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當代合奏團」(Ayweric Warmé-Janville 攝 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艾瑪私領域」系列 演奏家如秀「分列式」

鋼琴家艾瑪策展 當代合奏團獻演

現代鋼琴家艾瑪應邀為巴黎音樂城策展,依「世俗與神聖」主題設計了「艾瑪私領域」系列演出。該系列於本月初一場由「當代合奏團」演出的音樂會中,演出Charles Ives、Gyorgy Kurtag、George Benjamin、藤倉大、梅湘等人作品,每首樂曲配器大不同,曲目間更換樂手座落位置的換場工作尤其費時複雜。

現代鋼琴家艾瑪應邀為巴黎音樂城策展,依「世俗與神聖」主題設計了「艾瑪私領域」系列演出。該系列於本月初一場由「當代合奏團」演出的音樂會中,演出Charles Ives、Gyorgy Kurtag、George Benjamin、藤倉大、梅湘等人作品,每首樂曲配器大不同,曲目間更換樂手座落位置的換場工作尤其費時複雜。

鋼琴家艾瑪(Pierre Laurent Aimard)應邀為巴黎音樂城策劃節目,艾瑪依「世俗與神聖」主題設計一系列音樂會曲目,定名「艾瑪私領域」。四月二日與蘇珊娜.麥琪(Susanna Malkki)指揮的「當代合奏團」(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合作的一場音樂會,曲目包括Charles Ives、Gyorgy Kurtag、George Benjamin、藤倉大(Dai Fujikura)、梅湘(Olivier Messian),每首樂曲配器大不同,曲目間更換樂手座落位置的換場工作費時複雜。其中卅一歲藤倉大的新作《如同我這樣》為世界首演;而艾瑪則擔當負責梅湘《俳句七首:為鋼琴和小型樂團而作》中的鋼琴演出。

不定點的演奏家,不尋常的聆聽經驗

巴黎音樂城音樂廳上演當代創作音樂會時,經常玩出乎意料的樂器座落。音樂會以Charles Ives《未回覆的問題》曲目開演,觀眾可見左側一樓觀眾席有三隻木管,隨著蘇珊娜.麥琪指揮台上小型管絃合奏團演奏,觀眾席後方又傳出小號聲(隨著間歇性的音樂,觀眾發現小號手位在音樂廳後方頂樓),小號樂聲在大廳迴響,營造空靈氣氛,與舞台前方的管絃樂聲對應,形成一種未完未決的拉距,曲長六分鐘,音樂性緩和但情緒緊湊。

接著是Gyorgy Kurtag《故事場景op19—為女高音、小提琴、低音大提琴和揚琴所作》,全曲分十五個片段,歌詞取自女詩人瑞瑪.達羅絲(Rimma Dalos)的俄文詩,主題多為情傷。樂手和歌者分別以相異音色,相互激盪、相間跳躍、或齊步盤繞前行,四個樂聲重要性相當。

曲目進行到George Benjamin《為室內樂寫的三創作》,音樂會自此開始擺出配器較多的合奏樂團。這個作品在一九九四至九五年間完成,三個創作/樂章間相互差異性大,第一創作〈安靜平緩〉,有著較多的旋律線,主調平靜明亮;第二創作〈黑色=96〉陸續以不同樂器獨奏在合奏樂聲中凸顯活力;而第三創作〈慢板〉中,先由打擊樂器在合奏聲中營造無音調軌道,再由木管支撐低音主旋律,企圖和諧和不同節奏屢屢交織尋求和解,在錯綜複雜結構中繼續爭辯至結局。

音樂會首演當代合奏團今年的委託作曲《如同我這樣》,作曲者藤倉大一九七一年生於日本大阪,十五歲抵倫敦就學,一九九八年便在國際競賽中得獎展露作曲才華,獲許多知名音樂家賞識,如作曲家和指揮烏特夫斯(Peter Eotvos),使得藤倉大作品經常有機會上演。此委託作曲《如同我這樣》題獻給合奏團指揮蘇珊娜.麥琪和次女高音蘿瑞.李森堡(Lore Lixenberg),二名女士皆參與首演演出。藤倉大固定採用羅斯(Harry Ross)詩詞,,藤倉大注重字詞和音樂結合的重要性,這是二人第四次合作。藤倉大解釋其方法:音樂必須注意字句重音和子母音位置,比如在一已決定的樂句,他會要求羅斯配合置入合適的感情;或音樂下重音的位置,便請羅斯放個子音開始的字,而在沒有重音的地方,則需母音的字。

蘿瑞歌聲開放嘹亮,加上麥克風,使她一開口便提高全場熱度。全曲分五個段落,女高音也跟著換了五個演唱位置,由台後方、轉至左側、中間、右側、再轉至指揮旁,更換人聲發聲位置。藤倉大強調作曲結構,樂音安排皆是綜合字意、動作行進、概念等意義,讓他的音樂十分理性。藤倉大和羅斯皆出席首演,加上由作曲題獻對象擔綱演出,成為整晚高潮。

艾瑪親演梅湘俳句七首》,丰采迷人

晚會以梅湘《俳句七首》作為壓軸,頭髮飛散的艾瑪演出鋼琴部分。艾瑪十六歲贏得梅湘國際大賽首獎,十九歲即成為當代合奏團創立成員之一及首席鋼琴樂手,是當今極為活躍且受歡迎的鋼琴家。本作是梅湘到日本巡演時愛上日本衍生出來的結果,結合鋼琴、管樂、打擊等樂器特色,其中〈雅樂〉一段,作曲家企圖以緩慢、靜態、同時富宗教性和懷舊的氣氛,呈現日本七世紀宮廷雅樂,並以小號、雙簧管和英國管等音色,仿製日本篳篥的聲音。曲長約十九分鐘,七個樂段音樂性豐富。艾瑪的丰采成為焦點,為麥琪中規中矩的指揮方式做了視覺補足。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