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驫的呈現或許是「矜持」且,也許,不“friendly”的。年中蘇威嘉呈現多年來探索獨舞肢體可能性的《自由步》,或也是一個不想再自溺於先前成功、另闢山頭的嚐試:飽滿而情緒深入、百無禁忌!驫已走到一個正視自己現今階段的處境。
驫舞劇場《兩對》
2015/12/13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驫舞劇場的《兩對》,看到的是肢體。這個《裝死》之後推出的新作,可說是驫長年以來的一個分水嶺,自《速度》、《兩男關係》,乃至《繼承者》和去年五月兩廳院主辦的「1+1」的《裝死》,驫擅長的是把新意的舞蹈,包在精心設計而趣味盎然、不同流俗的「劇情」裡,二○一○的《我》甚至直接找來戲劇界的好友捉刀、輪番主演。個人覺得比較著重肢體的,是早年的《骨》,及私心裡非常喜歡的《正在長高》(2009)。而這部《兩對》,則是擺明了剝除一切舞台元素,給你看舞者,且是兩對質地完全不同的作品。
陳武康與葉名樺 刻意「低調」
我看的這場,因為時間的關係別無選擇,是四人同時上場的「4P無預警大亂鬥」場。相信是與各對各有自己的半場獨立呈現有著很大的不同,但卻把驫近期玩肢體這件事彰顯得益發明顯。
Counterpart 的對照使得畫面有了不同的解讀。收拾得乾淨、完美妝容的陳武康和葉名樺這對,對照著一旁一上場即展現驚人彈性、肢體能耐的劉冠詳、簡晶瀅,加上服裝的推波助瀾,是可以有著政治、文化、甚至美學上的對照趣味、思辨啟發。勾引出的層層疊疊視覺、解讀上的自由豐厚,不言可喻,相信也都在他們的算計之中。這樣的自由開放,在《我》曾有過的每場不同演員組合、《繼承者》(2011)的自由動線和三週不同晉階內容,都曾刻意設計過。
陳武康與葉名樺這次的刻意「低調」,是近期少見的舞蹈嚐試。幾乎minimum(極少)又狀似Elite的舞蹈樣態,這樣的“edgy”(前衛)、「大膽」,直接,我想起在美國時看到的「現代」舞,為了自己的expression(表達)而舞、為了自己的belief(信念),小小的、純粹,不為什麼!不為文以載道,不為震驚四座,而其中有joy,為舞的歡愉。他們權衡著重量,彼此相依。兩人前行時,優美芭蕾舞星出身的陳武康的姿態美極了!沈緩中,胸、肩、頸,如慢動作中被放大的分解動作,惟他於《寂靜敲門》(葉名樺近期作品)的一段緩步向前差可比擬。兩人至後來換裝(如隨意套上的黑色垃圾袋),搭配澎葉生(Yannick Dauby)聲音設計中不時出現的嬰兒哭聲, 刻意鬆動的跟聲部些微不同步,於極細微的自然中,呈現生活裡或詼諧的一面。
劉冠詳與簡晶瀅 編寫驚人
劉冠詳、簡晶瀅這一對,在細讀劉的節目單之後我即驚得說不出話了!在經歷了那樣的人生之後,是會作出這樣的作品的。除了瘋狂,what can u say?劉的藝術修為,是可以將這樣的哀痛,轉成甚且詩意的藝術呈現。前年初的《英雄》,甚至第一次引起我注意、在二○一二年「下一個編舞計畫」中同樣緬懷父親的首編作品《霧》,皆是如此。此番與當時的搭檔、妻子簡晶瀅的肢體,編寫驚人!盡情呈現自《繼承者》即強烈吸睛的、我當時稱「謎一樣」的彈力和壯碩精力(見「表演藝術評論台」)。自《骨》(2008)以降即與驫合作的澎葉生,則利用合成縱走的主錄音音軌,呈現了我從看他與驫聯合創作以來,最literal(字面化)赤裸殘酷的錄音敘述。
這次驫的呈現或許是「矜持」且,也許,不“friendly”的。年中蘇威嘉呈現多年來探索獨舞肢體可能性的《自由步》,或也是一個不想再自溺於先前成功、另闢山頭的嚐試:飽滿而情緒深入、百無禁忌!驫已走到一個正視自己現今階段的處境,或許也跟當事者已臻成熟之齡有關。驫的多變或令人困惑,但十幾個作品皆努力走在觀念的開拓上,倒也不失為觀眾之福。在我們又大驚失色於他們的又一次“understatement”(宣傳及作品名常不能言盡作品的真正意義),讓我們再一次期待驫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