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布蘭詩歌》心跳般的節奏,迷幻似夢的多媒體景觀在眼前展開;大型的機械裝置,隨著音樂在街頭動了起來;一霎時煙火在眼前綻放,高來高去的表演者隨著北管樂音飛盪樓宇之間……這就是即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戶外場地發生的「巨人出沒」系列,奇觀視覺與音樂同步的震撼體驗,即將讓台中街頭沸騰起來……
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布蘭詩歌》
11/20~21 19:30
臺中夏綠地公園臺中國家歌劇院前綠地
法國機械劇團《鋼鐵交響詩》
12/19~20 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戶外廣場
西班牙莎莎劇團《瓦倫西亞的幻影奇航》
12/31 20:00
臺中國家歌劇院前廣場
INFO 04-22292369
看不見的音樂,總是最抽象的藝術想像。幾世紀以來,如何將聲音化作戲劇、色彩、動作,以畫面、光影、肢體支撐節奏與樂句,始終是藝術家不斷努力的方向。二○一五年為迎接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的「巨人出沒」系列,走出正襟危坐的歌劇院,帶來一系列擴張音樂版圖、在草地廣場恣意揮灑的現場體驗,讓「歌劇院」不再是建築物,而成了持續幻變的藝術概念。
拉夫拉前衛劇團《布蘭詩歌》 啟動城市的心跳
在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一舉成名的拉夫拉前衛劇團(La fura dels Baus)早已來台多次,無論是二○○八年《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Boris Godunov或是高雄跨年演出《世界之船》,以舞蹈、劇場、音樂、馬戲、視覺藝術,結合暴力、儀式、狂歡,甚至社會批判的美學極致,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一九七九年成軍,對於「總體藝術(total art)」的追尋始終是劇團前進的動力。但不同於華格納以總體藝術之歌劇形式,彰顯政治上的集權企圖,崛起於後佛朗哥時期的拉夫拉前衛劇團,藉集體創作帶來另種關於「總體藝術」之多元想像:戶外空間、以人體為延伸或堆疊的大型裝置、科技互動,讓拉夫拉劇團成為西班牙劇場導演亞伯.鮑德雅(Albert Boadella)口中「持續挑戰傳統局限,不再是個劇團而成了個品牌」的美學先驅(註1)。在卡盧世.帕德利薩(Carlus Padrissa,六位藝術總監之一)的帶領下,從與祖賓梅塔合作的華格納歌劇到大型開幕典禮,都是拉夫拉實現美學的場域。此次來台作品《布蘭詩歌》(1936)為卡爾.奧夫(Carl Orff)根據十二到十三世紀修道士詩作譜寫的樂曲,由簡文彬指揮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共同演出。「很少有古典樂像《布蘭詩歌》一樣,有著強烈節拍、重複節奏,令人聯想到心跳聲……這是和華格納五小時歌劇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帕德利薩說(註2)。
法國機械劇團《鋼鐵交響詩》 遊走於聲音間的冒險
音樂是藝術,樂器卻也是「機械」的一員。法國機械劇團(La Machine)《鋼鐵交響詩》La Symphonie Mécanique結合了古典樂團、五十組音樂機械,在其「街頭劇場」(street theatre)美學概念中,挑戰觀眾耳中關於音樂與機械那條聽不見的界線。成立於一九九九年,機械劇團在導演法蘭斯瓦.德拉霍齊耶 (François Delarozière)與作曲米諾.馬蘭(Mino Malan)多年合作下,致力於探討動作(Movement)、人(Men)與機械(Machine)之間的「3M」關係,企圖讓大型機械裝置介入都會日常空間,如過去作品中遊走於法國南特的巨大大象、攀爬利物浦高樓的巨型蜘蛛,或是在劇情中「環繞地球蒐集植物」的飛天溫室。這也讓他們的演出,不再只是音樂與戲劇的跨界結合,更積極涉入文化行為、都市規劃層面,介入城市空間,創造獨一無二的集體文化體驗。這次來台灣演出的版本,不但與臺中愛樂管弦樂團合作,還加入了國樂元素,成為一場遊走於聲音間的冒險。
莎莎劇團《瓦倫西亞的幻影奇航》 與北管樂一起航向海洋
成立於一九八三年的西班牙莎莎劇團(Xarxa Teatre)是另一個在後佛朗哥時期以街頭告別威權之劇團。以瓦倫西亞為根據地,作品充滿濃厚地中海風味,卻又不失普世性。當年成立時,瓦倫西亞並無合適劇院,只得以街頭為舞台;多年後儘管已走訪各大洲,依然不忘初衷,讓街頭慶典、絢爛煙火,加上挑釁的藝術形式,成為自身標記。此次演出的《瓦倫西亞的幻影奇航》Veles e Vents是一九九九年慶祝英法海底隧道完工作品,以中世紀詩人奧西亞斯.瑪吉(Ausiàs March)同名詩作為題,描述船員航行尋找新世界的情景。田園詩般的自然景色中,卻也點出了當今海洋被汙染、遍布廢油焚火的殘酷真相,在水與火的視覺奇觀中暗喻人類與海洋走向毀滅的啟示錄結局。首演時由廿位樂手現場演出,巡演版大都以預錄音樂取代,這次特別邀請邀請台中振梨園北管樂手參與演出。地域文化也許各有特色,正如莎莎劇團所堅信,但四面環海的島國,卻也與海洋乘載著共同的命運。
「巨人出沒」系列包裝在熱鬧慶典、震撼聲光下的街頭劇場作品,不約而同都更深刻提出了人與城市、環境、科技間的關係,誰說「總體藝術」只能發生在劇院內?
註:
- 引自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報導〈Cantos hedonistas〉,2015/01/15, ccaa.elpais.com/ccaa/2015/01/15/madrid/1421354385_728690.html
-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