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張藝謀概念劇《對話.寓言2047》 讓傳統與高科技對話
暑假期間,上海表演舞台的熱門話題,出現了「國師」張藝謀的大名!曾打造多齣「印象系列」景觀劇與奧運、G20峰會演出,張藝謀最新出手的是概念劇《對話.寓言2047》,圍繞「人與科技的關係將何去何從」這一核心命題,從玩轉中國元素、跨界極限、虛擬實境幾處植入自己的觀點,並邀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參與表演,如陝西的碗碗腔、泉州的木偶劇、複州的鼓樂班等。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國際藝術節大發魔力 張藝謀首度跨界京劇
上海國際藝術節十月揭幕,除了有來自各地的參演節目外,特別引人關注的是知名電影張藝謀,首度跨界執導的京劇《天下歸心》。這齣戲取材《左傳》中〈鄭伯克段于鄢〉一段,傳統老戲亦有《掘地見母》講述同一故事,這次的製作匯集了京津滬等地頂尖陣容,但張藝謀此次標舉了簡約路線,要「讓京劇呈現出它最本質的美」。
-
焦點專題 Focus 他山之石觀察—中韓篇
國力推助韓流強力催送 中國崛起市場引人垂涎
這幾年來,新崛起的東亞國家積極整合各方文化勢力、串聯藝文活動與娛樂產業,也為這些現代化亞洲國家帶來全新的劇場面貌。其中早早打起文創大旗的韓國,與經濟蓬勃興起的中國,在定目劇演出方面都有引人注目的發展。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陳錦誠:應回歸思考什麼是台灣文化獨特性
大陸景觀劇帶動觀光,原劇組也想做《印象.台灣》 2009.11 二○○二年大陸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劇目《印象‧劉三姐》在廣西桂林漓江上演,找來導演張藝謀執導,結果造成大轟動,不僅讓當地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也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開發相當可觀的文化和經濟效益,成為大陸文化創意產業指標項目,製作團隊隨後在麗江、西湖、海南島等地做了「印象系列」也都叫好叫座。在台灣,《印象.劉三姐》頗有名氣,觀光客趨之若鶩,這幾年赴廣西遊客增加,《印象.劉三姐》更是旅行團不能缺少的行程項目。跟隨這股熱潮去年,《印象.劉三姐》導演之一的王潮歌低調來訪,看中了包括大陸觀光客必遊的阿里山、日月潭等地;之後,製作人梅帥元也相繼來台,拜訪台灣優人神鼓,尋求合作可能性。同時也將趁機參訪台灣各地,了解是否也有機會把山水實景演出的形式帶到台灣上演。然而,以台灣的自然生態、市場規模,觀光客源,是否適合直接移植大陸的成功模式?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和觀察。
-
回想與回響 Echo
被忽略的無形能量
當李安成為台灣電影界的光榮時,不知國內電影人是否注意到了李安電影的用樂?西部牛仔的《斷背山》裡鏗鏘清亮吉他聲,聽似隨意撥弄卻一兩個小節即顯出荒野中的落寞孤寂,而《臥虎藏龍》既然要說武俠故事,當然得找來理解武俠小說的作曲家──譚盾。國內也曾經擁有過張弘毅、陳揚這些絕佳的電影音樂創作者,但製作者願不願意提整各項經費的比例、讓他們有發揮的機會?
-
藝視窗 News 譚盾、張藝謀聯手 多明哥、吳興國演出
視聽歌劇《秦始皇》 將攻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譚盾、張藝謀聯手 多明哥、吳興國演出 視聽歌劇《秦始皇》 將攻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接受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委託,十年後終於交件的譚盾歌劇《秦始皇》,終於要在十二月演出了。譚盾將這齣歌劇定位為「視聽歌劇」,在視覺與聽覺上都要達到顛覆的效能,並找來電影導演張藝謀擔任製作,男高音多明哥將演出始皇帝,台灣京劇名家吳興國也將擔綱陰陽師一角,大唱京劇。 終年馬不停蹄寫出一部又一部大製作的作曲家譚盾,今年更是國際音樂舞台的焦點,因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盼了十年,終於盼到了一九九六年委託譚盾的歌劇作品《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 。 一九九六年,譚盾在慕尼黑首演《馬可波羅》Marco Polo,隨即接獲大都會歌劇院此項委託創作,與院方幾經研商之後,決定以秦始皇這個中國歷史人物為主題,讓大都會上演一齣「中國的歌劇」。這十年來,譚盾寫了《臥虎藏龍》的配樂、歌劇《茶》Tea、 電影《夜宴》的配樂、電視劇《紅樓夢》配樂等等大作品,卻唯獨《秦始皇》遲遲不見亮相。去年,譚盾終於丟出前半部的總譜,大都會歌劇院表示「鬆了一口 氣」,但當時對於這部歌劇是否真能落實上演,仍不敢掉以輕心。直到今年,譚盾完成總譜之後,《秦始皇》登上大都會歌劇院舞台這件計畫才再往前跨出關鍵的一 步。 將秦代古樂搬上大都會劇院舞台 這部歌劇的定位,以譚盾的說法為「視聽歌劇」,在視覺與聽覺上都要達到顛覆的效能,他找來張藝謀當製作、樊躍擔任舞台設計、 王潮歌(註)則負責執行導演。張藝謀、樊躍與王潮歌曾合作過《印象‧劉三姐》等印象系列,在以視覺呈現搶攻表演藝術票房的模式上,已經累積了相當深厚的成 功經驗。再度攜手打造《秦始皇》,因為打著「第一個在大都會歌劇院首演的中國歌劇」,三人更是戒慎恐懼,時時惦記著「不能給中國人丟臉,得爭氣!」。張藝 謀更直言,在整個視覺設計與編導發想的過程,「觀眾會不會睡著?會不會鼓掌?」是三人對這部作品的檢驗標準,因此他很有自信宣稱,觀眾將不斷地在視覺上受 到衝擊。另外,服裝設計為電影《英雄》的日本服裝設計師和田惠美,
-
舞蹈
西方芭蕾轉化後的思考
張藝謀成功將電影手法轉化在舞台上,然而融合兩種不同文話的舞蹈仍需長時間的琢磨,方能在劇中創出獨具中國風味的芭蕾,很可惜在《大紅》只見到兩者生硬的併湊,而無法領受芭蕾和中國舞蹈身段所交織出來的細緻和獨特。
-
焦點
點著大紅燈籠跳芭蕾
《大紅燈籠高高掛》從計畫一曝光就一直是大陸藝文界矚目的焦點,不只因為國際得獎紅牌導演的效應,還因為它也代表了中央芭蕾舞團亟欲突破傳統形象的積極作風。
-
回想與回響 Echo
屬於張藝謀的《杜蘭朶》
在這些敎人眩惑的表相之下,整齣歌劇的本質表現是否和它所呈現出來的華麗場景一致,是否充份地展現出歌劇中的音樂與戲劇性,是頗値得商榷玩味的事。
-
回想與回響 Echo
東西共築夢境
張藝謀爲走進太廟廣場的觀衆製造了一個東西方藝術交界的海市蜃樓,他使觀衆不加理智地確信這個正義、溫暖、愛情的故事永恒地發生在這裡,永恒的歌聲早就在重重深殿中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