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拉夫拉前衛劇團

相關文章 8 篇
  • 冷色調舞台映照士兵銀色盔甲,兩側「之」字形貼牆延伸數層樓的樓梯,巧妙地容納合唱團,衣著純白的杜蘭朵高高在上,更顯得不可褻玩。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驚心詮釋顛覆傳統 敷演無國界與時空限制的「愛」

    為了迎接二○二○的東京奧運,東京的新國立劇場於七月推出全新製作的浦契尼歌劇《杜蘭朵》,由新國立劇場音樂總監大野和士策劃並率領巴塞隆納交響樂團演出,邀來知名的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由藝術總監艾力克司.歐雷擔任導演,在不更動浦契尼原來的歌劇下,做出極為顛覆、卻又令人佩服的詮釋。

    文字|李秋玫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拉脫維亞管風琴家伊維塔.艾普卡娜。
    特別企畫 Feature

    宏大開幕 啟動南台灣文化戰鬥力!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四個廳院中,備受眾人期待的,無疑是全台首座以葡萄園式規劃空間,擁有全電腦自動化舞台操作系統,與擁有9,085支琴管的管風琴的音樂廳。開幕季中的四檔演出:「揭幕璀璨閃耀」開幕音樂會、管風琴天后伊維塔.艾普卡娜獨奏會、拉夫拉前衛劇團《創世紀》與伯恩斯坦輕歌劇《憨第德》,可說是為了展現這座音樂廳的可能性,也標誌了南南台灣文化戰鬥力的啟動!

    文字|陳政廷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華格納用樂團來敘述劇情,來告訴聽眾《指環》中「音樂的每一個時刻都是一個與整體聲響相關的單元。」
    即將上場 Preview 拉夫拉前衛劇團再顯身手

    《女武神》 飛入華格納的燦爛想像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巨製華格納的《指環》系列,今年來到第二部《女武神》,一樣與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合作,充滿奇想的舞台裝置,卻是向華格納當年的設計構思取材,更將廿一世紀的現實世界,恐慌世界毀滅的意象帶入製作中,當然也用了當今Google地圖的圖像,呈現科技新時代的里程碑。

    文字|邱映潔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一開場,三位萊茵女神各在一個透明水缸裡,悠閒地泅泳嬉戲。
    特別企畫 Feature

    感官全面啟動 讓華格納也吃驚的「總體藝術」!

    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重頭戲,就搬出重量級的華格納歌劇《萊茵黃金》,為了讓台灣觀眾體驗廿一世紀的「總體藝術」,這次邀來去年以戶外演出《布蘭詩歌》驚豔觀眾的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演出該團與瓦倫西亞蘇菲亞皇后劇院聯手打造的版本,運用特有的「拉夫拉語言」,結合影像、科技、特技,全然實踐華格納總體藝術的夢想。除了有多位台灣聲樂家演唱,並由指揮呂紹嘉率領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讓這齣前衛的製作,揉合了屬於台灣的聲音。

    文字|李秋玫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拉夫拉前衛劇團《布蘭詩歌》
    焦點專題 Focus

    在街頭請注意 城市就是我的音樂廳!

    隨著《布蘭詩歌》心跳般的節奏,迷幻似夢的多媒體景觀在眼前展開;大型的機械裝置,隨著音樂在街頭動了起來;一霎時煙火在眼前綻放,高來高去的表演者隨著北管樂音飛盪樓宇之間這就是即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戶外場地發生的「巨人出沒」系列,奇觀視覺與音樂同步的震撼體驗,即將讓台中街頭沸騰起來

    文字|白斐嵐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拉夫拉前衛劇團藝術總監Miki Espuma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專訪拉夫拉前衛劇團藝術總監

    Miki Espuma:我們在尋求一種能涵括所有感官的總體劇場

    Q:你們的作品如《行.動》、Suz/O/Suz或Tier Mon等,都是在一些廢棄工廠等另類空間演出,這些演出的美學特色為何? A:我們讓演員跟觀眾處在同一水平,分享同一空間,由於人們沒辦法對整體演出內容一目了然,他們對即將發生什麼事的掌控度也變低,於是便製造出一種驚悚的氣氛。音樂和聲音在我們的演出中,也佔了重要角色。 Q:請問拉夫拉前衛劇團的精神跟七○年代的藥物文化(movida)崛起有關嗎? A:拉夫拉前衛劇團的確或多或少跟藥物文化的誕生處在同一歷史階段,因為那是西班牙一個強烈的文化運動,許多新的藝術創作都在當時誕生。 Q:你們喜歡挑戰一般的觀眾與演出的觀賞關係。那麼觀眾對你們的手法有何感受,他們會不會覺得不適應? A:就像以前我們說過的,在我們的演出中,觀眾強烈感受到「演出脫離了掌控」。人們總是習慣坐下來被動地欣賞表演,演出是跟觀眾分離的。但在我們的情況裡,演出是直接衝向觀眾,人們被強烈而直接的原始情感所包圍著。 Q:音樂在你們的表演中,似乎是個很重要的面向。你們可以為此作些解釋嗎? A:在我們早期的作品當中,我們跳過語言,直接挑動觀眾的內在情感。在此時,音樂是作為一種壓倒性的工具。另一方面,我們其實是在尋求一種總體藝術,一種能涵括所有感官的總體劇場(total theatre)。 <stro

    文字|耿一偉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 XXX(2002)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現代劇場鬥牛士—

    拉夫拉前衛劇團

    從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開幕大秀震驚世人以來,拉夫拉前衛劇團始終以其超越界線的猛爆創作力,讓劇場觀眾飽受各種感官的直接刺激,挑戰所有人的觀劇經驗,征服各式各樣從街頭、廣場、廢墟到鏡框舞台的場地。原本要在今年十月首度訪台演出的該團雖因故取消,但仍帶來該團的精采影像展出,藝術總監Miki Espuma更親自主持大師講座。就讓我們透過影像、專文與訪談,了解這個「歐洲最屌的劇團」!

    文字|耿一偉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 第一景中,一個像是講台的東西塞了好幾個人,伸出手臂怪怪地動來動去,而觀眾散坐在舒服的躺椅上,像是在天文台裡躺著觀賞各種星象。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挑戰感官超體驗 作曲家扮演造物主

    ○七年底過世的現代音樂家史托克豪森,生命中的最後巨構七齣連篇歌劇《光》的最後一齣《星期日》於今年四月初於科隆的Staatenhaus am Rheinpark的兩個廳進行世界首演。由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的Carlus Padrissa執導的演出華麗驚人,史托克豪森在劇中挑戰觀眾除了味覺之外的每一樣感官,整齣五景的《星期日》可以說是五場從不同角度讚美神的宗教儀式。

    文字|沈雕龍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其他

    聚焦長銷劇 PLAYground空總劇場4月開幕首推《小王子》音樂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戲劇(曲)

    臺灣豫劇團70周年團慶大戲 《鏢客》召喚武俠的多重宇宙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