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費黛里歐

相關文章 9 篇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音樂、愛情與救贖

    交響曲和歌劇,是西方音樂史兩種最重要的音樂形式。貝多芬之所以被稱為「樂聖」,就是因為他在交響曲的創作上,有空前的突破與革新,並將交響曲的內涵和思想,帶到更高的境界,為後代作曲家,留下巨大且深遠的影響。貝多芬一生共寫下了九首不朽的交響曲,相較之下,他的歌劇作品,就只有一部《費黛里歐》傳世,且從初稿到完成,前後共花了九年時間。難道,集合音樂、文學、戲劇、舞蹈之大成的歌劇,規模之龐大、組成之複雜,讓貝多芬也難以駕輕就熟? 或許我們該問的是,器樂寫作成就舉世公認的貝多芬,為何要挑戰自己不擅長、無法掌握的歌劇?眾所皆知,貝多芬一生遭遇許多苦難,最殘酷的,莫過於卅歲後就為耳疾所苦,最終導致兩耳全聾。面對人生的挫折,音樂與愛情,可說是他生命中僅存的救贖,而《費黛里歐》的創作,就是他意圖結合兩者的理想結晶該劇描述女主角為了營救夫婿而女扮男裝,以「費黛里歐」之假名混入監獄,救出丈夫,並獲赦免;現實生活中,嚮往愛情卻總是「悲劇收場」的貝多芬,也渴望一位聖潔的女性,將他從黑暗的處境中拯救出來。於是,費黛里歐的形象,成了貝多芬完美的投射。 除了深受與自身相繫的主題吸引,《費黛里歐》歷經上演失敗、二度修改,甚至引發華格納與馬勒對其音樂價值正反兩極不同的評價,直至今日成為德語歌劇的經典劇目,在他辭世後仍持續被討論、被搬演,何嘗又不是呼應貝多芬的乖舛命運,體現著由黑暗到光明的奮鬥過程?雖然不臻完美,《費黛里歐》仍記載了一位器樂大師對歌劇創作的摸索與嘗試,也見證歌劇發展史上,音樂如何戲劇化的進程,以及文本與演出的共榮關係。 最終,還是得回歸音樂。一如NSO音樂總監呂紹嘉說,《費黛里歐》能夠不朽,主要還是因為貝多芬的音樂:「貝多芬的音樂永遠都是很痛苦地生出的,就像我們在聆聽他的交響曲時會感受到,其中潛藏著一股非要克服什麼,非要達到什麼的意志力。」呂紹嘉強調,貝多芬的歌劇和莫札特或是威爾第那種義大利式歌劇所散發出來的優雅美感迥然不同,「貝多芬的音樂,常常讓人感覺到超越歌劇傳統形式的限制。」 NSO今年樂季壓軸,由蘇黎世歌劇院導演荷穆齊執導的《費黛里歐》,即是以革命性的手法來詮釋這齣「非典型」歌劇。有別於傳統方式,荷穆齊刪去了原作對白,改以字幕方式投影,交代舞台指示與對話,集中突顯貝多芬的音樂。荷穆齊表示:

    文字|黎家齊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歌劇《費黛里歐》
    特別企畫 Feature

    《費黛里歐》 貝多芬唯一的愛

    「永遠的愛人」,是一封貝多芬沒有署名、沒有地址、日期不全,而且從未寄出的信。他將信件藏在他書房裡的秘密抽屜裡,就如同將對象藏在內心深處一樣,至今仍無法得知她是誰?不過,音樂是他的至愛,如果從他的作品中尋找,那麼包裝在男性英雄外表下的「費黛里歐」,絕對是唯一的答案。 歌劇《費黛里歐》是貝多芬費時多年、千錘百鍊的一齣歌劇。儘管許多人認為貝多芬不擅長寫歌劇,但他卻用音樂寫出了戲劇的訴求。七月,NSO即將與蘇黎世歌劇院跨國合作,並邀請知名導演荷穆齊來台執導。這齣將所有口說對話以字幕投影手法表現的全新創作,將如何搖撼台灣觀眾的想像?在聽荷穆齊現身說法前,讓我們先從貝多芬的愛,慢慢說起。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貝多芬也期待著一位神聖純潔的女性,將自己從聽覺的黑暗地牢拯救出來,如同《費黛里歐》的女主角一樣。圖為英國國家歌劇院2013年製作。
    特別企畫 Feature 擺盪在崇高理想與激情愛戀之間

    尋求救贖,是貝多芬唯一的愛

    貝多芬終其一生,在道德的崇高理想和激情的愛戀當中搖擺。他總是會愛上身分尊貴的人妻。在純愛與慾望之間,似乎潛意識地選擇「無法圓滿」的愛情對象,也因此得以維持他自己在道德上的高標準和柏拉圖式的淒美愛情,然而卻又因為得不到而備受折磨。也許,只有對愛情的純潔想望能夠將他從肉體的病痛救贖出來,就如同將自己女性身分隱藏,帶著勇氣無懼地進入黑暗地牢拯救受精神與肉體折磨的丈夫的女英雄雷歐諾拉

    文字|林慈音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費黛里歐》新版於1814年5月23日在維也納凱特納門劇院首演,終於獲得重視。圖為當時的節目單。
    特別企畫 Feature

    歷經九年三版本 由黑暗到光明的奮鬥過程

    從一八○五年寫成並首演,歷經一八○六年的第二版,到一八一四年的第三版,貝多芬將鍾愛的法國劇作家布依歌劇劇本《雷歐諾拉或結髮之愛》,精雕修潤為自己唯一的傳世歌劇《費黛里歐》,並留下精采的四首序曲。從慘澹下台到成為德語歌劇的經典劇目,《費黛里歐》的創作與演出史,何嘗又不是與作品的精神一樣,體現著由黑暗到光明的奮鬥過程?

    文字|蔡永凱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今人推崇《費黛里歐》,主因實不在於八股的劇情,而是貝多芬於其中嚐試以音樂展現戲劇的訴求。圖為2008年在法國史特拉斯堡的演出。
    特別企畫 Feature

    呼應時代氛圍 搭起統治者與市民的橋梁

    全劇以輕鬆的市民階級氛圍開始,在皮查洛上場後,走向英雄落難獲救的方向,雖是當時歌劇慣例,對於今日的觀者而言,難免有落差感。不可忽略的是,貝多芬以相當多的篇幅塑造洛可這個市民階級的代表角色,用他來銜接統治階級與市民階級兩個世界,展現貝多芬個人對於政治大環境的詮釋與期待。

    文字|羅基敏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瑪彩琳娜愛上女扮男裝的雷歐諾拉(費黛里歐,立者),期盼與之共組美滿家庭。
    特別企畫 Feature

    女人救夫真英勇 上帝的審判最公正

    為什麼一個女人要女扮男裝,化名混進監獄打雜?為什麼黑心典獄長可以把「知道太多」的貴族抓入監牢?為什麼一對夫妻會在黑牢中唱起喜相逢二重唱?關於《費黛里歐》的來龍去脈與經典詠歎調,這篇讓你一次全知道!

    文字|林伯杰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荷穆齊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費黛里歐》導演

    荷穆齊 飛越傳統的高牆

    原本攻讀音樂教育的荷穆齊,原本想成為音樂教師,卻因機緣遇合,發現了「歌劇原來也可以是個有力的劇場」,於是跟隨東德導演庫佛學習,走上歌劇導演之路。以現代風格呈現的《費黛里歐》印證了他的理念:「導演的工作,不是要遵守一個也許對作品來說不怎麼好的傳統。傳統有可能是介於觀眾和真正作品之間的那堵高牆,有必要的話,我們必須把它拆掉。」

    文字|沈雕龍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荷穆齊處理《費黛里歐》中口說對白的方式,是把它們全數刪掉,必要的劇情資訊改用視覺的文字投影來呈現。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揮與導演聯手 讓音樂更聚焦

    導演荷穆齊詮釋《費黛里歐》的方式是革命性的,但是失去對白之後,整部歌劇帶來的聽覺體驗畢竟會不同於傳統的欣賞方式。那些本來分開的編號樂曲,現在不間斷地進行,如何讓現場的聽眾覺得合情合理,無疑是個全新的挑戰。那些現代感的字幕投影和舞台動作呈現,要怎麼和貝多芬充滿意志的音樂重新融合為一個整體,還需要導演與指揮共同斟酌商議,誠如指揮呂紹嘉所言:「歌劇就是一個討論與妥協的藝術。」

    文字|沈雕龍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費黛里歐》為瑞士蘇黎世歌劇院2013年樂季極受好評的全新製作,NSO將與之合作在本樂季推出。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三:歌劇

    史特勞斯繼續發燒 簡文彬再掀音樂會歌劇潮

    理查.史特勞斯誕辰一百五十年的熱潮不歇,繼上個樂季NSO以《莎樂美》壓軸,北市交則是接棒在今年底推出史特勞斯的《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雅德妮》;而簡文彬接掌國臺交藝術顧問後,就在新樂季推出三檔歌劇音樂會,除了大家熟悉的《蝴蝶夫人》,還有兩齣台灣首演:布列頓的《碧廬冤孽》及威爾第的《假面舞會》;加上NSO的《費黛里歐》與北市國的《孟小冬》,歌劇迷可有得忙了!

    文字|林伯杰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