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的劇場盛事——東尼獎於六月七日舉行頒獎典禮,最後由題材「非主流」的《太平之家》抱走最大獎「最佳新音樂劇」和「最佳導演」,成為黑馬大贏家。今年的百老匯在商業票房上非常成功,賣出的票數與收入都創歷史紀錄,市場成功的狀態下,不吝於鼓勵藝術性作品,把大獎頒給較小眾題材的《太平之家》,而非由知名編舞家惠爾頓執導、題材較通俗的《花都舞影》奪冠。
百老匯本季大豐收,不但票房收益和觀眾人數創紀錄,在季終總結的東尼獎(Tony Award)上,則是「藝術」戰勝「商業」,由一個「小眾」的作品獲得最大獎——最佳年度音樂劇。市場及藝術兩皆得意,似乎是再好也不過的結果。
商業上的成功其實不意外,因為這幾年百老匯收益一直平穩上漲。從二○一四年五月到二○一五年五月,百老匯的四十個劇院,共賣出一千三百萬張票,收入達十三億六千五百萬元,兩者皆是史上最高。
努力開發旅客市場 百老匯賺錢很用心
百老匯紅火熱銷,有幾個主要的原因:外在經濟平穩、時報廣場治安良好有很多可以全家同樂的娛樂(餐廳、時尚店、玩具反斗城、電影院等)、百老匯有愈來愈多可以親子共賞的戲,但最重要的則是紐約觀光客絡繹不絕。
百老匯觀眾裡,有七成是遊客,而去年來紐約玩的人數高達五千六百四十萬(這個計算的基點是二○一四年年頭到年尾,雖與百老匯界的季度不同,但總體的趨勢是一致的),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每多一個觀光客,都是多一個百老匯潛在的客源,觀眾增加是理所當然。
體認到促銷百老匯與促銷紐約,有魚水相幫的效果,紐約市觀光局與百老匯每每聯手,在外地旅遊展裡排入百老匯表演,《獅子王》、The Kinky Boots、Motown、《芝加哥》、Pippin和外百老匯的Stomp更親自到第二大觀光來源國的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去宣傳。至於人數節節上升的中國觀光客,也正在想辦法開發。
當然票房收益的增加,不全來自觀眾數,價錢特高的「頭等座」(premium seats)及隨供需熱度隨時調價的「動態票價」(dynamic pricing)已成常態(連外老百匯和一些非營利的機構如大都會歌劇院和BAM也開始效法),就算現有的觀眾身上,也能榨出更多油來。
《花都舞影》《太平之家》相爭 黑馬成贏家
今年的東尼獎就是在這個商業環境下頒發。各獲十二項提名的《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和《太平之家》Fun Home在幾個主要的音樂劇獎項上,都要一較高下,兩強相爭的結果一路就受人矚目(另一齣戲Something Rotten雖然獲十項提名,但除了最後獲獎的音樂劇男配角外,早就被認定只是榮譽陪榜)。
《花都舞影》是根據一九五一年金.凱利的同名歌舞片改編。這部戲的導演和編舞家惠爾頓(Christopher Wheeldon)雖然是第一次涉足百老匯,但他來頭不小,已經在古典芭蕾舞壇,走紅了十年有餘,與Alexei Ratmansky並列當今最吃香的編舞家。他這齣戲不但評論讚不絕口,觀眾也是看得賞心悅目,是本季新音樂劇中收入最高的。惠爾頓轉換跑道一戰告捷,一點無愧於其前輩傑洛米.羅賓斯(Jeromy Robbins)和崔拉.莎普(Twyla Tharp)。
《太平之家》改編自漫畫(美國文壇通用的名稱是「圖畫小說」graphic novel),講的是原作者艾莉森.貝克戴爾(Alison Bechdel)的真實故事,她父親經營殯儀館,與家人的關係一向就不是很和諧,貝克戴爾長大後,才知道父親原來有同性戀傾向,在長期的婚姻生活裡始終不忠於母親。而貝克戴爾在大學時代也發現自己是女同志,在她向父母出櫃及母親要求離婚不久後,父親臥軌自殺。這本書就是貝克戴爾試圖了解父親與自己的性格之間的關聯。
《太平之家》內容涉及自殺、同性戀、家庭暴力、離婚等主題,業界認為不是很容易被主流大眾欣賞,作曲家Jeanine Tesori的音樂也比較學院派,所以一般的看法是這是一個藝術價值高過市場歡迎度的作品。但是因為兩年前在下城的公共戲院首演極獲好評(還入圍普立茲獎),才被製作團隊力推上百老匯。
就頒獎前預測,除了某些單項各有所長,像是《太平之家》的作詞作曲和《花都舞影》的編舞早就穩操勝算,在最受重視的最佳新音樂劇和導演上,兩齣戲基本上是勢均力敵,就算比較合大眾口味的《花都》略勝一籌,大多數人也都不排除《太平》有翻盤的可能性。最後黑馬成大贏家,抱走包括兩個最大獎共五項獎,顯示「賺人熱淚」仍然是奪獎的一項利器。
娛樂事業中的小眾 頒獎鼓勵藝術劇
頒獎完自然有各個事後諸葛要解釋《花都》馬前失足的原因。有人說荷包滿滿的百老匯比較敢冒險獎賞藝術,有人說這是東尼獎成熟可以不受商業利益左右的象徵。但我覺得這都有點言過其實。百老匯在美國娛樂事業裡,其實就是小眾(頒獎典禮電視轉播收視率又下跌),再紅的音樂劇也難以和電影電視流行歌曲相比,所以小眾裡的大小眾之分,差別並不大。過去東尼獎也有「捨大取小」的例子,如二○○四年Avenue Q勝過Wicked、去年A Gentleman's Guide to Love and Murder在Beautiful和After Midnight夾擊下脫穎而出,都在此列。光從商業考量來說,《太平》在頒獎前就宣布要全國巡演,如果說東尼投票諸公是認定《花都》一定有票房,因此特別給難銷的《太平》一座寶座好增加號召力,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不管票賣得再多再貴,東尼獎給得多純粹,也不能掩蓋百老匯其實是一個高風險行業的事實。只有三分之一的戲能回本的比例,十多年來沒有改變,為不虧本,愈來愈多的戲走「老少咸宜」路線,所以改編自賣座電影或組合現成歌曲的所謂「點唱機」音樂劇蔚為大宗。比較不受觀光客青睞的舞台劇愈來愈難在百老匯上存活。過去十年的普立茲戲劇獎得主,沒有一部源出百老匯,其中有一半至今還沒能上到百老匯,顯示這個圈子已經不是培育一流舞台作品的地方。今年最受好評的兩齣——新戲《深夜小狗神秘習題》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和舊戲《天際線》Skylight——都來自商業壓力較輕的倫敦,不免讓人難為情。商業與藝術,百老匯是兼顧或是兩不像,還有細考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