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泳池(沒水)》劇本具有高度開放性,讓四名演員各具互補特質而得以立體化,能更深掘人性矛盾或差異的精神狀態。(台南人劇團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當紅新文本劇作家馬克.瑞文希爾

《游泳池(沒水)》 變調的人生歡樂頌

這齣本無具體人物、語言交錯疊置的劇作,因四名演員各具互補特質而得以立體化,能更深掘人性矛盾或差異的精神狀態。《游泳池(沒水)》拆解功成名就的虛像,解剖殘酷暴力的多重面向,演員如同在黑洞般的競技場中載浮載沉,透過肉身搏鬥、語言辯證,褪去虛偽更深探人性幽微。

這齣本無具體人物、語言交錯疊置的劇作,因四名演員各具互補特質而得以立體化,能更深掘人性矛盾或差異的精神狀態。《游泳池(沒水)》拆解功成名就的虛像,解剖殘酷暴力的多重面向,演員如同在黑洞般的競技場中載浮載沉,透過肉身搏鬥、語言辯證,褪去虛偽更深探人性幽微。

春天戲水《游泳池(沒水)》

5/9~10  19:30   5/10~11  14:30

5/15~17  19:30   5/17~18  14:30

5/22~24  19:30   5/24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28924861

繼二戰後廚房水槽劇關注勞動階層,及一九八○年代女性、同志、非裔劇作家耕耘的政治劇場,到一九九○年後柴契爾時代(post-thatcher),英國劇場掀起一波「新文本」寫作風潮,以語言揭露暴力、性慾場面,直抒當代人惘然若失的精神荒蕪狀態,論者或以「直面劇場」(In-yer-face theatre)定義這類文本。英國當紅的新文本劇作家馬克.瑞文希爾(Mark Ravenhill)的《游泳池(沒水)》PoolNo Water,將由台南人劇團的新銳導演廖若涵執導,搬上台灣舞台。

叩問當代藝術的本質

《游泳池(沒水)》以戲劇叩問當代藝術的本質,故事發生於一場葬禮上,四個同窗舊識因為一位愛滋朋友去世再次聚首,一片沉痛中卻包裹著不尋常的眼紅嫉妒。葬禮之後,事業有成的藝術家邀請好友參觀豪宅及新擴建的游泳池。友人們除了欣羨她的成功外,更詫異於她竟旁觀好友苦難,以愛滋病痛為題材坐收名利,以愛滋患者的醫療拋棄式用品:血跡、繃帶、導管、保險套等為創作媒材的行為招致撻伐。而當藝術家炫富地躍入泳池時,竟未發現裡頭的池水早已被排光,好友企圖複製她的創作模式——肉身苦痛、宰制剝削的報復之心則悄悄蠢動,緊密友情於焉變質。

開放性劇本讓演員得以盡情發揮

導演廖若涵表示,《游泳池(沒水)》劇本的高度開放性是選本的主要動機,這齣本無具體人物、語言交錯疊置的劇作,因四名演員李劭婕、林曉函、呂名堯、劉哲維各具互補特質而得以立體化,能更深掘人性矛盾或差異的精神狀態。李邵婕自在穿梭語言層次或角色內心,讓強勢果斷的重要長段獨白,直搗主題內核;而林曉函的柔性溫暖特質,卸除報復舉措的殘酷武裝,而得與上述冷酷挑釁產生反差;呂名堯與劉哲維則將以類舞蹈的肢體語言,揣摩藝術家歇斯底里、自溺迷離的感知狀態。

異於國外搬演時常轉換泳池、病房等場景,舞台設計李柏霖將台南人版《游泳池(沒水)》設於偏非寫實空舞台,減省細節而以暗示性象徵手法,將體現物質主義奢華的游泳池意象貫串全劇,採用近似大理石質地的玄黑透亮及鏡面地板,折射「黑金」等窮極奢靡的意象。《游泳池(沒水)》拆解功成名就的虛像,解剖殘酷暴力的多重面向,演員如同在黑洞般的競技場中載浮載沉,透過肉身搏鬥、語言辯證,褪去虛偽更深探人性幽微。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