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梅哲
-
音樂 紀念創團音樂總監梅哲百年冥誕
復刻《女人皆如此》 莫札特辛辣威力不減
今年是台北愛樂室內及管絃樂團的創團音樂總監亨利.梅哲的百歲冥誕,為了紀念這位為台灣音樂貢獻良多的指揮家,樂團特地推出當年該團首度進入國家音樂廳演出的節目莫札特的《女人皆如此》,復刻當年「半製作」的形式,在新世紀呈現這齣內容依舊辛辣的諧趣歌劇。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歡慶150
五月中旬,我們開始整理一百五十期雜誌。 始自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百五十期《表演藝術》雜誌(嚴格說來是一五一本,還有一本創刊號),在十二年又六個月的時間裡,累積了一百五十本由美術編輯呈現出來的封面主題,一萬六千五百頁,九百七十多萬字,七千多張台灣表演藝術發展過程裡,曾經銘記的畫面與劇照。 作為一個接棒人,我好像不能只用看表演的心情來看這一百五十本。創刊號的《表演藝術》以「摸索與希望」探討當年的台北表演藝術生態:美籍指揮家,後半生視台灣為故鄉的亨利‧梅哲在受訪中說:「什麼是台北的表演環境?在這兒,我拿出最好的節目時不賣座,不夠好的卻可能滿座。」梅哲談的是音樂推廣與音樂落實教育的重要性。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當年說:「台灣是個獨特的地方,千瘡百孔,卻又潛力十足。我們希望這塊土地變成什麼模樣?如何整理過去的足跡,看清目前的處境,聚集眾力來發展經營?」他在說,把劇場當成生活一部分的人,在我們社會仍屬少數。 一九九二年,台灣GNP(國民生產毛額)達到二一○八億美元,平均每人所得首次超過一萬美元,超過大陸十五倍以上。在兩廳院硬體建設的烘托下,來來去去許多國際名牌音樂家與表演團體。這一年,也是台灣表演藝術在九○年的高峰期,兩岸的交流文化密切進行著,我們在大陸劇團裡進一步體驗崑、京之美。根據陸委會的統計,一九九二年大陸來台的戲曲交流人士在這一年激增至二千多人,這個攀升的走勢直到一九九五年之後便走入下坡。 經過十二年六個月,台灣表演藝術裡有多少是還在上坡,有多少已經下坡很久了?歡慶150,其實正希望「整理過去的足跡,看清目前的處境」,在文建會剛剛三天之內花掉六千多萬元,歡慶舉辦完台灣第一次的「表演藝術博覽會」之際,我似乎沒有更多可說的。謹用梅哲老前輩的自我期許來期許台灣的下一個十二年:「在音樂面前,我只能說『好』與『壞』。我所在乎的,是我指揮的樂團是否已達到能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的水準,而不是所謂『台灣的標準』。根本沒有台灣的標準。」
-
音樂
嚴酷與惆悵的生命樂章
馬勒樂曲中「身處時局巨變,不知何去何從」的特質,演奏者除了應該將樂句處理得「很滿」之外,拍子與速度也必須徐緩且穩定,然而後者對梅哲的體力是項嚴酷的考驗。
-
音樂
簡樸與強勁的琴音
從第一個樂句開始,陳必先就展現了不刻意炫耀個人技巧,不誇張虛浮感情的彈奏技法。而這正是有別於其他國家演奏傳統,而真正屬於「德國音樂」的演奏哲學。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無國界
鄕愁,對現代音樂人來說並不擔心,最起碼對梅哲、樊德生、安德石與馬大衛而言,台灣就如第二故鄕,他們在台灣工作、生活,讓「音樂」沒有國界。
-
即將上場
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向台北致敬
「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將由音樂總監曁指揮亨利.梅哲(Maestro Mazer)指揮,演出本土作曲家黃輔棠的《台灣狂想曲》及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一八一二序曲》、《斯拉大進行曲》及《花之圓舞曲》(選自《胡桃鉗》組曲)等曲目,協奏曲的部份將由鋼琴家衣愼知擔綱演出。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一首不論古典或非古典樂迷都很熟悉的曲子。相傳柴氏從菜市場一名盲丐所哼的歌得到靈感,將之改編成此曲的第一主題。曲中有優美的旋律,也有鋼琴與樂團間激烈的對抗,充滿柴可夫斯基常有的赤裸而陰鬱的情感表達。《台灣狂想曲》是黃輔棠新近的作品,由一段台灣人盡皆知的山地民謠發展而成,全曲充滿樂觀的狂想特質。
-
音樂
謝艾琳與台北愛樂
謝艾琳是一位年僅十六歲的亭亭少女,卻已獲得第一屆柴可夫斯基靑少年音樂比賽中的鋼琴首獎,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獎項。十月十日,謝艾琳與亨利.梅哲一老一少,在音樂廳共同登台,演出今年的「國慶音樂會」,曲目是莫札特的〈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揮與他的樂器
交響樂與室內樂一如大家閨秀與小家碧玉,各有風采、各有神韻,端視指揮魔棒是大筆揮灑或細心勾勒。亨利.梅哲這位曾於芝加哥帶領百人大樂團,也才率領台北愛樂赴維也納愛樂廳演出的指揮,談他對指揮這個角色的詮釋。
-
交流道
台灣/歐洲音樂直航 台北愛樂歐行隨記
一萬多公里的行程,十六天的日子,台北愛樂室內樂團,在歐洲完成了五場非常成功的演出,以及一場錄影錄音與一場小型室內樂演出。這些演出,震驚了歐洲的樂壇,也懾服了歐洲最嚴苛的樂評家。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表演藝術生態評估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音樂〉
亨利.梅哲──我想要做的,是以音樂爲主導的文化推廣運動
在音樂面前,我只能説「好」與「壞」。我所在乎的,是我指揮的樂團是否已達到能在卡内基音樂廳公演的水準,而不是所謂「台灣的標準」。根本没有什麼是「台灣的標準」。 全世界不景氣的影響之下,室内樂管絃樂團的賣座的確是不好。台北愛樂是一個完全由民間出資獨立經營的樂團,雖然有高水準的演出,但政府及有些經紀公司寧可以世界級的天價邀請國外的表演者來台,不但不給優秀的民間團體合理的補助,還控制其節目内容與演出時段。試問,那些世界級的表演者會關心這個地方嗎?政府到底該做的是什麼呢? 政府若想要推廣音樂,不應該只辦一些娛樂性高又有票房保證的音樂會,而要落實建設性的教育工作。台灣比美國在這方面佔優勢的地方,是台灣有美國所没有的「音樂課」及一些優秀的音樂學校。這是一個長久的教育方案,讓孩子們了解什麼是布烈頓靑少年管弦樂入門,什麼是奏鳴曲的樂章,讓真正有天份的年輕音樂家,能在没有背景的條件下累積豐富的舞台經驗。我想要再做的,是以音樂爲主導的文化推廣運動,那才是這塊土地最需要的。當我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時,我曾爲高中生、小學生辦過音樂營,結果連紐約愛樂、波士頓交響樂團的人都慕名而來。可是,這裡的環境還不能提供一個空間來做,令人痛心。 你問我什麼是台北的表演藝術環境?我最近最好的一場音樂會,在顛了十多個小時車程後到達的台東,觀衆只有一百三十四人。最精緻最好的音樂賣座不佳,而我自認爲不好的節目卻常滿座。這是整個系統模式的問題,台北也是一樣。 (陳怡如 採訪整理)
-
觀察站 Review
八月的協奏曲
七、八月間國家音樂廳休館,使每年暑假隱然成爲兩段樂季的區隔。復館的短短半個月間,台北市交、高雄市交、台北愛樂先後登台,每個團體都有發奮圖强、相互較勁的態勢。若再加上九月登台的聯管、省交和外國樂團,相信愛樂者透過不同樂團特色、指揮風格的比對,對管弦樂藝術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之夜/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德弗札克<狂歡節序曲>、浦羅高菲夫:<第五號交響曲>。《許斐平鋼琴》,狄沃夫指揮台北市交,八月十八日 首先登場的是台北市交《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之夜,獨奏由福建籍鋼琴家許斐平擔任,指揮則是美國指揮家蓋瑞.狄沃夫。這首優美抒情的作品不但充滿繁複的鋼琴技巧,也展現豐富多彩的管弦樂色彩。狄沃夫的指揮流露學院派氣息,動作小而謹慎,樂曲處理傾向保守。使得這首活潑中帶點潑辣的作品(下半場普羅高菲夫交響曲亦同)表情動態稍顯不足。這種特質從一開始的序奏就出現,四個漸强斷奏顯得不夠俐落,音量變化和合奏力度不夠豐沛。許斐平的表情處理非常精緻,力度稍輕,斷句平緩,不誇大對比。有些强音斷奏稍顯不夠果斷,音色有點濁。但是他的慢板則柔美合宜,朗朗如歌而不致濫情。整體結構尚稱緊密工整,樂團節奏偶而和獨奏不能緊密契合,是一小瑕庇。市交樂手的表現則維持一般水準。 《綺音的邀約》/韓德爾:<雙簧管協奏曲>、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第十二號>、舒伯特:<交響曲第五號>、蔡興國雙簧管,徐頌仁指揮高雄實驗交響樂團,八月二十五日 高雄市交去年七月才改制爲高雄實驗交響樂團,由業餘晉升爲職業團體。當晚是由該團樂手組成的二十五人室内管弦樂團演出,弦樂編制爲六、四、四、四,演出曲目則是由巴洛克到浪漫的中小型管弦樂。不過以當晚弦樂精銳羣的表現來看,該團詮釋能力有限。其韓德爾雙簧管協奏曲幾乎是可以完全稱道的,聲部均衡是最大優點,優雅流暢的旋律線令人感到輕鬆舒暢。莫札特鋼琴協奏曲則略嫌粗糙,獨奏兼任指揮時,樂團顯得不夠自發性。到了舒伯特就顯現重重漏洞了,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