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艾琳(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推廣組 提供)
音樂 演出評論/音樂

謝艾琳與台北愛樂

謝艾琳是一位年僅十六歲的亭亭少女,卻已獲得第一屆柴可夫斯基靑少年音樂比賽中的鋼琴首獎,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獎項。十月十日,謝艾琳與亨利.梅哲一老一少,在音樂廳共同登台,演出今年的「國慶音樂會」,曲目是莫札特的〈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

謝艾琳是一位年僅十六歲的亭亭少女,卻已獲得第一屆柴可夫斯基靑少年音樂比賽中的鋼琴首獎,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獎項。十月十日,謝艾琳與亨利.梅哲一老一少,在音樂廳共同登台,演出今年的「國慶音樂會」,曲目是莫札特的〈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

《國慶音樂會》

10月10日

國家音樂廳

梅哲指揮台北愛樂演出過多次的莫札特,其流暢自然的風格,一直是典範級的演奏。第一樂章,梅哲以稍慢的速度開始,而謝艾琳以相對較快的速度承接,然後展開她輕柔順暢的樂句,梅哲並未倚老賣老,仍配合著謝艾琳。由於她並非火光四射的個性化演奏家,因此梅哲也壓抑著樂團,使得此曲的演奏減少了光澤,第二樂章迷人的主題,也顯得有些機械化,第三樂章的速度較一般熟悉的稍慢些,但仍不失順暢。謝艾琳以如此的年紀,能不懼挑戰,穩定、柔順地傾洩出莫札特的天才;只是,仍未聽得出其風格,在順暢中缺少了明確的樂句交待,使得本曲少了活潑的性質。至於梅哲的台北愛樂,配合多於詮釋,異於他們以往的莫札特。

而當晚台北愛樂所演奏的大型曲目也許更値得一提。台北愛樂在九月舉行一場「柴可夫斯基之夜」,今晚又選擇了柴可夫斯基《天鵝湖》選曲。音樂的速度降緩且力道加重,在第二幕第十景「情景」梅哲揮出巨大感性的情境,令人動容。然而依此推展到「圓舞曲」、「匈牙利舞」等段落,就有些「跳不動」的感覺。以舞曲來看,如此沈重的舞步,不免有所遲疑,若以管弦樂來看,可發現梅哲的柴氏觀點大異於他處理莫札特時的發乎自然,反倒是精心雕琢,意欲刻骨銘心。

該晚的重頭戲是布拉姆斯的第一號交響曲,國內的樂團也曾演出過,但多不能展現出這首被譽爲「第十號交響曲」的偉大。梅哲勢必要備加辛勞指導成員不定的台北愛樂;果然連在指揮台上,梅哲都更加細心的注意到樂曲每一部分的發展,使得當晚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成爲國內最佳的一次演出。第一樂章以定鼓加弦樂塑造出一股不安的氣氛,梅哲並未刻意讓這一樂章突顯出鏗鏘交錯的激情;在第二、三樂章也都是結實的古典型態。最精彩的是在第四樂章,梅哲揮畫出一幅英雄再起的雄心壯志,各部均保持最佳的平衡狀態,完完全全的和諧及通力合作,加上梅哲最後一些留白式的處理,至此,不得不相信此曲堪能列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之後。

自從台北愛樂自歐洲返國後,看過他們幾次不同風貌的演出,反而使我無法掌握梅哲的眞正特質。他的風格在不同的作曲家上會出現不同的個性。當演出蓋西文時,他是道地的美國人,樂觀自由,遇到柴可夫斯基,他極力挖掘柴氏的悲沈面;而詮釋布拉姆斯,卻是古典、啓發式的;但無論如何,聽衆常可在他及台北愛樂的演出上,獲得很多,不止在音符上,而是在心靈上。擴編後的台北愛樂,由於不是常態,因此並不及小編制時的高水準,但這樣的演出,仍是値得期待。

 

文字|蔡登法 樂評人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