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裡的魔幻日常與瑰麗地方
《海江湧》確實在劇場裡打開台江與台江文化中心這兩個空間的對應關係,也讓這個真實的地方,在人文歷史的經驗傳衍與知識陳列、劇場編創的魔幻再現與虛實代言間,成為一則又一則「故事」,被在場者述說也被傾聽。甚至,也讓台江不只是一個空間、一個地方,因劇場的媒介與傳達,替存在於此的所有人(不只是台江人)找尋土地與自我的意義。
《海江湧》確實在劇場裡打開台江與台江文化中心這兩個空間的對應關係,也讓這個真實的地方,在人文歷史的經驗傳衍與知識陳列、劇場編創的魔幻再現與虛實代言間,成為一則又一則「故事」,被在場者述說也被傾聽。甚至,也讓台江不只是一個空間、一個地方,因劇場的媒介與傳達,替存在於此的所有人(不只是台江人)找尋土地與自我的意義。
出身台灣大家族基隆顏家的台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因為返台處理家族事務,無意中發現了母親珍藏的一口箱子,從中挖掘出父母當年的故事,而寫成《我的手箱》一書,在電影導演李崗的促成下,此書改編為舞台劇《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將在三月登場,敷演在大歷史裡交織的台日之間的人與情。
台南人劇團導演廖若涵從搭乘計程車與司機聊天的豐富經驗出發,與編劇王健任以集體編創形式,發展出新作《在世界中心叫不到計程車於是改搭Uber》,將述說發生在台北市、雅加達、胡志明市和新加坡的四段計程車故事。而在劇場中如何讓故事完滿串接,敘事視角從一輛車,跳上另一輛車,讓故事在路上流轉徘徊,是此次製作的最大挑戰。
表演藝術人才濟濟,今年更透過兩大事件備受矚目:一是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的開幕式,由劇場人士操盤,並由三位藝術新生代統籌掌舵,耀眼成績讓世界都看到;另,由資深導演王小棣領軍的「植劇場」,帶著多數出身劇場的成員,製作系列精采好戲,也得到金鐘肯定。劇場人走出黑盒,以團結精神與秀異才華走上更大的舞台!
八月將在台北田徑場揭開序幕的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由三位年輕藝術家:豪華朗機工的林昆穎、安娜琪舞蹈劇場的謝杰樺、台南人劇團的廖若涵領頭策劃,分別名為〈活力島嶼〉、〈匯聚台北〉、〈世界部落〉的三個表演片段,將主題聚焦在台灣、台北,接著連起全世界。
台南人劇團的「春天戲水」系列來到第四年,從水源市場移師到新北市藝文中心,推出分別由廖若涵與呂柏伸執導的兩檔作品:《海海人生》與《夜鶯之戀》。《海海人生》是編劇趙啟運的原創新作,故事以一位有閱讀障礙、流轉在各種臨時櫃的櫃姊為中心展開,偏於喜劇氛圍;《夜鶯之戀》則是英國劇作家Timberlake Wertenbaker改編希臘神話中被化為夜鶯的悲情公主裴洛美的故事,以古探今。
不是天生愛演戲愛表達,但因為愛看戲進而想搞清楚劇場哪裡令人著迷,廖若涵考進了戲劇研究所上了導演課,在排練場找到魔力的所在,發現自己在這裡,表達慾望突然變得更強烈更流暢了,突然想說的話找到言詞了。廖若涵享受「感覺自己和演員是同一個細胞」,一起探索表演與文本的詮釋,當與同一群夥伴一起完成多齣精采好戲,她決定與他們一起集體創作,於是有了《無差別日常》
從劇場實務出身的希梅芬尼,劇作向來有高度劇場性格,他同時運用了戲劇的與反戲劇的元素(如使用敘述而非對話、消解傳統戲劇角色、描述挑戰搬演等)展開劇作的豐富可能性。但戲劇形式實驗不是他創作的出發點,對他而言「人」、「個人」才是「劇場的主題」。將由導演廖若涵搬演的《阿拉伯之夜》是希梅芬尼的代表作,更是他近年致力於敘述劇場的開端,透過劇中五個角色彷彿偶爾與彼此擦身而過的獨白,處理「被自身存在困住的人們」。
這齣本無具體人物、語言交錯疊置的劇作,因四名演員各具互補特質而得以立體化,能更深掘人性矛盾或差異的精神狀態。《游泳池(沒水)》拆解功成名就的虛像,解剖殘酷暴力的多重面向,演員如同在黑洞般的競技場中載浮載沉,透過肉身搏鬥、語言辯證,褪去虛偽更深探人性幽微。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