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東尼獎

相關文章 18 篇
  • 向來車水馬龍的百老匯,為配合疫情全面停業,以至門可羅雀。
    紐約

    當SHOW不能 Go on 表演藝術圈哀鴻遍野

    面對愈趨嚴重的肺炎疫情,美國當局與民間終於採取了嚴厲手段來防止擴散,包括大都會歌劇院和卡內基音樂廳暫停一個月,百老匯劇場立即停演,這對表演藝術界可說是一記重擊,如多是自由業的從業人員當下沒了工作收入、團隊劇組沒了票房收入、非營利表演界無法募款等等,而篤守The show must go on的百老匯無法推新戲,無戲可角逐的東尼獎是否也得延期舉辦?

    文字|謝朝宗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 東尼獎一開場,主持人詹姆斯.柯登花了整整十分鐘又唱又跳,只求觀眾來看戲。
    紐約

    看戲人次年年創新高 東尼獎自怨沒人看戲為哪般?

    今年的第七十三屆東尼獎頒獎典禮在十月六日舉行並進行電視轉播,主持人詹姆斯.柯登開頭的十分鐘唱跳秀,熱熱鬧鬧地「求觀眾來看戲」,問題是百老匯上一季的票房收入比前一季高出十分之一,觀眾人數比前一季高整整一百萬人次,為何東尼獎會有如此的「自卑感」,硬是要與電視節目比人氣?

    文字|謝朝宗
    第319期 / 2019年07月號
  • 《擺渡手》獲9項東尼獎題名,包括最佳新舞台劇。
    紐約

    量多質也佳 東尼獎「新編舞台劇」競爭激烈

    今年的東尼獎於四月卅日公布入圍名單,其中競爭最激烈的獎項是「新編舞台劇」。這一年的新戲量多質佳,有十四齣作品參與角逐,除了最後出線的五齣,未入選的遺珠中,也有不少如果在其他年度都可能入圍的佳作。至於那部戲會拿到獎座,目前看來,以《擺渡手》和《憲法與我》最具勝算。

    文字|謝朝宗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獲16項東尼獎提名的《漢彌頓》,不只劃下百老匯歷史,也是本季The Great White Way充滿多樣色彩的代表。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尼獎入圍揭曉 突顯百老匯「多元性」

    美國的東尼獎的入圍名單於五月初揭曉,近期最夯的音樂劇《漢彌頓》果不其然創下紀錄,一共獲得十六項提名創下東尼獎歷史新紀錄。這一季的百老匯可謂史上最多元化的一季,包含東尼獎提名作品中的《漢彌頓》、《躑躅而行》、《黯然失色》、《紫色姐妹花》等,都是多元族裔創作者主創或參與的製作。

    文字|謝朝宗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 《歌》劇當年是以「概念歌舞劇」的製作方式完成。
    焦點

    發燒競選上舞台

    《歌舞線上》的成功與不斷刷新當年的演出紀錄,有如燎原的星火延燒,從外百老匯「起義」,從而改變了主流音樂劇的形式,是音樂劇史上一個不可抹滅的里程碑。

    文字|邱瑗
    第75期 / 1999年03月號
  • 獲得「最佳新音樂劇」大獎,《太平之家》劇組成員欣喜上台領獎。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百老匯票房慶豐收 非主流題材音樂劇擁大獎

    紐約的劇場盛事東尼獎於六月七日舉行頒獎典禮,最後由題材「非主流」的《太平之家》抱走最大獎「最佳新音樂劇」和「最佳導演」,成為黑馬大贏家。今年的百老匯在商業票房上非常成功,賣出的票數與收入都創歷史紀錄,市場成功的狀態下,不吝於鼓勵藝術性作品,把大獎頒給較小眾題材的《太平之家》,而非由知名編舞家惠爾頓執導、題材較通俗的《花都舞影》奪冠。

    文字|謝朝宗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 全方位劇場人雷茲以演出《誰怕吳爾芙?》中的George一角獲得東尼獎最佳男主角的肯定。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好萊塢星光失效 東尼獎肯定劇場人

    曾經,好萊塢的星光大舉照亮紐約百老匯,甚至「喧賓奪主」,搶下好幾座東尼獎。但過去這個劇季落幕,卻讓人看到好萊塢明星光環失色掉漆,包括艾爾.帕西諾、黛博拉.溫姬、史嘉莉.喬韓森、湯姆.漢克斯等大牌影星,在百老匯的演出不再是票房保證,而在甫揭曉的東尼獎中,也慘遭滑鐵盧;而受到獎項肯定的,還是原本的劇場人。

    文字|謝朝宗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第11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揭曉

    【台灣】 第11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揭曉 第11屆「台新藝術獎」日前揭曉入圍名單,表演藝術類的十項入圍作品有:NSO「心靈聖詠」─洪崇焜作品《Vox Naturae》、「TCO反景入深林─向周文中致敬 I -II」、《有機體》、《兩男關係之古典與極簡》、《拉提琴》、《寂靜時刻-Inllungan na Kneril》、《黃翊與庫卡》、《亂紅》、《傳奇崑曲南柯夢》、《燕歌行》。 國際決審委員將於5月份在入圍作品中選出獎金各100萬的年度視覺藝術大獎、年度表演藝術大獎,及一位跨兩大領域競逐的評審團特別獎30萬元;得獎名單將於5月11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 文化部鼓勵台灣團隊參與「2013愛丁堡藝穗節」 為鼓勵表演藝術團隊參與英國愛丁堡藝穗節,增進台灣表演團隊與外國表演界專業人士之交流,拓展表演藝術國際空間,並擴增台灣文化於國際舞台之能見度,文化部將優予補助2013年參與愛丁堡藝穗節之臺灣團隊。補助項目有國際機票費、國際運費、場租與保險(以上均為部分補助),歡迎有立案之表演團隊並已妥場地且向愛丁堡藝穗節主辦單位(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 Society)完成註冊者申請補助,只要提供申請函、團隊立案證明與詳細計畫書及經費預算表,以掛號寄至文化部,註明主旨為:申請「2013愛丁堡藝穗節」補助。截止日期為5月31日。可電洽02-23434132文化交流司楊小姐。 臺北兒童藝術節徵選兒童戲劇劇本與2014年兒童劇演出計畫 為鼓勵更多創作人才投入兒童戲劇創作與鼓勵多元形式的兒童劇場創作,臺北兒童藝術節展開兒童戲劇劇本與2014年兒童劇演出計畫的徵選。收件日期均為即日起至4月15日止。 前者如入選得獎第一名有獎金新台幣8萬元、第二名5萬元、第三名3萬元,另佳作二名各得1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貓與蛇的夏日

    幾乎沒有可站的位置了。上一次見到這個場面,是在總統大選的競選晚會上。但這回,中正紀念堂廣場上五、六萬人,可全衝著明華園而來。 六月二十日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歌舞、變臉、火焰、鋼絲、大水柱,明華園的這場《白蛇傳》完全是百老匯規模的華麗佈景、金光製作,前前後後數百人,外加三台消防車四十五噸的水。身旁的一對情侶是從嘉義來的,水淹金山寺時,兩個人躲在小外套裡開心尖叫,水幕裡掩不住情緒高亢的親吻。散場時,兩位褡拉著Hip Pop七分褲的年輕人邊搖頭邊輕罵著髒話:「幹,真是刺激。」 貓還沒來,蛇的魅力也不小呀!以五萬人計,《白蛇傳》現場的觀眾也足以容納三十三場國家劇院的票房! 今年下半年,國內音樂劇狂熱。就別提那已經演了二十三年,還繼續派出七個團在全球各地巡迴擾攘著的英國《貓》,台灣之子楊呈偉七月十、十一日在國家劇院也有一場純百老匯音樂會,Mama mia七月開始在香港扭擺,本土製作的《荷珠新配》也將在本月再踏閏門。 五月初,PAR編輯們居然做了一個找足苦頭的決定,決定仔細爬梳百老匯音樂劇史,除了一窺九一一後百老匯重新再出發的生命力,從歷史中找出十件影響音樂劇發展的大事件、六位你不能不知道的的音樂劇巨頭──外加毀譽參半的《貓》劇作曲者洛依‧韋伯,及九首你一定聽過,但卻不知出自何處的音樂劇名曲;並由國內最具權威性的歌舞劇網站「秘密花園」網站主持人陳煒智親訪與百老匯產業息息相關的東尼獎彩排現場。 得了東尼獎足以一步登天嗎?那也不見得,即將與楊呈偉一起來台,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的東尼獎作曲得獎人傑森‧羅伯‧布朗,便是還在等待樂透臨頭的一個潛伏型明星,關於他的故事,由陳煒智告訴大家。 另外,很久沒有推出的「藝次元曼波」,我們安排了一場劇作家紀蔚然與喜劇演員許效舜的驚異派對。紀蔚然是台灣劇場界重要的劇作家,作品以反映都會男女辛辣世故的機鋒與困頓為特色;許效舜因「鐵獅玉玲瓏」一炮而紅,大量的創作靈感與俚語韻文卻來自底層生活的多樣性;兩個人都愛看電視,都在電視旁長大、咒罵、思考、歎息。

    文字|盧健英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 音樂劇《曾經》描寫一對愛爾蘭青年因音樂結緣,也因曲終而人散。(Joan Marcus 攝)
    紐約

    「東尼獎」齣齣獲提名,個個沒把握

    美國的戲劇盛事東尼獎,日前揭曉最新一屆的入圍名單,《曾經》與《彼得與摘星人》分別以十一項與九項提名,分占今年東尼獎提名的音樂劇和舞台劇類提名榜首,而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女演員雅莉安達也因在Venus in Fur中的精采表現或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整體來說看不出誰是眾望所歸,也顯示了這一屆的競爭激烈。東尼獎頒獎典禮將於六月十日舉行。

    文字|謝朝宗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主角馬兒「喬伊」原本生活於鄉間,被瘦弱的小主人亞伯特細心照料。
    倫敦

    英倫出品《戰馬》奔騰 跨海勇奪東尼獎

    由英國國家劇院製作的舞台劇《戰馬》,跨到大西洋彼岸,一舉奪得本年度東尼獎最佳舞台劇獎,更囊括最佳導演、舞台設計、燈光設計及音效設計等大獎。載譽歸國之際,也引發劇評討論,認為保守黨政府大舉刪減藝文預算之舉,恐有害未來藝術發展活水,期待政府要正視栽培基層劇場的創意生力軍。

    文字|魏君穎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 TIMEOUT NEWYORK紐約一周最佳指南,資訊詳盡,分類清楚,還有發行pda版本,可週週更新,透過無線上網,還能獲得所在地附近商家的折扣。
    特別企畫 Feature

    到紐約度假?別開玩笑了!

    「大蘋果」紐約,大都會的首席代表,資訊與藝術的集散地, 足以淹溺不知箇中生存訣竅得凱子觀光客。 沒關係,藝術旅遊專家貧窮男教你如何在紐約找到對的表演,買到俗又大碗的票。

    文字|貧窮男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 傑森羅伯布朗的成名作《大遊行》之珍藏版樂譜,封面為名海報設計師James McMullan的傑作。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老匯新星

    得東尼獎卻不一定紅。在潮起潮落的百老匯大道上是習以為常的定律。即將在華裔歌手楊呈偉的音樂會中,擔任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指揮的傑森‧羅伯‧布朗,似乎就是這樣的例子。出道十年以來,曾獲兩次東尼獎提名、一次「最佳詞曲」的桂冠,旅美音樂劇專家陳煒智告訴你,關於這位得了獎還挨餓的東尼獎得主的故事。

    文字|陳煒智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 東尼獎頒獎典禮為了提升收視率,硬是把早已下檔、卻有電影知名度的戲湊進典禮中演出。圖為典禮上《媽媽咪呀》一劇演員的演出。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舶來品稱雄 頒獎典禮如同大拼盤

    為拼收視率 「東尼獎」愈來愈綜藝

    於六月七日頒獎的美國東尼獎,今年的大獎得主都是舶來品,如獲得最佳音樂劇等十項獎的《舞動奇蹟》,最佳話劇得主是由法文劇本改編的God of Carnage。但頒獎典禮的設計卻更引人非議:為了提升收視率,硬是把早已下檔、卻有電影知名度的戲湊進典禮中演出。雖然東尼獎獎勵的範圍只是在紐約曼哈坦中城四十二街到五十四街和第六大道到第八大道之間的約四十間戲院上演的戲,但基於「更長遠的利益」,當然要愈多人看見愈好!

    文字|謝朝宗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 以《吉普賽》一劇獲得最佳改編歌舞劇類女主角 Patti LuPone。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尼獎頒獎 實力派演出成贏家

    二○○八年東尼獎於六月十五日頒發,頒獎典禮由知名喜劇演員琥碧.戈柏主持。綜觀入圍和揭曉結果,大牌卡司、火熱題材、新穎效果不是今年主要的獲獎關鍵,實力派亮眼的表現讓開獎結果和預期相去不遠。

    文字|王如萍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 Angela Lansbury和凱薩琳麗塔瓊斯兩大影星掛帥的A Little Night Music。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東尼獎提名揭曉 好萊塢明星有看頭

    百老匯這幾年來最明顯的兩大趨勢,一是好萊塢明星掛帥,二是把老歌串起來演的所謂「點唱機音樂劇」。這兩個趨勢原本都是商業考量,從票房收益而發展出來的,但是從本屆提名名單看來,儼然是在品質上也開花結果,獲得了藝術的肯定。

    文字|謝朝宗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 《敎父》影集開了敎育片的倒車。
    電影/劇場特輯

    當奧斯卡碰上普立茲 談美國通俗/經典影劇

    「通俗流行文化/藝術經典名著」乍聽之下,截然不同。然而就「後現代論述」(以商業經濟利益導向,擁抱多元通俗文化、挪用多媒體視覺藝術、科技、文藝互動整合),通俗/經典就可渾爲一體;將大衆通俗文化納入小衆(甚至專家一人)嚴肅的學術殿堂。美國好萊塢的影片、百老匯的劇場(尤其是獲獎經典鉅著)均雅俗共賞,叫好又叫座,高科技水準又兼具商業價値,抓住中產階級的心靈又符合普羅大衆的口味,呈現當代美國表演藝術圈的後現代。

    文字|戴維揚
    第21期 / 1994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法國〕 巴黎劇場的文學風 除去在餐廳和咖啡廳表演的那些較小的劇團劇目外,每天,巴黎至少有一百七、八十個在正式劇院演出的戲劇節目可供選擇觀賞。 在現、當代戲劇大師或文學名家方面,可以看到法國霍曼(Jules Romains, 1885-1972)的《克諾克醫生或醫學的勝利》,沙特的《無路可出》,尤湼斯柯的《禿頭女高音》、《課程》和《國王死去》,新小說名家薩侯特(Nathalie Sarraute, 1902-)的《靜默》和《她在那裏》,名詩人塔廸厄(Jean Tardieu, 1903-)的《只有他們知道》,德國布萊希特的《第三帝國的恐怖與災難》,史特勞斯(Botho Strauss, 1944-)的《她的婚姻信函》,以及日本三島由紀夫的《沙德夫人》等劇目。 在自小說改編成的戲劇方面,則有茨威格的《一個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時》和聖.艾克徐貝希久演不衰的《小王子》等劇目。 自散文改編成的戲劇,除盧騷之外,可以瑞典達格曼(stig Dager-man, 1923-1954)的《我們對安慰的渴求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爲代表。有些演出綜合改編幾位文學名家的作品之精采片段編綴而成,如法國奎諾(Queneau, 1903-1976)、裴外(Prvert, 1900-1977)和將頌(Jeanson)之作品改編成的《路過》,以及由維昻(Boris Vian, 1920-1959)和裴外之作品改編成的《巴黎的顏色》。 値得一提的是,法國劇壇對改編詩人名作爲戲劇特別熱衷。這方面的努力,最近有由墨西哥十七世紀著名女詩人克魯絲(Juana Ins de la Cruz, 1648-1695)的詩作改編成的《新世界的不死鳥》,由葡萄牙當代詩聖佩索亞(Fernando Pessoa, 1888-1935)的詩作改編成的《水手》和《香菸店》,由法國大詩人米修之名詩《衆陰影的空間》改編成的同名戲劇,以及由另一位大詩人裴外的詩作改編成的《話語的故事》等饒富文學氣質的劇目。  (簡拙)

    文字|簡拙、黎衡、蕭勇、韓國鐄、孟真、吉訶德、周凡夫、張誌瑋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戲劇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

  • 檳城

    「檳城廟會」帶頭,啟動癸卯兔年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