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風車劇團
-
焦點專題 Focus 默默為表演藝術付出的人
志工的真心話&答客問
人們真的能夠毫無條件地付出嗎? 在啟動這個專題以前,各種常見的疑惑鋪在眼前,例如:志工是退休才能做的選擇嗎?志工是為了某些利益而行動嗎?志工難道是時間太多不知道如何花用嗎? 諸如此類,各種問句聽起來雖然刺耳,卻也是這次受訪的志工們經常聽到的詢問。然而實際走訪不同場館、認識戲劇節或團隊的幾位志工後,還真是全面性地顛覆了這些疑問。 原來,正是因為時間寶貴,所以才選擇成為志工。 生命中有太多人要你朝一個明確的目標筆直向前,但志工不然,志工的目標不再彼方,而在自己的胸臆之間。 兩廳院的導覽志工姜佩德,依循母親的建議,亦步亦趨地踏上與母親彷彿的志工之路,她說認為這是少數可以讓自己忘記身分地位的存在,不用執著於「我是誰」,而是把心意放在觀眾身上;另一位兩廳院志工耿豫安甚至將志工看作一種叛逆的舉動,他說:「我認為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啊!」又或者是,年僅20歲出頭的李思緯,早在高中時期就加入志工行列,甚至在北藝中心尚未啟用前,就帶著工地帽認識場館,如今已是元老級的導覽志工;而草草戲劇節的賴宥任,更是在投入之後,發願:「只要這個活動繼續辦下去,我就會每年參加,每年付出。」最後,聊到紙風車劇團,他們的志工甚至不是主動對外招募,而是由一群追著紙風車表演的「追風者」自行組織,每每活動將至,不必團隊提醒,就開始彼此確認「排班時間」。 身為志工的他們,多有其本職,或者從商,或者教育,或者還在追尋生活的意義。然而,成為志工的共通點,甚至不是因為「對於表演藝術的熱愛」有多深切,倒不如說,是因為懷抱著對生活的愛吧? 想把時間花在自己真的喜愛的事情上,無論是那件事情是對於建築的欣賞,對於辦活動的熱忱,或是其他。本次的專題,我們從5位受訪者身上,邀請讀者從另一個面向,看見愛的本質。
-
焦點專題 Focus 紙風車劇團志工
涂宥柔:成為「追風者」,跟著演出就像追隨慶典
紙風車劇團的志工們,有一個很美的名字,稱作「追風家族」,而涂宥柔正是這個家族的元老級人物。 一開始,他們只是一群單純的「追風者」,顧名思義,就是「追著紙風車」巡演的人。「像是我們是住苗栗,但如果知道彰化哪一週有活動,就會帶著孩子南下,玩個兩天一夜。」涂宥柔說,回憶這些年走訪台灣各地的旅遊經驗,幾乎都是以紙風車為座標,南北各處旅行。 因為「順道」,就成了追風家族 倒是,追風者怎麼就成為了志工了呢?起因非常單純,「其實看戲看久了,跟工作人遠都會認識。有一次我到現場,看到工作人員還在排椅子,一群小女生在搬很重的東西,我跟先生就主動過去幫忙。」涂宥柔聊起這些經驗,不像是在談志工的義務,反倒都是非常自然的反應,都是日久生情後的順手,其他像是「順道站個服務台賣東西」、「順道與其他的追風家庭成為好友」 一切都發生得太自然了,「久而久之,我們有一批固定會早早到現場看戲的家庭,不約而同幫忙起來。彼此的孩子就在一旁遊戲,大的照顧小的,好像每個人都很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情一樣。」 於是乎,這份自然的情誼,先是成立了臉書社團,進而加LINE常保連繫,成為了一個由看戲成員自行發起的活動。乃至後來紙風車劇團正式為其掛名,追風者開心不已,「能穿著紙風車的衣服,我們都感到與有榮焉!」涂宥柔說。
-
攝影手札
金門來了眾志成城的老虎
晚風徐徐的夜,金門大橋邊,紙風車劇團熱鬧上演《武松打虎》。 晚餐後,人們攜家帶眷走出家門,自備座墊的,讓孩子坐在肩上的, 親朋好友一群一群坐在馬路邊的, 一起享受在自己的家鄉熱鬧開心的看戲時光。 一位牽著小孩的觀眾在演後人潮漸散時,經過蹲著拍照的我,對我比了個讚, 滿臉笑容地說:謝謝你們把這麼精采有趣的表演帶來這裡。 被誤以為是工作人員的我,有點錯愕但也與有榮焉。 憶起自己看戲滿足時,也是對呈現一切的人,萬分感謝在那短暫的時光努力工作的人們。
-
紙風車平安大戲《順風耳的新香爐》為城市舞台慶開幕
紙風車劇團2023年平安大戲《順風耳的新香爐》,7月28日至30日為城市舞台「40周年開幕演出系列活動」首檔演出。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處長林信耀表示:「在城市舞台40周年,劇場重新啓用,歡樂迎新,風華再現,由紙風車演出平安大戲《順風耳的新香爐》,別具意義,同時也是吉利的象徵。」週五首演當日晚上6點半開始,紙風車更安排精采熱鬧的開幕活動,迎接第一批觀眾進場看戲。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羅北安X任建誠X余浩瑋
要學習溝通與改變的,是成年人
從「超級蘭陵王青少年創意短劇大賽」(後簡稱「蘭陵王」)到「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後簡稱「花樣」),開啟青少年參與戲劇、接觸藝術的一個契機,不管他們未來是否成為劇場從業人員,多半會因為自己曾參與過而成為忠實觀眾,甚至打開他們面對生命成長的角度與方法。 本期雜誌邀請客座總編輯、同時也是現在舉辦「花樣」的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盟主余浩瑋,與過去一路陪伴「蘭陵王」成長的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曾擔任「蘭陵王」長年評審的羅北安,既回溯過去這些比賽的過去,以及自己成長的過去也回應現在,繼續思考青少年的戲劇教育如何有其他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困惑與懷疑,不該是青春期的主旋律
身處在身心變化急速、頻率豐富振動階段的台灣青少年,主體的需求(關於未來的徬徨、人際相處互動、外在條件比較、自我情緒梳理等)被忽略卻是長久以來的現象。工商發展的現代社會,多數大人忙碌於工作,親子之間有質感的溝通很多時候成了奢求,走進青少年心中的途徑布滿障礙與困難,網際網路科技化的當代,人和人之間的疏離感讓我們活得愈來愈像一座孤島。 相對於過去,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已有180度的翻轉,要求青少年努力讀書、考試找個好工作,已經不能當作成長的單一途徑或追尋目標。當每個人不再一模一樣了,原本內化在心中的各種規矩可能已無法適用,我們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面對生命各種不同的大哉問? 現今的青春學子只要透過網路或手機就能探索許多未知的領域,「抖音一響,父母白養」這句玩笑話除了消遣與挖苦,也似乎成了預言般的隱憂。因為看見孩子們離不開手機,而開始擔心他們過度沉迷、擔心與現實生活失去連結甚至因此感到焦慮。如何讓青少年不在茫茫網海中的花花世界裡迷失方向,確實也成為現代文明的一道新題,等著我們來面對並化解。 其實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就如同這幾年人類面對COVID-19一樣,封控、清零並不是對應的方法,我們該如何和引導孩子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裡與網路科技共存,需要的是環境能給予理解、接納與陪伴。面對病毒我們可以用疫苗來製造抗體來保護;建立青少年良善與正向的價值觀,從教育開始、從藝術著手或許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解方。 說到接觸藝術,同溫層之外的多數人仍會有憂慮,但我們可以靜下來思考,擔心孩子接觸藝術會影響正規課業,或是害怕孩子們會把藝術當作生涯發展的選項。在國民教育裡安排體育課的重點,是在建立運動的習慣與保持身體基礎的健康動能,從不是為了要把孩子們當作職業運動員來栽培若我們用看待體育課的相同角度來看待藝術課程或社團活動,會不會有更多不同的理解與可能? 藝術是成長的媒介,課本之外才是生命真正的考題 台灣的青少年戲劇活動蓬勃發展源於1998年文建會主辦的「青少年戲劇推廣計畫」,推動者吳靜吉博士認為當時成人劇場與兒童劇場的發展已非常穩健,但屬於青少年的東西是相對弱勢,因此吳博士提供了一個概念:「讓青少年用自己的話來演自己的故事」。 直至
-
紙風車《哪吒鬧龍宮》 1月13、14日兩廳院藝文廣場免費觀賞
紙風車劇團2023年《哪吒鬧龍宮》,原訂於1月14日演出,文化部與紙風車為了孩子們可以安心看戲,宣布1月13日緊急加演一場。紙風車這幾天密切關注天氣消息,預報顯示週六晚間約90%的下雨機率,掛心孩子們無法在下雨的天氣自在的看戲,因此,緊急協調各部門單位調整工作行程,增加工作,連夜彩排,讓週五加演可以順利舉行。
-
紙風車30周年大戲《哪吒鬧龍宮》 喚起傳統文化藝術記憶
紙風車劇團將於3月推出全新製作《哪吒鬧龍宮》,2月15日開始會員預購,短短4日2000張票券旋即完售;紙風車再推出加演場次,3月10日中午開賣10分鐘幾乎完售,僅剩零星單一座位,紙風車劇團表示萬分感謝北部觀眾的支持。
-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疫波未平 祝融再起
肺炎疫情,是帶給全人類的浩劫,也迫使我們去正視所處環境,並嘗試做出反應。而紙風車劇團在解封前夕遭遇的這場大火,看似劇團自身的劫難,但小則關乎劇團倉儲、排練場等問題,大則反映台灣劇場甚至是藝文創作環境的生存危機。天災還人禍,實則難分,但直指積習已久卻至今未解(甚至無力解決)的台灣劇場生態、環境與體質。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紙風車劇團編導暨副團長
林于竣 「不」堅持 一切都為了演出
從求學時期的留級生,到在劇場裡找到自己揮灑的所在,被稱為「小開導演」的林于竣從大學就加入綠光劇團,後參與紙風車劇團,擔任過多樣職務,編導演皆勝任。他強調自己都在做中學,一再強調舞台呈現的成就都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所有的修改、意見都是以演出為依歸,這樣的態度,與其說是他在劇場裡廿餘年的「堅持」,或許應該說是「不」堅持。
-
藝號人物 People 紙風車基金會執行長
李永豐 在小孩純真眼裡 發現另一種觀看的方式
做完了「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休息沒多久,李永豐又啟動了「368 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雖然要卯勁募款有時又得賠錢演出,但李永豐仍堅持做下去。這個來自嘉義鄉下庄腳囝仔,到現在還是滿嘴髒話草根味十足,但卻是道地的文青,難忘藝術給他的感動,他自知做不成藝術創作的「大咖」,那就把那些關於藝術的大大小小感動帶進每個生活的時刻吧!
-
劇場快門
紙風車劇團演出後台
攝影:劉振祥 時間:二○一○年
-
復刻選文 藝次元曼波
恩客與酒家女—台灣歐吉桑的情與義
紙風車劇團執行長辦公室裡頭,招呼客人的不是咖啡茶水,而是檳榔、香菸、和烈酒。吳念真和李永豐,兩位台灣歐吉桑才剛在沙發上坐定,就開始相互吐槽、把訐譙當親熱,台味十足,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南部阿公家,夜晚的四合院稻埕上,邊喝茶、邊聽AM電台的賣藥廣播、邊訐譙時政的那些叔叔伯伯們。
-
藝@書
若藝術形於閱讀、成於書
表演藝術在舞台上奪彩一時,但要轉換成書,就又是另一項藝術。近期剛好有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金枝演社與紙風車劇團的相關出版,從歷史、私人情感與事件記錄等角度切入,呈現了三場精采的紙上表演。
-
專題
簡志忠
身為出版人,近來卻跟著紙風車劇團「319鄉村藝術工程」南北跑的簡志忠,認為公司是個「道場」,大家來修集體禪,沒有禪師,彼此互相影響。上班時好好上班,休假時用力玩,看看世界之美。「出版事業是心靈事業,如果能因此讓同仁的氣度更加恢宏,對公司也是一大利多。」
-
親子新訊
神話奇幻怪物 這回跳上觀眾席!
結合中國神話與愛情故事、多媒體舞台效果與黑光劇,紙風車劇團的《太陽王國歷險記》以后羿射日為藍本,建構出仿如太空探險的奇幻旅程。故事發生在洪荒之初的笑笑族,原本輪流照耀的太陽,居然同時出現。起因是其中一個太陽王子愛上春神,另五個太陽王子欲幫忙追求,卻造成天氣酷熱,農作枯死。人們將太陽全數射下,大地又變成冰冷黑暗。此時族中勇者出發尋找太陽王,想讓陽光重回大地,四季恢復運轉,途中遇到巴塞星怪、海底大怪物,艱難挑戰考驗著他們的勇氣與信任。 三個舞台場景分別是笑笑族村莊、海底世界、與太陽王國,多媒體效果由鏡框式舞台延伸至觀眾席,八大行星空飄於頭頂,令人置身銀河系;多重投影與角色實體輪番交替,如真如幻的怪物與觀眾有著意想不到的互動,加上有如星際大戰的磅礡音樂、炫目聲光與服飾色彩,東方神話與西方奇幻在此交織出亙古又新穎的趣味。(周倩漪)
-
親子新訊 紙風車劇團十二生肖系列最終篇
《跑吧!小豬》夢境冒險,尋回勇氣
繼民國八十五年首推十二生肖系列兒童劇《貓捉老鼠》、傳統新編《白蛇傳》、經典創新《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國奇遇》膾炙人口至今,最後一部作品《跑吧!小豬》,紙風車劇團獻給孩子們的禮物是有如紀錄片《翻滾吧!男孩》的精神:孩子因夢想而勇敢,讓孩子都能勇敢地面對問題,用愛克服內心的恐懼。 故事主角小朱是個單親家庭的小孩,他抱怨在天堂的爸爸是「豬頭」,沒料到在夢境掉入陌生時空,不單自己變成了小豬,還與孩提時代的父母一同展開冒險旅程。鋼架舞台設計出的炫奇歷險情境中,小豬要對抗山神、過獨木橋、解救化成獅子的爸爸。他看到父親原來也是脆弱的,不禁生出同理心,化解困難營救父親。回到現實中的小朱,與妹妹將綁在氣球上的信件遙寄爸爸,他相信愛與勇氣的力量永遠陪著他。 小朱變成小豬的特殊意涵在於當孩子成為少數或異類時(如單親家庭),如何學習喜歡自己、自我悅納?《跑吧!小豬》陪伴那些單親孩子,體認小朱可以勇敢自愛,運用生活小百科突破難關;也告訴雙親家庭的小孩,體諒身邊不一樣的同伴。豬年扮小豬,這是在冒險中成長的超現實寓言。(周倩漪)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喬遷 一月十二日盛大開幕 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將於國家戲劇院地下層重新開幕,於本月十二日至二十七日,邀請民眾免費參觀體驗,共同歡慶喬遷之喜。整合期刊中心及視聽中心後 的圖書新館,將有兩百種以上的表演藝術期刊可供詢覽、開架呈現會員們最愛、借閱率最高的一萬九千片CD,並新增「旅遊.藝文資訊專區」,進一步延伸表演藝 術愛好者的視野。 為了解決會員們長久以來奔波音樂廳期刊中心及戲劇院視聽中心的不便,兩廳院著手進行整合館藏,選定戲劇院地下層成 為表演藝術圖書館新據點,館藏包括音樂、戲劇、舞蹈、舞台、劇場管理等主題相關資料,並蒐整歷年來的自製節目海報、節目單、錄影帶及數位光碟,內容專業豐 富,提供會員們更迅速親切的服務。(鄭淑瑩)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以「G:Box-童遊貨櫃」為主題 「貨 櫃藝術」很能夠凸顯高雄作為一個海港城市的特色,兩年一次的雙年展,也吸引了國際的目光,今年的貨櫃藝術節,即日起到一月十五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東側綠 地開展,本屆以「G:Box-童遊貨櫃」為創作主題,計有美國、日本、德國、奧地利、台灣藝術家之十二件作品參與展出。每個貨櫃都展現出一個天地,運用貨 櫃的特性與材質建構起這場藝術嘉年華。(田國平) 國美館「紙風車繪本館」打造全世界前所未有「情境閱讀空間」 台 中國立台灣美術館與紙風車劇團合作,突破過去的經驗,以裝置藝術的觀念設計、結合戲劇與故事的情境、以繪本閱讀為主題,在國美館中設計了「紙風車繪本 館」,去年十二月廿四日下午二時開幕,為期一年。不但是個世界性的創舉,更是台灣推動創意產業新創意。用載滿「九輛十五噸卡車」的裝置景觀,八大主題區、 約一百五十坪情境空間,打造一個讓小朋友愛上閱讀的童話王國。(田國平)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國際競圖,伊東豐雄獲首獎並取得設計監造權 台 中大都會歌劇院建築設計的國際競圖,在包含劇場導演賴聲川在內的六位來自四個國家的評審選拔後,由仙台媒體館的建築師伊東豐雄出
-
親子 「巫頂」系列第六集,跟著巫老師環遊世界
「巫頂」奇幻旅行團就要出發!
在歷經上回的環遊世界,巫頂吵著巫老師再帶他出門看看世界,所以今年會看到導遊格列佛帶隊一遊小人國,看看阿里巴巴用什麼魔法打敗四十大盜;來到南極的北極熊,會和企鵝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回程中,他穿梭在由黑光劇組成的魔法隧道裡,巫老師又說了哪些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