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
-
音樂 不讓歌劇女神退休,音樂總監親自伴奏
朱苔麗與簡文彬 打造「黃金美聲」
《諾瑪》中精采的演出原本可能成為朱苔麗的舞台告別作,但與朱苔麗私交甚篤的NSO音樂總監簡文彬,面對台灣樂迷的熱切期盼,卻不肯讓她輕易「退休」。為了讓她的義大利美聲再現,簡文彬難得親自下海,為朱苔麗伴奏,大力促成了這次演唱會的黃金組合。
-
音樂 馬勒「千人」之後的重量級挑戰
荀貝格愛情史詩《古勒之歌》 NSO首度搬上台灣舞台
荀貝格在《古勒之歌》中展現後浪漫樂派在編制上要求巨大宏偉形象的特色,雖然風格與前作《昇華之夜》非常相似,不過這是一首為一個非常龐大的樂隊和很多合唱隊,以及一些獨唱演員所寫的作品。這首作品總譜之規模和複雜程度超過馬勒和史特勞斯,表現之浪漫粗獷超過華格納。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發現蕭士塔可維奇系列一生死對決」
有人用文字寫日記,有人用照片寫日記,但世上沒幾個人能用交響樂寫日記;蕭士塔可維奇是絕無僅有的一位。因為他除了交響曲產量大(十五首)之外,這些作品也隱約記下他的人生歷程,以及前蘇聯政治、文化、藝術潮流的映影。 早年接觸蕭士塔可維奇,其作品還充滿神秘的氣氛。因為反共抗俄高壓未解,沒有人敢正大光明欣賞共產世界作品。由於這些作品的存在時空與今人如此貼近而敏感,以致身後留下許多謎團。老蕭到底是黑暗帝國幫兇,還是忍辱負重的自由鬥士?直到現在,仍像懸疑詭譎的推理電影,讓世人反覆玩味,呈現截然不同的詮釋。 簡文彬發現完馬勒,接著要破土翻掘蕭士塔可維奇,此舉確是大膽而出人意表。因為老蕭除了上述特質,客觀來說,在本地受歡迎和被瞭解的程度確是不高,多部作品在台灣更屬首演。不過換個方向看,不也正因如此才值得去「發現」嗎? 個人認為,音樂世界是與日俱變的,每部作品與展演,都帶給大眾一次經驗、一次成長。透過對這套作品及相關議題的關切,樂壇多多少少有所進化。本樂季首度邀請劉岠渭老師開出十場專題講座,透過劉老師有名的精剖細批,非讓這套作品真相大白不可。誠如蕭士塔可維奇遺言:「只要仔細研究我的音樂,就能了解真正的我,以及藝術家的我。」就從這個月開始,來趟前蘇聯音樂的發現之旅吧。
-
音樂
讓觀眾自由體會威爾第的「最後笑聲」
飾唱法斯塔夫的尤卡.拉斯萊能音質圓潤漂亮,狀態絕佳。其喜趣方面的表演頗為自制,不以誇張為尚,適度傳達出時不我予的無奈與悲哀,詮釋角度比較接近朱里尼的意境,面臨人生晚秋的聽眾應該會覺得心有戚戚焉!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好個喜劇之王
法斯塔夫 Fantastic Flastaff!
他是顢頇可惡、縱慾輕佻的破落騎士 在女人堆中嬉戲玩耍,生活理想只是如何滿足口腹之欲; 他是幽默風趣、機智浪漫的喜劇之王 情節笑料通過他的言行妙趣橫生,荒謬突梯叫人捧腹不已 他是莎士比亞的筆下最經典的丑角──法斯塔夫 向莎翁致意,威爾第晚年最後一部作品《法斯塔夫》讓莎劇丑角躍上舞台挑大梁。 這齣被譽為歌劇史上最出類拔萃的喜歌劇之一, 世界各著名歌劇院長演不衰的基本戲碼,國內首度全本搬演。 NSO找來搞怪出名的導演魏瑛娟,以狂歡嘉年華為名, 在音樂廰上演一場炫人目光的服裝秀, 還要讓指揮簡文彬和法斯塔變身雙胞胎。這戲法該怎麼變? 且讓我們聽聽「劇場女巫」魏瑛娟現身說分明!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芝加哥》 NSO馬勒第八交響曲
所謂的美國風味有時像臭奶酪,喜歡的人甘之如飴,討厭的人避之猶恐不及。《芝加哥》毫不保留地,把土生土長的美式趣味推到極端,勢必在觀眾群造成兩極反應。 嚮往演藝事業的女歌手,槍殺謊騙她的登徒子,結果卻因收買律師、並操弄媒體,而在獄中一夕成名。色情、暴力、欺詐、功利所有社會上血淋淋的陰暗,全被搬到舞台上當成嬉鬧素材。但在舞台之上,《芝加哥》卻是無比嚴謹,不要說豪華絕倫的爵士樂,演員肌肉就是肌肉、大腿就是大腿,扭腰擺臀都是太空梭規格,不容一絲瑕疵。也許正因如此,舞台簡單到幾乎只剩一桌二椅,可能設計者就是希望觀眾把注意力聚焦到演員的歌藝和肢體吧。 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是史上最龐大的作品。馬勒創作時真的想太多了,恨不得把腦裡能有的東西,全都打包塞進作品裡。偏偏他又有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能耐。他說:「你不妨想像無垠宇宙發出聲響的情形,那簡直不是人類的聲音,而是太陽運行的聲音了。」如果演得好,經過一個多小時醞釀,曲終可以帶來集體靈魂出竅般的效應。幾年前NSO曾演過一次,只見指揮尤里麥爾疲於奔命,效果並不理想,這回就看台灣之子簡文彬的吧!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哥倫•布雷高維克與NSO馬勒第六交響曲
在電影尚未誕生的十九世紀初,白遼士就以《幻想交響曲》昭告世人,原來聆賞音樂也是可以想像劇情畫面的。國家音樂廳在六月就有兩場精采節目,在此推薦給喜好在樂音中尋找視覺幻想的樂迷們。 電影配樂始終是樂團在和普羅大眾交流時最常被演奏的曲目類型,去年康澤爾率領NSO連演三場的「發燒電影院」深受廣大回響便是最佳例子,但是,整場由配樂家親自指揮個人作品的音樂會,在台灣就相當罕見了。 來自波士尼亞的配樂家哥倫.布雷高維克就將在六月五日晚上的「哥倫布雷高維克音樂會」中率領自己的專屬樂團演出他過去二十年的經典作品。而他音樂中濃厚的吉普賽風格,更是有別於好萊塢慣用的大氣勢管絃樂風,獨樹一格。 NSO的年度企畫「發現馬勒系列」即將進入尾聲。第六號交響曲處處充滿讓人驚喜的音樂轉折,是個人認為馬勒十首交響樂中最富有「劇情魅力」的作品。十二號下午的「搏擊命運的人」就將演出這首八十分鐘長的傑作,且再度請來肢體語言像在跳舞的井上道義(原來他小時候學過十年的芭蕾!)擔綱指揮,想必一定能將這首神經質的作品詮釋得更為精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一個指揮與八個法斯塔夫
魏瑛娟的劇場作品風格向來聲色奪人, 肢體與音樂互動頻仍,在她的手下, 《法斯塔夫》不但要聲樂家們既聲又舞, 還把指揮簡文彬也化為演員的一部分, 整場將成為一場熱鬧繽紛的大型時尚服裝秀。
-
音樂
小提琴奇才與作曲奇才的春日之約
二○○三年四月,明茲曾來台指揮NSO演出馬勒第一交響曲,並演奏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音樂中充滿了兩位作曲家年少時代的熱情思緒,及繁複多變的美感;今年與NSO再次攜手,演出明朗愉悅的孟德爾頌作品,要讓台灣觀眾感受充滿這位小提琴奇才的浪漫情懷。
-
音樂新訊
長號樂手的炫麗競技
四把長號能變化出多少表情?NSO銅管名家音樂會上,四位神乎其技的長號獨奏家秀給你看!來自美國的「Four of a Kind」長號四重奏與NSO銅管聲部共同演出兩場音樂會,第一場推出多首當代作曲家的長號協奏曲,第二場則展現巴赫、海頓、孟德爾頌等作曲家古典的四重奏曲目。 管樂合奏團可以說是本世紀才開始風行的一種演奏型態,這種集合眾多管樂器所成的樂團,源自於一七六三年由普魯士軍團樂隊的樂器編制,近年來則有許多管樂演奏家組成較為自由的編制型態,形成新的音響效果,管樂的演出風格也愈來愈多元開濶。 「Four of a Kind」長號四重奏由四位出色的長號樂手組成,團長阿雷希現為紐約愛樂管絃樂團首席長號,赫曼是一位活躍的室內樂音樂家,羅倫斯為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長號首席,波林杰則於一九八六年應費城管絃樂團音樂總監慕提之邀入團,除了每年參與百餘場音樂會外,還忙於錄音與國際巡迴演出。原本在不同樂團各據山頭的演奏家,同台競技,樂迷可望一飽耳福。(廖俊逞)
-
音樂
匠心獨運的新穎筆觸
蕭斯塔可維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由絃樂團、鋼琴和獨奏小號聯合演出,因其振奮的旋律和變化多端的氛圍而備受喜愛。去年剛贏得聖彼得堡浦羅柯菲夫鋼琴大賽銅牌的小將嚴俊傑,觸鍵晶瑩剔透,表情敏銳纖細,沙場老將葉樹涵的小號則吹出意氣風發的金管氣派。呂紹嘉將樂團控制得滴水不漏,無論爵士樂風節奏或窩心的抒情神韻,均無懈可擊。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精神科醫生
王浩威:把兩廳院當作生活煞車的地方
王浩威,兩廳院「異想卡」的代言人,也是一個忙著右腦與左腦並用的精神科醫生。對他而言,欣賞兩廳院節目,猶如從一成不變的生活常軌,暫時出走到一旁的小路,藉由短暫的離開,讓自己獲得全新開始的能量。
-
音樂新訊
年輕旅人之歌,唱出馬勒的青春煩惱
如果不懂馬勒,該如何入門,《年輕旅人之歌》是NSO當家指揮簡文彬的推薦。對於愛情,相信大家都能感同身受,《年輕旅人之歌》一曲就是二十三歲的少年馬勒為愛所苦時的作品,當戀人琵琶別抱時,為愛人心碎,哀嘆、失望與難以言喻的痛苦,藉由創作抒發而出,偉大的作曲家馬勒也有少年維特的煩惱! 馬勒系列之「被遺忘的天使」,還將演出五首《呂克特之歌》和第四號交響曲。《呂克特之歌》堪稱浪漫樂派最後的壓軸大作,充分展現馬勒文學音樂雙修的天才;第四號交響曲則有別於馬勒大多數作品的屬性,在馬勒經歷了第二及第三號交響曲的激越澎湃後,呈現出恬靜、明朗、活潑與喜樂,不只為其第一段交響曲創作時期作結語,也為往後的交響曲內涵作形式與精神上的轉移。(廖俊逞)
-
音樂
音樂民族風之吉普賽流浪風情 國家交響樂團「匈牙利揚琴炫技之夜」
音聲清脆、造型雅緻的「中國樂器」揚琴,其實是「舶來品」?原來揚琴與胡琴一樣,都是來自「西域」的產物。NSO一月邀請來自揚琴發源地匈牙利的揚琴演奏家寇帕欽斯基,將與NSO演奏多首西方音樂大師為揚琴打造的精采樂曲,讓樂友們一賞帶著神秘氣息的吉普賽風情。
-
達人推薦
撇開一堆的約翰.史特勞斯,NSO節目逆勢推出令人期待
音樂界難道沒注意,年初一窩蜂排出流水席般的約翰.史特勞斯音樂會,已經成為盲目而泛濫的流行?相形之下,NSO逆勢推出的兩場音樂會,選題別出心裁,曲目可見功底,是最不容錯過的上選。其中簡文彬指揮馬勒四號交響曲和管絃樂歌曲選,來自上海的王凱蔚在上次《大地之歌》中展現雄厚的實力,聽他演唱非常享受。吳青是本土新生代女高音,歌喉清亮優美,但是否能勝任大編制管絃樂獨唱,則待現場分曉。另一場匈牙利揚琴炫技之夜亦由簡文彬指揮,帶來台灣首度呈現的東歐風情,值得期待。 八十歲元老級鋼琴家史蘭倩絲卡,即將舉辦獨奏和協奏曲音樂會,一口氣彈奏三部經典協奏曲(李斯特一號、蕭邦二號、柴科夫斯基一號),註定將成為樂壇傳奇!親自接觸或求教過諸如許納貝、柯爾托、霍夫曼、拉赫曼尼諾夫等傳奇大師的她,相當於活的世界文物寶藏,或許不必期待演出完美,但親賞其風格、詮釋,是鋼琴愛好者難得的機會。 短小精幹的台灣小提琴家曾耿元,擁有精練的技巧與咄咄逼人的氣勢,是國內最值一賞的音樂家之一。這次獨奏會除排出貝多芬、法朗克的經典奏鳴曲外,還有一些罕見曲目如密爾斯坦改編的炫技級小品,讓超技派的曾耿元可以大展身手。
-
音樂
世紀傳承的智慧與品味
八十多歲的巴夏展現了名符其實的大師風範,不管是第一晚嚴謹的古典樂派,或是第二晚他的經典名曲改編自蕭斯塔可維奇的室內交響樂,都嚴守指揮的職責:清楚的指示、完整的詮釋,完全不見絲毫的輕忽,一代大師誠懇的工作態度,令人敬佩動容。
-
封面人物 People
痞子、舵手與天真的探索者
舞台下的他常常穿得一身黑,平頭短鬚造型看來很酷,其實「痞」味十足,不但會講冷笑話,還會模仿阿扁總統說話口吻。 但搞笑的他也擅長經營,把知名難馴的NSO帶得生氣勃勃,排出一場場精采的主題音樂會。
-
封面人物 People 認真的「導航者」
指揮棒下,經略音樂沃土
簡文彬認為,本土創作與觀眾間的互動障礙,錯也許並不在作曲家和觀眾,而在於表演界沒有提供足夠的環境和條件。是否果真如此,當然有賴長時間實踐和試驗,但簡文彬義無反顧地投入這個冒險,因為他認為無論如何,嚴峻的現代環境中,停步不前終是死路一條。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簡文彬時代與紀蔚然障礙
因為簡文彬,我們有機會重新或第一次,全面地、認真地認識馬勒。 馬勒的一生過得不順,在許多生命的重要時刻,不是遭逢家人過世的打擊,便是樂壇同儕的排擠,以及病魔過早的纏身;生前以指揮家之名獲肯定,死後方以作曲家揚名,他所處的年代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交替之際,在作曲家短短五十餘年的生命裡,對「末世紀」生死繁枯的疑惑,都寫在九部交響曲、外加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中。馬勒說:「我的時代終將來臨。」一句話裡,作曲家的寂寞與豪情盡在其中。 這一次的「發現馬勒」系列,號稱是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簡文彬超過十年的醞釀,這位近年來不斷端出「全套」系列挑戰台灣音樂會慣例的指揮家,也正透過一連串的節目規畫、曲目安排創造「簡文彬時代」。他不斷地思索樂團存在的本質問題,並試圖以實踐來尋找答案:「服務!為專業服務,也為社會服務。讓NSO成為是被社會需要的。」於是我們在音樂廳裡看到NSO與跨界藝術家的合作,我們也看到走出音樂廳殿堂,在太魯閣山腳下與樂迷共度的NSO。「簡文彬時代」的來臨,不只是復活了馬勒,一個勇於和社會對話的指揮家,也復活了樂團在社會裡存在的意義。 本來是為了「發現馬勒」而製作此期的專題,但「發現簡文彬」似乎成了採訪過程中另一個有趣的部分。這位不修邊幅,笑聲粗獷的青年指揮家沒有他所說的那麼「簡單」,在很多簡單的細節裡,讓人看到他的認真和仔細,他可以從書包裡掏出零散的紙頭,但卻在紙頭裡看到他無時無地對樂團管理的思考;他在回答問題時,是謹慎緩慢的,但一旦確定了,就會出現他充滿爆發力的手勢和語氣。 除了「簡文彬時代」之外,「紀蔚然障礙」是十一月台灣表演藝術舞台上另一個矚目的重點;這位台灣最「職業」的劇作家自一九九六年起以《黑夜白賊》開始他的「家庭三部曲」,隨著社會、時代的變化,在「家庭三部曲」裡陸續呈現了家庭價值從虛匱、背叛到崩解的時代狀態,十一月十八日起在國家劇院演出的終部曲《好久不見》,由馬汀尼執導,林強擔任音樂設計,「家庭三部曲」的完成,將標舉著台灣當代戲劇發展中被嶄新定位的「紀蔚然障礙」一道難以跨越的戲劇創作高度。
-
音樂
音樂新訊
如絲緞般柔美的蘇州評彈 上海評彈團三度訪台 中國最美的聲音即將來台!國學大師俞大綱曾經讚譽評彈是「中國最美的聲音」,就像蘇州綢緞般的柔美,而每種流派和曲牌就像是一縷縷色彩不同的絲線,交織得繽紛絢麗。 擁有多位國家一級梅花獎評彈演員陣容,上海評彈團的藝術家們曾經兩度來台演出,深受觀眾及學子熱烈好評。今年的經典評彈節目精選藝術家最擅演的招牌彈詞開篇及書目選回,如《白蛇 遊西湖》、《三笑 畫觀音》、《王昭君》等,劇場舞台更將模擬評彈書場古樸雅緻的原味,古董家具擺飾呈現在現場觀眾眼前,別有一番清逸悠然風味。 布荷賓德 帶來貝多芬的秋日浪漫 秋天,是聆聽貝多芬的季節。奧地利國寶級鋼琴家布荷賓德,將在國家音樂廳,帶來他最拿手的貝多芬《悲愴》、《月光》、《熱情》及第六號鋼琴奏鳴曲等經典鋼琴曲,讓聽眾完全沈醉在貝多芬的多情與浪漫樂章中。 五歲即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的布荷賓德,至目前仍是該校最年輕的入學紀錄保持人。才華洋溢的他,在學期間即開始室內樂的演奏生涯,更以獨奏家身分與許多偉大知名樂團和指揮家巡迴世界演出,是奧地利薩爾茲堡音樂節與許多國際重要音樂節經常邀約的演奏家,擁有超過百張以上的唱片錄音。布荷賓德演出的曲目廣泛而豐富,其中《海頓鋼琴全集》更為他贏得唱片音樂大獎。更曾巡迴三十幾個國家演出貝多芬的奏鳴曲全集,包括慕尼黑、維也納、漢堡、蘇黎世、布宜諾斯艾利斯等。 充滿耶誕氣氛的爵士搖擺 紐奧良典藏廳爵士樂團首度來台 當第一聲的小號響起,慵懶、自由、狂放,具有濃郁耶誕氣味的搖擺藍調就此瀰漫。 爵士樂大師路易斯‧阿姆斯壯曾推崇紐奧良典藏廳是「你可以聽到所有好音樂的地方」。數十年的情感與絕妙的默契,使得「紐奧良典藏廳」爵士樂團演奏出渾然天成的音樂旋律。據說在紐奧良當地仍有許多居民會固定去欣賞他們的表演,只因他們擁有最傳統與最富情感的音樂表現。即將於十一月底首度來台演出的「紐奧良典藏廳」爵士樂團,將帶來令人驚喜的應節曲目,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