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紙風車劇團

相關文章 33 篇
  • 《哪吒鬧龍宮》以現代劇場形式帶領孩子認識傳統藝術。

    紙風車《哪吒鬧龍宮》 1月13、14日兩廳院藝文廣場免費觀賞

    紙風車劇團2023年《哪吒鬧龍宮》,原訂於1月14日演出,文化部與紙風車為了孩子們可以安心看戲,宣布1月13日緊急加演一場。紙風車這幾天密切關注天氣消息,預報顯示週六晚間約90%的下雨機率,掛心孩子們無法在下雨的天氣自在的看戲,因此,緊急協調各部門單位調整工作行程,增加工作,連夜彩排,讓週五加演可以順利舉行。

    文字|張震洲
    2023/01/13
  • 《哪吒鬧龍宮》排練。

    紙風車30周年大戲《哪吒鬧龍宮》 喚起傳統文化藝術記憶

    紙風車劇團將於3月推出全新製作《哪吒鬧龍宮》,2月15日開始會員預購,短短4日2000張票券旋即完售;紙風車再推出加演場次,3月10日中午開賣10分鐘幾乎完售,僅剩零星單一座位,紙風車劇團表示萬分感謝北部觀眾的支持。

    文字|張震洲
    2022/03/10
  • 優人山上劇場火災。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吳岳霖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燃燒中的紙風車劇團八里倉庫與工廠。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疫波未平 祝融再起

    肺炎疫情,是帶給全人類的浩劫,也迫使我們去正視所處環境,並嘗試做出反應。而紙風車劇團在解封前夕遭遇的這場大火,看似劇團自身的劫難,但小則關乎劇團倉儲、排練場等問題,大則反映台灣劇場甚至是藝文創作環境的生存危機。天災還人禍,實則難分,但直指積習已久卻至今未解(甚至無力解決)的台灣劇場生態、環境與體質。

    文字|吳岳霖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林于竣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紙風車劇團編導暨副團長

    林于竣 「不」堅持 一切都為了演出

    從求學時期的留級生,到在劇場裡找到自己揮灑的所在,被稱為「小開導演」的林于竣從大學就加入綠光劇團,後參與紙風車劇團,擔任過多樣職務,編導演皆勝任。他強調自己都在做中學,一再強調舞台呈現的成就都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所有的修改、意見都是以演出為依歸,這樣的態度,與其說是他在劇場裡廿餘年的「堅持」,或許應該說是「不」堅持。

    文字|陳茂康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紙風車劇團的新戲《小小人國奇遇記》
    即將上場

    紙風車劇團《小小人國奇遇記》

    甫成立即活躍於兒童劇場的紙風車劇團,一月份又將推出新戲挑戰觀衆的想像力。 《小小人國奇遇記》帶有結合音樂、戲劇、舞蹈元素的濃厚色彩。整場演出分成三部份:《奇妙的身體》藉由不停地走路、刷牙、跳躍、打字、切菜的動作,在強烈有趣的音樂節奏中,表現生活中有趣的小細節,以及個體與群體間相互關係的微妙性。 《小小人國奇遇記》敍述格列佛再度回到小人國,但這次他遇到了瑪丹娜等人,和上一次所認識的可愛小人們完全不同。紙風車劇團將以造型特殊的「雜物偶」,邀請觀衆同遊新版小人國。 《發條紅髮ㄉㄡˇ ㄌㄨㄟˊ ㄇㄧ》則表現兒童夢幻繽紛的想像世界,是一個描述孩童內心夢幻世界的兒童歌舞劇。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7期 / 1995年01月號
  • 《鱷魚在唱歌》要讓小朋友看過就會自己表演、自己唱。
    即將上場

    《鱷魚在唱歌》

    《風動紙風車.鱷魚在唱歌》好長的名字啊!其實在這一齣戲裡,不但有「紙風車」極具新意又可愛活潑的特色,還有風動舞團別樹一格的現代舞蹈風格。希望能在紙風車的兒童戲裡,加入另一種風格的氣質,好帶給大小朋友更多不同風味的想像空間! 鱷魚究竟會唱什麼歌,會跳什麼舞?戲/舞碼包括《一 一ˊ一ˇ一ˋ》、《三個強盜》、《離家出走》、《石頭心》、《嚇嚇鼓》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 「美國巫婆不在家」
    即將上場

    美國巫婆不在家

    「美國巫婆不在家」精選美國叔叔(李永豐)作品精華組合,由活潑逗趣的《巫婆不在家》開始串聯起,接著有《動作與聲音》、《起床號》、《小口袋》、《手指交響曲》、《藍騎士與白武士》、《賣芭樂》及《歡樂中國節》等,藉由舞蹈音樂、燈光、美術及編導的創意結合,帶給小朋友藝術與娛樂兼具的夜晚!紙風車劇團五年來一直努力推動國內兒童戲劇多元、精緻化的發展,期望大小朋友除了「看」一齣戲之外,更能激發劇場中漫無邊際的想像空間。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64期 / 1998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紙風車劇團《我們一車都是牛》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那麼牽到巴黎呢?塞納河畔游了一趟,又從巴黎回台灣,還是不是原來那一頭牛呢?今年年初紙風車劇團應文建會及巴黎中華文化中心之邀,演出《牛的禮讚──牛牽到巴黎還是牛》,牛年將盡,國家戲劇院讓這齣戲呈現在台灣觀衆眼前,以生肖主題結合諸多關於「牛」的素材,情節雖未連貫,中西古今熱鬧景象,一致緊緊扣住主題發揮。 戲中的〈鬥牛陣〉、〈農夫與老牛〉,一片田園景緻、鄕土質地,三、四十歲的父母成長在那個年代,對農家的情感很自然地被喚起。〈牛魔王〉、〈五彩神牛〉、〈對牛彈琴〉、〈庖丁解牛〉、〈歡樂台灣牛〉等段落,則是運用中國古老神話傳說,或成語新詮或漫無邊際地想像,以大型花燈、各式偶物配合眞人演出。〈迷宮怪獸〉、〈宙斯與白牛〉將希臘神話的迷離變幻,以屛風、大偶、燈光等素材呈現在舞台上。尤其〈迷宮怪獸〉有牛頭人身的食人怪物,當成祭品的少年踏入迷宮步上獻祭之路,情節相當剌激緊張。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紙風車劇團推出《兔子不吃窩邊草》

    一隻聰明、自信又有點驕傲的兎子,從小被兩個超級迷糊的父母領養,而生活中兩個大人常發生一連串被門夾到、被開水燙到的危險事件,機靈的小兎子,常常「苦口婆心」的提醒他的父母,亦敎他們正確的急救方式及生活注意事項,也因此讓小兎子變得非常的驕傲和自負,所以最厲害的巫師「巫頂」先生,爲了要改變小兎子不好的個性,決定要去當小兎子的家庭敎師;在巫頂帶領著小兎子經歷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與「龜兎賽跑」等,一個一個關於兎子家族的故事之後,小兎子變得非常沮喪,從而開始思念起自己的母親,他帶著母親遺留的信物「兩張車票」,開始前往母親住的地方尋找自己的身世。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戲劇

    紙風車劇團

    「銀河天馬」是紙風車自鼠年以來所製作的第七部生肖兒童劇,也是劇團成立十週年的重頭戲,劇中這匹馬又老又瘦,卻是男主角唐吉軻德最知心的好友。該劇編導李永豐說,西班牙作家塞凡提斯寫了兩版《唐吉軻德》 Don Quixote,「銀河天馬」則是自創的第三版本,劇中唐同樣帶著家僕桑丘挑戰風車,上天下地尋找夜明珠,不同的是舞台劇多了傳達夢幻騎士精神的眞實道具,從旋轉舞台、光影設計到各式各樣的大型偶,舞台上的演員可以真的天馬行空起來。 値得一提的是,像空飄氣球所展現的「四頭龍」、運用移動式的星河創造充滿科幻感的「時間之河」,以及結合多媒體星星燈等特殊舞台設計象徵美麗的銀河等,都是本劇將令人驚艷的奇幻經驗。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 《巫頂環遊世界II》
    親子新訊

    巫頂環遊世界 帶你逛「一千零一夜」

    紙風車劇團推出「巫婆系列」第六檔製作《巫頂環遊世界II》,延續去年跟巫阿嬤環遊世界回來之後,巫頂就滿心期待著可以再到童話世界裡去遊歷探險,並不時吵著要巫老師帶他去環遊世界,透過四個段落:〈音樂家的故事〉、〈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南極有頭北極熊〉、〈世界真奇妙〉,巧妙地帶出各種不同的世界風情,引導孩子進入不同的故事及文化風情,強調不同的表現形式;結合舞蹈肢體、音樂節奏、戲劇、幻燈劇以及黑光劇,將日常生活中有趣的題材,藉由舞蹈、音樂、燈光、美術,以及創意的編導,變成藝術性與娛樂性兼顧的兒童戲劇。(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跑吧!小豬》是在冒險中成長的超現實寓言。
    親子新訊 紙風車劇團十二生肖系列最終篇

    《跑吧!小豬》夢境冒險,尋回勇氣

    繼民國八十五年首推十二生肖系列兒童劇《貓捉老鼠》、傳統新編《白蛇傳》、經典創新《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國奇遇》膾炙人口至今,最後一部作品《跑吧!小豬》,紙風車劇團獻給孩子們的禮物是有如紀錄片《翻滾吧!男孩》的精神:孩子因夢想而勇敢,讓孩子都能勇敢地面對問題,用愛克服內心的恐懼。 故事主角小朱是個單親家庭的小孩,他抱怨在天堂的爸爸是「豬頭」,沒料到在夢境掉入陌生時空,不單自己變成了小豬,還與孩提時代的父母一同展開冒險旅程。鋼架舞台設計出的炫奇歷險情境中,小豬要對抗山神、過獨木橋、解救化成獅子的爸爸。他看到父親原來也是脆弱的,不禁生出同理心,化解困難營救父親。回到現實中的小朱,與妹妹將綁在氣球上的信件遙寄爸爸,他相信愛與勇氣的力量永遠陪著他。 小朱變成小豬的特殊意涵在於當孩子成為少數或異類時(如單親家庭),如何學習喜歡自己、自我悅納?《跑吧!小豬》陪伴那些單親孩子,體認小朱可以勇敢自愛,運用生活小百科突破難關;也告訴雙親家庭的小孩,體諒身邊不一樣的同伴。豬年扮小豬,這是在冒險中成長的超現實寓言。(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71期 / 2007年03月號
  • 《太陽王國歷險記》以后羿射日為藍本,建構出仿如太空探險的奇幻旅程。
    親子新訊

    神話奇幻怪物 這回跳上觀眾席!

    結合中國神話與愛情故事、多媒體舞台效果與黑光劇,紙風車劇團的《太陽王國歷險記》以后羿射日為藍本,建構出仿如太空探險的奇幻旅程。故事發生在洪荒之初的笑笑族,原本輪流照耀的太陽,居然同時出現。起因是其中一個太陽王子愛上春神,另五個太陽王子欲幫忙追求,卻造成天氣酷熱,農作枯死。人們將太陽全數射下,大地又變成冰冷黑暗。此時族中勇者出發尋找太陽王,想讓陽光重回大地,四季恢復運轉,途中遇到巴塞星怪、海底大怪物,艱難挑戰考驗著他們的勇氣與信任。 三個舞台場景分別是笑笑族村莊、海底世界、與太陽王國,多媒體效果由鏡框式舞台延伸至觀眾席,八大行星空飄於頭頂,令人置身銀河系;多重投影與角色實體輪番交替,如真如幻的怪物與觀眾有著意想不到的互動,加上有如星際大戰的磅礡音樂、炫目聲光與服飾色彩,東方神話與西方奇幻在此交織出亙古又新穎的趣味。(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藝號人物 People 紙風車基金會執行長

    李永豐 在小孩純真眼裡 發現另一種觀看的方式

    做完了「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休息沒多久,李永豐又啟動了「368 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雖然要卯勁募款有時又得賠錢演出,但李永豐仍堅持做下去。這個來自嘉義鄉下庄腳囝仔,到現在還是滿嘴髒話草根味十足,但卻是道地的文青,難忘藝術給他的感動,他自知做不成藝術創作的「大咖」,那就把那些關於藝術的大大小小感動帶進每個生活的時刻吧!

    文字|李岳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 劇場快門

    紙風車劇團演出後台

    攝影:劉振祥 時間:二○一○年

    文字|劉振祥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復刻選文 藝次元曼波

    恩客與酒家女—台灣歐吉桑的情與義

    紙風車劇團執行長辦公室裡頭,招呼客人的不是咖啡茶水,而是檳榔、香菸、和烈酒。吳念真和李永豐,兩位台灣歐吉桑才剛在沙發上坐定,就開始相互吐槽、把訐譙當親熱,台味十足,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南部阿公家,夜晚的四合院稻埕上,邊喝茶、邊聽AM電台的賣藥廣播、邊訐譙時政的那些叔叔伯伯們。

    文字|廖俊逞、黃琬棋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 紙風車劇團的演員在台上賣力演出,台北啓智學校的學生在台下除了認眞觀賞之外還積極參與,常忍不住跑上台。
    愛戲一族

    給一個愛戲的機會

    此次第二屆「靑少年戲劇推廣計畫」加入了特殊敎育,讓啓聰、啓智的學生,在平時接受一般性技能的課程之外,也可以接觸具多元啓發性的戲劇。

    文字|祁雅媚
    第65期 / 1998年05月號
  • 王世信為《白蛇傳》設計各式燈偶造型。
    台前幕後

    最「亮眼」的白蛇與許仙

    走進位於重慶南路的排練場,導演王力安與二十多位建教合作的南強工商影視科的學生,正揮汗練習操作著高達兩公尺的巨型花燈偶:在一片黑暗中, 燈偶乍然亮起,「法海」的頭、頸、手、腳等細部關節,也隨著操偶學生的動作,栩栩如生地搖頭晃腦起來。

    文字|黃淑綾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薪傳歌仔戲團的《烏龍窟》是全新架構的故事,角色塑造相當典型化。
    戲曲

    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

    對孩童而言,「傳統」根本是一個遙遠的名詞,所以,在劇作品質的甄選上,應該更嚴謹審愼的篩選把關,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不要扼殺小觀衆們享受「童趣」的權利,但是又需要具有超前的意識,深入淺出地設定主題立意;再者也能巧妙組合各種藝術手段,從傳統中蛻變創新,讓舞台投射出各種能量。

    文字|蔡欣欣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焦點專題 Focus

    李羿璇:「希望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戲劇

    想笑就笑吧,走進假的園區來場真實的交流

    《泰雅文創精神劇場》
  • 香港

    防疫鬆綁後,表演藝術界終於展現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