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劉冠詳

相關文章 11 篇
  • 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湘蘭圖》
    回想與回響 Echo

    以實驗為導向 打造新世代戲曲展演平台

    2022年下半年,有鑑於台灣劇場界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為鼓勵創作人才持續創作,辜公亮文教基金會重啟睽違4年的「酷集劇場」,以最高補助新台幣100萬元、票房歸團隊所有為號召,徵集具有跨領域、跨時代和跨劇種的全新製作,希望在後疫情時代,為有心持續創作的藝術家們提供展演舞台。 「酷集劇場」:無拘無束的實驗平台 此次入選的3齣作品,風格迥異,充分展現實驗精神。「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的《湘蘭圖》,從一幅畫為起點,以戲曲結合現場爵士樂隊的形式,發展出對明代青樓詩人馬湘蘭的人物想像與情感共鳴;「劉冠詳舞蹈與音樂工作室」推出的《AI SH69VA 欲的終結版》,是以舞蹈結合個人生命敘事,赤裸呈現個人的私密情感與親子關係;《雷峰塔1924》是由戲曲導演兆欣和長笛家華姵合作的音樂會,該作品以現實中的雷峰塔為經、「白蛇傳」故事為緯,透過4名音樂家以樂互動、對彈的形式,激盪出當代人對傳說故事的詮釋與想像。 事實上,自2016年起,酷集劇場便逐漸成為國內藝術家進行戲曲創新、跨界和實驗展演的平台之一。在前兩屆(2016、2018)中,向來多演傳統戲的台北新劇團,曾與兆欣合作推出《易》和《畫皮》,這兩部充滿實驗性質的新製作,皆有意識地針對京劇演員的身體進行實驗,並以拆解程式、突破行當表演框架的方式,尋找當代戲曲演員的身體狀態;而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的編導劉亮延,也與北京乾旦劉欣然合作《馬伯司氏》,以一人分飾多角的獨角戲形式,利用京劇唱腔與爵士樂的結合,持續探索戲曲表演與爵士樂結合的各種可能。(註1) 若從台灣的戲曲生態來看,自2004年國光劇團推出《王有道休妻》,同年,「二分之一Q」的崑劇小劇場《柳.夢.梅》,以及臺灣豫劇團的實驗豫劇《試妻!弒妻!》,由此開啟戲曲小劇場的相關討論。將戲曲與小劇場作結合,是指此類戲曲作品具有小劇場創新、實驗的精神,顛覆、突破、轉化了傳統戲曲的程式規範與美學特徵。然而,具有實驗精神之戲曲作品,絕不僅是小劇場作品的專利,從早期的雅音小集到當代傳奇劇場,甚至是精緻歌仔戲時期到當代布袋戲的發展,每個世代的戲曲人在面對傳統與現代的

    文字|游富凱
    官網限定報導  2023/01/04
  • 舞蹈

    從出神(trance)狀態中「認識你自己」

    希臘戲劇的濫觴,是從祭祀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唱歌跳舞的「戴神頌」(dithyramb)儀式中,臻於狂喜(trance)的境界,與神共融為一體所演變而來。(註1)一般人很容易將狂喜恍惚、出神的狀態,視為放縱慾念、放浪形骸的行為,將這種形而上的境界淪為形而下的解放。實際上,這樣的trance是在「忘我」的境界中,去「認識你自己」(know thyself),為何要先忘掉「自我」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前者所要打破、解放是被世俗體制、約束的自我,擺脫掉這層被枷鎖綑綁的外衣,才能真正照見、認識內在真實的自我。 正如尼采在《悲劇的誕生》裡所述:人不分種族貴賤、卻能統合成為酒神巴克斯(Bacchae)的信徒,以出神儀式的載歌載舞,來顯明自己可以成為更高更理想共同體的一分子。(註2)酒神式「認識你自己」,是藉由自我的轉化變形(transformation),提升到自我的超越。從劉冠詳編舞、導演、編劇《AI SH69VA慾的終結版》一開始,便以舞蹈暖身切入,以身體的轉化變形來逐漸進入肉身的狂喜。若以酒神的儀式觀之,無論是對於印度濕婆神的模擬、破壞與再生,置放於創作者自我生命歷程的回顧與省思,進而想立於元宇宙與現實世界之間,作為一位藝術家、創作者面對虛擬、真實的挑戰與衝擊,所要找到一個真正自我的定位。這才能領略如此片面破碎、毫無章法結構的作品,時而懺情、時而悔悟、時而膨風、時而自責的精神分裂多元宇宙的表現手法。 此次作品中,劉冠詳再次延續2014年作品《英雄》中,對父親隕歿記憶的重述與追尋。他再次講述父親在大陸昆明心肌梗塞,自己如何偽造醫生的診斷證明,讓家屬不用負擔昂貴的包機費用而返抵台灣,但卻在送回台灣的隔天凌晨死了。彷彿藉由重覆的敘述,父親又在他的記憶與故事中重新活了過來。然而,經過多次的反覆敘說稀釋,劉冠詳記憶中的父親身影卻愈來愈模糊。劉冠詳至少在《英雄》中,試圖用一人分飾父與子兩角,去分身、附身、對話、互動,重整釐清兩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但在《AI SH69VA慾的終結版》,反而相形減(簡)化了父子之間的對話、互動,使得父親的形象淪為功用性,對話更是停留在表層的打屁閒扯蛋,講述如何「趴七仔」(把女孩子),只為帶出「愛(欲)與死」的主題。

    文字|葉根泉
    官網限定報導  2022/11/28
  • 林素蓮《小姐免驚》
    舞蹈 2018新點子舞展—微舞作

    陰間、垃圾、酷刑 新世代解讀《春之祭》

    今年的兩廳院新點子舞展以《春之祭》為主題,在「微舞作」專場中邀來三位新生代台灣編舞家鋪陳他們對《春之祭》的解讀:林素蓮《小姐免驚》探討紅衣女孩犧牲後踏入陰間的歷程;劉彥成《垃圾》提問物件的用與被用「之間」的曖昧過程;劉冠詳從《春之祭》的祭祀聯想到酷刑,而舞蹈與酷刑的本質是相似的,《酷刑姿勢練習》就是透過酷刑來探索姿勢(舞蹈)。

    文字|張慧慧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劉冠詳說:「我把排練場當太空艙,把舞者當外星人,降低道德感,不再在乎脈絡,因為我們都不知道,但我們都相信那個『不知道』。」
    舞蹈 雲門2「春鬥 2018」

    劉冠詳、蔡柏璋 以瘋狂與提問啟動舞蹈新能量

    今年的「春鬥」,找來兩位特別的藝術家合作,一是編作《我知道的太多了》的劉冠詳,一是縱橫編、導、演的蔡柏璋,雲2藝術總監鄭宗龍說:「我很想看看舞蹈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像拿著手電筒照一照,讓舞蹈、身體更廣闊一點。」於是劉冠詳將狂亂帶進排練場,不走脈絡地發展他的科幻舞作《變態》;本要告別劇場的蔡柏璋因編舞邀請留下,透過一再提問,他與舞者鋪陳人生的《Aller Simple》

    文字|張慧慧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舞者簡晶瀅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現代舞者

    簡晶瀅 她的醜與髒 迸發野獸能量

    嬌小的個子,卻有充滿爆發張力的肢體,反差之強烈,讓看過簡晶瀅跳舞的觀眾無不印象深刻。今年初以《輪》獲得第17屆英國國家舞蹈獎「傑出女性表演獎(現代舞類)」的她,自承擺不出「美」的姿態:「美一直是我的障礙。對我來說,我的美並不是古典,我的美就是要怪。」她的怪與瘋狂被阿喀郎提升了等級,變「髒」又變「野」,卻讓舞蹈長出新東西

    文字|張慧慧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我知道的太多了》中的劉冠詳(左)與邱怡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登上舞蹈新秀平台 劉冠詳驚豔歐洲舞壇

    歐陸最重要的年輕編舞家網路平台Aerowaves,四月底在今年度「歐洲文化首都」之一丹麥的奧胡斯舉辦了Spring Forward舞蹈節,廿組舞蹈團隊,還有藝評人、策展人等齊聚一堂,呈現年輕編舞家創作的多元面貌。其中唯一的非歐洲舞作是台灣編舞家劉冠詳的《我知道的太多了》,甫獲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大獎的該作也在當地演出時贏得熱烈回響。

    文字|陳思宏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編舞家劉冠詳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舞家

    劉冠詳 歪打正著的舞蹈人生

    高中才意外念了舞蹈科,半路出家卻熱愛編舞的劉冠詳,在大學舞蹈系受挫休學,但從參與驫舞劇場製作《繼承者》起始,跟著學長陳武康、蘇威嘉一同玩耍舞蹈,開始嘗試不正經地認真創作。從《霧》、《英雄》、《兩對》、《野外》到即將演出的《我知道的太多了》,劉冠祥從自我內在掏掘,從生命生活提取素材,以難以歸類卻又怪異迷人的編舞風格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文字|詹傑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劉冠詳、簡晶瀅的合作演出,編寫驚人。
    演出評論 Review

    瘋狂的產出

    這次驫的呈現或許是「矜持」且,也許,不friendly的。年中蘇威嘉呈現多年來探索獨舞肢體可能性的《自由步》,或也是一個不想再自溺於先前成功、另闢山頭的嚐試:飽滿而情緒深入、百無禁忌!驫已走到一個正視自己現今階段的處境。

    文字|鄒之牧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 劉冠詳和簡晶瀅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從生活到舞台 兩組雙人舞的平行世界 驫舞劇場《兩對》

    這回不是男人跳舞,也不只是男人與女人跳舞,而是兩對伴侶,各自編作雙人舞,然後放在同一個舞台一同起舞這是驫舞劇場的新製作《兩對》,由陳武康與葉名樺、劉冠詳和簡晶瀅這兩對生活中的伴侶演出。創作發想從生活出發,私人的關係延伸至舞台上奇妙的互動,是默契的展現,還是隱隱的對抗?兩對四人以舞步構築的平行世界,將讓觀眾看到怎樣的隱喻?

    文字|李時雍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劉冠詳在《英雄》中,展現他身兼編舞與舞者的傑出表現。
    企畫特輯 Special

    父子流變的男女,或者相反

    在光影的烘托下,這是父子流變的一對男女,也是男女流變的一對父子,特別是布幕包裹的鐵架台,將這種雙向流變拋向某些場景的書寫,使《英雄》的舞台有突出的表現,加上劉冠詳展現他身兼編舞與舞者的傑出表現,跟葉昀形成的舞碼不落俗套,是對舞劇自傳體做出一次有啟發性的示範。

    文字|陳泰松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Preview 驫舞劇場編舞新秀

    劉冠詳《英雄》 以舞與父親「對決」

    二○一二年在「下一個編舞計畫」中以《霧》一舞令人驚豔的劉冠詳,這次推出新作《英雄》,再次探挖記憶裡的父親身影,宛如內在的激烈碰撞,劉冠詳用左支右絀的虛疲身體,直面殘酷死亡,「那彷彿是我與死去父親的最後對決。」

    文字|詹傑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職人的圖鑑

    布景彩繪:客製化的空間打造者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靖嵐:用腳底板抓緊節拍,踩在音樂的震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