、國立臺灣美術館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2011年作品《洞口守護者》。
    藝@展覽

    為機械注入靈魂之光

    韓國藝術家崔旴嵐的創作都賦予機械「生命」,他認為擁有生命的證據就是「動」,並以「靈魂機械」稱呼自己創造的新物種,它們猶如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從遠古走向現在的未來生物。透過動態雕塑,他傳達了個人對於政治、城市與生存環境的看法。在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的「靈魂機械鍊金術」個展,可說是崔旴嵐迄今最大規模的個展,共展出卅三件歷年代表作。

    文字|吳垠慧、國立臺灣美術館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耳令聲》由十個螢幕構成如監視器畫面。
    藝@展覽

    耳令聲響起的科技生活群像

    從通訊、社交娛樂到生活管理,手機就像從身體延展出的另類器官,主宰現代人生活的節奏,它的各種聲響也召喚出不同的身體行動。藝術家吳長蓉正在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的個展「耳令聲」,發表從現代人手機出發的錄像新作《耳令聲》,她在高樓處以縮時攝影俯拍低頭族群像,在反思人與科技的關係之餘,也呈顯科技生活的一些趣味。

    文字|吳垠慧、國立臺灣美術館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柳齋重春《第二代嵐璃寬所飾之奴友平》,1830,木版多色刷、大判錦繪。
    藝@展覽

    戲繪浮世人生

    作為日本文化代表的「浮世繪」,刻繪生動且色彩鮮豔,保留了幕府時期民間文化美學,但難得能見到真跡風采。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日本浮世繪: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展出精采作品百件,除了有經典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與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驛站》,更有多幅「上方浮世繪」人物畫,寫實描繪了當時歌舞伎演員的神情。

    文字|吳垠慧、國立臺灣美術館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1979年膠彩畫《台中公園》
    藝@展覽

    台灣膠彩畫之父 灑脫繪就明日之風

    提出「膠彩畫」之名更替原來的「東洋畫」,讓此類畫作與其創作者脫離認同困擾的知名畫家林之助,在數十年為膠彩畫的命運奮鬥之餘,其個人創作也豎立了在地典範,被稱為「台灣膠彩畫之父」可說是當之無愧。現正在台中國美館展出的「明日之風:林之助百歲紀念展」,展出他一九三四年至二○○八年間作品共一百零三件,讓人除了看到他的典雅細膩,也能一探他的叛逆和當代性。

    文字|吳垠慧、國立臺灣美術館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