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夫拉前衛劇團藝術總監Miki Espuma(韓兆容 攝)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話題追蹤 專訪拉夫拉前衛劇團藝術總監

Miki Espuma:我們在尋求一種能涵括所有感官的總體劇場

Q:你們的作品如《行.動》、Suz/O/SuzTier Mon等,都是在一些廢棄工廠等另類空間演出,這些演出的美學特色為何?

A我們讓演員跟觀眾處在同一水平,分享同一空間,由於人們沒辦法對整體演出內容一目了然,他們對即將發生什麼事的掌控度也變低,於是便製造出一種驚悚的氣氛。音樂和聲音在我們的演出中,也佔了重要角色。

Q:請問拉夫拉前衛劇團的精神跟七○年代的藥物文化(movida)崛起有關嗎?

A拉夫拉前衛劇團的確或多或少跟藥物文化的誕生處在同一歷史階段,因為那是西班牙一個強烈的文化運動,許多新的藝術創作都在當時誕生。

Q:你們喜歡挑戰一般的觀眾與演出的觀賞關係。那麼觀眾對你們的手法有何感受,他們會不會覺得不適應?

A就像以前我們說過的,在我們的演出中,觀眾強烈感受到「演出脫離了掌控」。人們總是習慣坐下來被動地欣賞表演,演出是跟觀眾分離的。但在我們的情況裡,演出是直接衝向觀眾,人們被強烈而直接的原始情感所包圍著。

Q:音樂在你們的表演中,似乎是個很重要的面向。你們可以為此作些解釋嗎?

A在我們早期的作品當中,我們跳過語言,直接挑動觀眾的內在情感。在此時,音樂是作為一種壓倒性的工具。另一方面,我們其實是在尋求一種總體藝術,一種能涵括所有感官的總體劇場(total theatre)。

Q:九○年代之後,你們製作了一些歌劇,如《亞特蘭提斯》(1996)、《浮士德的天譴》La condenacion de Fausto(1999)、《魔笛》La Flauta magica(2003)等。這些經驗有助於你們拓展總體劇場的觀念嗎?

A當然,在現存的藝術領域裡,歌劇實際上是最接近總體劇場的藝術形式。我們也試圖將最新的藝術表現方式,帶到當今的歌劇世界裡。

Q:二○○五年作品《蛻變》是在鏡框式舞台上呈現,這是否表示你們最終接受了一般的劇場演出空間?

A對我們來說,這真的是一個困難的挑戰。我們已經開發過各種不同的表演空間,如街頭、一般建築空間,甚至是貨輪。但面對傳統的舞台,也暗示著必須面對一種我們在一九九九年之前、都沒有嘗試過的戲劇傳統。《蛻變》是我們第三個在一般劇院裡製作的作品,卻可能是最接近一般戲劇演出的一個作品。

Q:跟你們過去的演出不同,《蛻變》更接近傳統的舞台劇,這是否表示你們在美學上的轉變?

A其實並不盡然。當你看《蛻變》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來自我們過去的典型美學特徵:例如大量強烈的錄像與音樂,放大的聲音,複雜的舞台元素,技術人員也同時在演出中現身等等。

Q:我覺得你們的作品非常尼采,或者說,充滿酒神精神。你們作品中的節慶色彩是否反映了任何哲學態度?

A我們覺得跟亞陶(Artaud)的殘酷劇場非常親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屬於地中海民間街頭節慶演出傳統的一部分。

Q:你在一些創作如MTM(1994)XXX(2002)當中,都呈現了大量的暴力場景。暴力在你們的作品中有任何意涵存在嗎?

A暴力是我們社會之中的固定出現常項。所以我們作品中的暴力,比起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碰到的暴力,並沒有多多少。

Q拉夫拉前衛劇團創立於一九七九年,離佛朗哥政權於一九七六年下台沒有多久,劇團風格是否也反映了政治現實?

A如同我們在前面回答提到的,我們創團時,是處在西班牙歷史的一個特殊階段:政治自由的重新取得,社會充滿蓬勃的創造力,藝術家則勇於嘗試各種不同的面向。

 

文字|耿一偉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