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不知道的馬戲小故事(GGDOG 繪)
劇場ㄟ冷知識

你(可能)不知道的馬戲小故事

從馴獸到雜耍、特技表演,馬戲表演一直都試圖展現各種「令人驚豔」的景觀,這種驚奇的效果可能來自高難度表演的危險感,或是因為十分稀有、少見而令人驚嘆,但其共通的原則可能來自像魔術表演一樣「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奇觀。本期「劇場ㄟ冷知識」精選5篇馬戲歷史與發展的小故事,一起看看馬戲在不同時代中如何幻形成真。

從馴獸到雜耍、特技表演,馬戲表演一直都試圖展現各種「令人驚豔」的景觀,這種驚奇的效果可能來自高難度表演的危險感,或是因為十分稀有、少見而令人驚嘆,但其共通的原則可能來自像魔術表演一樣「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奇觀。本期「劇場ㄟ冷知識」精選5篇馬戲歷史與發展的小故事,一起看看馬戲在不同時代中如何幻形成真。

跳蚤?!也可以表演馬戲!

除了大型猛獸外,人類也馴服了另一種體型極為嬌小的動物來表演,那就是跳蚤。跳蚤馬戲團的起源最早追溯到16、17世紀,當時的鐘錶工匠為了展現自己的金工技藝,做出可以套在跳蚤身上的鎖鏈,這樣的技術被應用在製作跳蚤馬戲團的道具。跳蚤會被套上金屬線製的套索或韁繩,這些韁繩的鬆緊度剛好可以讓跳蚤無法逃跑,但又可以正常進食。在一個彷彿縮小版的馬戲帳篷中,觀眾即便靠得如此近,還是得擠眉弄眼,看這些跳蚤用強力的後腿表演拉三輪車、轉動旋轉木馬、走鋼索,甚至鬥劍。

跳蚤馬戲團中的跳蚤大部分都屬於寄生在人類身上的蚤類,壽命只有短短1到4個月,加上跳蚤對環境溫度很敏感,飼養不易。今天跳蚤馬戲團幾乎不復存在。和其他類型的馴獸表演一樣,這似乎都展現人類想要駕馭、掌控大自然力量的慾望,即便只是那麼微小、不起眼的生物。

成為傳奇的小飛象

大象在馬戲文化中的代表性可說是無以撼動。不僅過去馬戲團的表演者相信在口袋放一搓大象尾巴的毛會為演出帶來好運,更不用說許多大象都是讓觀眾慕名而來的表演明星。即便到今天,動物表演逐漸被屏棄,大象和馬戲團的連結仍然透過像迪士尼動畫《小飛象》這樣的作品,深深烙印在大眾的心裡。

《小飛象》的動畫原名Dumbo其實衍生自一隻真實的大象Jumbo,牠高達4公尺的身形就算在象界也十分龐大,也因此後來讓Jumbo一詞有「巨大」的意思。Jumbo是一隻非洲公象,1861年在蘇丹出生,被運送到歐洲後最早飼養在巴黎的動物園,後來在倫敦動物園期間開始廣為人知,最後於1882年賣給了美國「巴努與貝利馬戲團」的巴努先生,也就是電影《大娛樂家》的主角。讓生前就十分出名的Jumbo更為傳奇的是牠的死亡故事,至今都還流傳著多種版本。一說是牠為了拯救一隻年輕的小象被火車撞死,一說是牠和受訓師外出散步卻意外跌倒身亡在鐵軌上,屍體被火車撞上。動物表演日漸受到質疑的今日,為了留住或再現動物表演帶來的感受,許多藝術家利用偶戲、多媒體影像,讓大象或其他動物再次出現在觀眾眼前。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解說人

余岱融,獨立製作人、創作顧問。曾任《讀馬戲》季刊總編輯、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國際事務經理及駐團創作顧問。現為國際劇評人協會臺灣分會副理事長,亞洲製作人平台成員。譯有《火箭發射:24位當代馬戲大師的創作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